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发展趋势
——基于CNKI论文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2019-02-26 10:17赵开秀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文献教材

赵开秀,冯 东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06)

“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是特级教师沈重予老师在面对一线教师时给予的深切希望。知识的传承需要教材,认真研读教材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功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体现在语文教材之中,学生利用语文教材来学习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材在学生各方面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学者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和研究,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梳理这些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现状问题、把握研究前沿、提高研究质量。本研究引入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方法,把多年来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状况以更为直观的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扎实的认识基础。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介绍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工具是CiteSpace,其功能主要是进行关键词共现、共词分析等,并可以提供相应的聚类视图、时区视图等可视化的知识图谱,通过观察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了解从过去到现在的热点趋势。本文以国内学者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领域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以更直观的方式揭示我国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情况、发展趋势,为其他学者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提供数据分析,同时也为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和意见。

(二)样本选择来源及参数设置

样本选择的文献来源:中国知网(CNKI),检索篇:“小学语文教材”,检索时间段:1954-2018年(CNKI最早刊登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文章是1954年,检索终止时间是2017年03月25日),时间切片设置:1。来源类别:全部期刊、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初步检索到文献篇数为332篇,接着对文献进行筛选,除去无关键词、会议纪要、人物访谈等非学术性文献,最终获取文献总数量为251篇。

(三)具体操作步骤

利用CiteSpace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导入文献。选中CNKI相关文献,并将文献格式命名为CiteSpace需要的格式即“Download_2001”。第二步数据转换。将已经保存的文献转换成CiteSpace可以识别和分析的内容,转换完成之后会显示Finished,将完成转换后的文件复制粘贴在data文件夹。第三步数据系统分析。点击new按钮,分别将data和project对应到相应文件夹,点击保存。第四步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对阈值的设置,本研究设定(c,cc,ccc) 值为2、2、20。

二、研究内容分析

(一)文献发表年份分析

文献发表的年份表明在不同的年份时间里,文献发表的数量越多,表明该时间年份里,研究者把目光聚集在该研究领域;文献发表的数量越少,说明该领域并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笔者基于此收集了从1954年到2017年有关研究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献发表量,详见l图1。

图1 1954—2017年期刊中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献发表年份分布情况

图1给出了从1954年到2017年,CNKI中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的问下发表年份分布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国内研究者从数量上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现状。从1954年到2000年前后,国内研究者发表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献几乎为零。翻开各位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可以发现他们大部分是在介绍语文教材的内容[1],语文课的教法[2]以及语文考试试题的编排[3],属于普及基本知识方面[4],并未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5],这可能和我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有直接的关系。这一时期的中国百废待兴,解决基本温饱才是国家首要问题,教育上的关注点也不会太多。其次,这个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并没有统一的版本[6],教材内容也是不断的进行修订[7],小学语文教材使用时间也是长短不一,后文第三部分会有详细的介绍。2000年到2013年是一个急速上升的时期,发表文献的数量达到顶峰值33篇/年。从2014年到2016年,该领域研究又出现了下降趋势,直至2017年再次回升。

(二)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对一篇论文研究主题和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凝练,对关键词的准确把握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该文献研究的大致内容,通过对关键词词频高低的统计可以清楚地了解和判断特定时间段内的学科、机构和研究热点[8]。通过对CNKI所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将标题和摘要设置为聚类词来源;关键词设置为节点类型,关键词聚类结果生成的图谱如图1所示。图中共有5个节点,网络密度为0.1471。在关键词知识图谱中,圆即表示的是关键词节点,圆圈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圆圈的颜色和厚度表示出现时段,即圆圈内色环薄厚,表明的是该颜色对应年份出现的关键词频次的高低。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1954—2018年这个时间段内最大的关键节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结合表1被引频次的数据可以确定小学语文教材研究领域的热点。从知识理论的层面来看,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9]。如表1所示,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小学语文教材”、“小学语文”、“语文教材”、“教材”、“苏教版”、“教学策略 ”、“插图”、“小学”、“规范”等。

图2 小学语文教材关键词共现频次聚类图谱(跨度:1年)

聚类结果分析显示(见表2),“小学语文教材”的中心度最高,这表明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重要程度,这与关键词共现频次的统计结果一致,中心度越高说明关键词越重要。因此根据中心度,研究节点高的是“小学语文教材”(1.05)、“小学语文”(0.19)、“语文教材”(0.35)、“教材”(0.23)、“苏教版”(0.25)等。

表2 主题文献高频关键词和中心性数据

三、研究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教材处于不断修订和完善中。断断续续的修订和完善使得小学语文教材使用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教材被新的教材代替,使用的时间不足一个完整的小学周期,甚至有的教材编写出来以后在市面上都没有流通使用。新中国第一套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于1951年秋季,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编写出版,并在全国正式使用。该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是写毛主席的英勇事迹,带领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的战争中走向了胜利,歌颂和感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常常在开篇就是对毛主席祝词。该教材课文内容较为简单,体裁形式单一。在这套教材使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人民教育出版社又接着编写的第二套小学语文教材,但是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些时事政治事件的影响下,这套教材的“寿命”不到两年,有关教育部门就停止了这套教材的使用。之后的时间里,国内的教材使用一直较为混乱。

(二)小学语文教材关键词研究

《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颁布以后,从2001年1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至此之后,国家对教材的编写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前教材的编写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同时版本类型还必须是人教版;实行课改之后,其他出版社也拥有了教材的编写权,全国各地可以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版本的教材类型进行教学,如苏教版、沪教版、北师大版等。从国家放开教材编写权到现在,依据高频关键词,我们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基于版本

依据主题文献高频关键词和中心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对小学语文教材版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教版和苏教版[10]。第一,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相关内容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第十套教材是目前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也被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编订。翻阅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语文的启蒙教育是小学低学段的首要任务[11],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则是小学中、高学段的教学目标[12]。在结构编排上,注重加强整合,重难点清晰明了,主题突出,避免繁琐。第二,有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相关内容研究。2001年初,经教育部核准,允许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写小学语文教材,随后江苏省有关教育部门启动了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配套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工作完成以后,该教材开始在全国多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阅读研究者对版本的相关研究,无外乎是以上内容。

2.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基于内容

诗歌、插画、儿童文学等是教材内容是各位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13]。首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起始环节是汉语拼音,小学生在一年级接触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简单的汉字与朗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穿插其中。紧接着汉语拼音之后的便是国家规定和要求的各个学龄学段小学生所必需掌握的汉字和内容丰富、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说话写话等内容同时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设置是以专题为单元,用整合的方式方法去组织教材内容。每册教材设置八个单元,也就是八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内容不尽相同,涵盖内容宽泛,接近儿童实际生活,是孩子感兴趣的点。同时也体现时代特色,蕴涵教育意义,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融为一体。比如二年级上册中的“语文园地”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我的发现”——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日积月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的良好习惯;“口语交际”——在与同学老师的口语交流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展示台”——为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锻炼小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使其全方位多方面综合成长。其实小学语文教材内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范围。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研究者应该有一颗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眼睛,为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基于教法

教学、规律性、教法改革等内容隶属于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14]。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授为例,其教学质量不高,原因有:首先主要是因为老师忽视了古诗文教法“朗读”的重要作用,而只是一味的给小学生讲解诗文内容。也就是说,教材编写以及教师教授过程的重点集中于字词释义,无论是古诗词还是文言文,都注重翻译、语法、实词、虚词等方面的教学[15]。其次,对古诗文教学的评价机制重点也是重点考察词语的解释以及诗句的翻译等内容,这种评价机制的结果并非是古诗文教学的初衷,也是我们教育者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朗读应该是古诗文学习和教授必不可少的步骤,最好是能熟读成诵,让学生热爱诵读,喜爱古诗文的韵律。教师对诗歌的讲解应将重点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点到为止。

四、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发展趋势

本研究依据关键词分析理论,对多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现状与热点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我国学者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发展缓慢,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已逐步成为国内教育研究的重要论题。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可以预见,将来我国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应该把握如下趋势。

(一)转变范式:从“影响范式”向“发展范式”转换

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应从关注教育影响转向关注教育发展。首先,上文分析的三个方面,一个共同的特征是集中关注了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研究的基本内容点是关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而提出改革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的影响和改革建议很多,大家的意见有的地方有较高的重复性,研究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其次,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对初等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不论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抑或是有关语文教材研究的专家学者,我们都应该将目光放在与语文教材有关的研究分析上。最为重要的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不能仅停留在对“影响”的讨论上,而要真正注重“发展”问题,比如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等问题,要将教师、学生、学校发展问题与语文教材发展结合起来。

(二)拓宽视角: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结合

拓宽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视角。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教育视角下展开的,小学语文教材作为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介绍和研究。但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是一个教育缩影,更应该是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经济问题等综合反映。这就要求教材编写工作者应该把国家文化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甚至政治稳定安全充分考虑到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编之中,这也是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应有的国际社会视野。因此,未来的研究要坚持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结合。

(三)注重实践:国家、社会、学校协同合作

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我们要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材实践创新问题。首先,国家层面,要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等问题纳入到国家政治安全领域,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及时组建有关机构,加强研究和实践的顶层设计,全方位支持与推动。其次,社会层面,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各个阶层为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建言献策。最后,学校层面,要将建立发展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推进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高校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论研究要与一线教育结合起来,探寻适合发展的路径。同时理论研究也要结合时代特点,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注入新鲜的活力,以期取得更多的成就。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材文献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