观察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较传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优势

2019-02-25 12:37倪洋林侯雅运钱慧华徐浩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臂丛桡骨麻醉

倪洋林,侯雅运,钱慧华,徐浩

淮安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 淮安 223000

前臂手术多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传统的麻醉方式为盲探方式,依赖操作人员经验及对解剖位置的精准定位,临床客观客观性较低。随着临床超声技术发展,经超声引导开展麻醉诱导技术不断成熟,于可视情况下进行麻醉穿刺,可显著降低盲探的损伤,最大程度提高麻醉质量,符合外科发展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收集观察患者均为尺桡骨骨折肥胖患者28例,课题开展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7月,将28例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均分2组,早期组14例,实施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男9例,女5例,年龄22岁-79岁,中位年龄(48.62±1.25)岁,晚期组14例,实施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男8例,女6例,年龄19岁-75岁,中位年龄(47.63±1.18)岁;就2组患者入组时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细化分析(P>0.05)。纳入标准:(1)收集的28例患者均为尺桡骨折患者,体质量均>30kg/m2,经ASA分级呈Ⅰ级及Ⅱ级;(2)就本研究上报伦理委员会,经审核批准后开展;(3)患者对课题开展知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排除麻醉不耐受情况;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于麻醉前采用10mL/kg的乳酸钠林格氏夜静脉输注,采用面罩吸氧方式,指导患者麻醉体位,将患者肘关节屈曲,将麻醉肢与患者躯干呈90°,将手背放置于操作台上;早期组实施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施术者主观感受进行穿刺;晚期组辅助超声技术开展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设置超声频次为5-10MHz,对臂丛神经组织进行扫描,常规消毒后采用利多卡因外涂,观察神经横断面与动脉走行,辅助超声反馈技术进行麻醉穿刺,经超生图像进行穿刺深度及进针角度,待无回血之后进行注射药物,阻滞顺序为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每个神经使用药物10mL;两组患者均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诱导;为了确保客观比对性,两组麻醉操作均由同一施术者完成。

1.3 评价标准 依据麻醉学科指南中对麻醉阻滞效果进行评估;统计比对两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对研究数据进行客观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不同麻醉干预下阻滞效果分析 晚期组麻醉阻滞优良率显著高于早期组,提示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麻醉干预下阻滞效果分析[n/%]

2.2 两组麻醉效果比对 晚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早期组,麻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早期组,提示差异均衡(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对(Mean±SD)

3 讨论

肥胖患者皮质较厚,解剖学定位难度较大,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经盲探行麻醉诱导麻醉质量存在差异,尤其针对肥胖患者,其麻醉质量不高。超声引导下进行麻醉穿刺,可清晰反馈周围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等横断面,同样可清晰反馈筋膜层内的肌皮神经,简化了麻醉阻滞流程,麻醉精准性更高[1]。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操作时间短,麻醉起效时间快,可有效延长神经阻滞维持时间[2]。本研究数据可知,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临床应用价值更高,主要基于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更加精准,临床操作安全性更高,可显著降低麻醉毒性反应。

综上,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应用价值高,适用于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患者,适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臂丛桡骨麻醉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