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洱县草地植被恢复集成技术措施

2019-02-26 00:31李瑞泽姚正芳李昆李光平徐嘉俊罗文忠罗承良
云南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关键词:宁洱牧草草地

李瑞泽,姚正芳,李昆,李光平,徐嘉俊,罗文忠 ,罗承良

(1.宁洱县畜牧工作站,云南 宁洱 665199; 2.宁洱县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宁洱 665199;3.宁洱县勐先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宁洱 665199; 4.宁洱县德化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宁洱 665199;5.宁洱县梅子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宁洱 665199; 6.宁洱县黎明乡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宁洱 665199)

宁洱县进入国家农业农村部数据库草山草地面积19.67万h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16.41万hm2。全县现有天然草山草地灌木覆盖度40%以上7.33万hm2,草山草地退化面积占草山草地总面积90%以上,大部分草山草地已经退化为林下草场及林间草地,大大制约了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以来,为了更好利用宁洱县草地资源,加快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在落实国家第一轮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牧草良种补贴项目及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基础上,围绕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落实及退耕还草工程项目实施,宁洱县以草地植被恢复为突破口,对25°以上坡耕地(荒山荒地)、水土流失较严重、草食牲畜相对集中的区域实施了草地植被恢复集成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了当地草山草地改良及建设利用。

1 宁洱县草地资源现状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宁洱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处横断山脉山系南段、云贵高原西南边缘与西南部中山河谷的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00°43′~101°37′,北纬22°41′~23°36′,地处把边江和小黑江峡谷之间,东西遥对的把边江和小黑江沿县界呈帚状向南扩展,无量山脉纵穿南北,形成分水岭。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海拔差距大,平均每千米海拔高度下降22m。最高点为梅子乡与景谷县交界的干坝子大山,海拔为2851.1m;最低点为黎明乡窑房把边江与勐野江的合江口,海拔551.7m。东接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南邻江城县和思茅区,西与景谷县毗邻,北接镇沅县,全县南北长101km,东西宽91km,总面积3666.05km2,其中山区占96.77%,坝区占3.23%,拥有耕地面积2.13万hm2,森林覆盖率72%,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宁洱县从西北的最高点至东南的最低点,相对高差2299.4m,生物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也出现了与之相应的土壤垂直带谱。从高到低依次分布着亚高山草甸土、棕壤、黄棕壤、红壤、赤红壤,其中以红壤、赤红壤分布最为广泛。宁洱县属热带、亚热带、南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均降雨量达1398.4mm,5—10月平均雨量1209.1mm。年均日照1920h左右,夏季甚短,春秋季长达330d左右。年平均气温18.2℃,最高月均温(6、7月)与最低月均温(12、1月)之差仅9.8℃,气温的年度变化较稳定。由于宁洱县全年气候暖和,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发展。

1.2 草山草地资源现状

根据1983年草山普查数据,宁洱县共有草山草地面积19.67万h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16.41万hm2,理论载畜量25.34万个羊单位。草原类型包括热性草丛、干热稀树灌草丛2种类型。由于宁洱县土质肥沃,海拔适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干雨季节分明,可食牧草种类多,产量高,自然草山草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近些年由于林业保护及经济作物茶叶、咖啡、橡胶产业开发等因素,宁洱县草山草地退化严重,草畜矛盾突出。退化草山草地已占草场面积的90% ,其中严重退化的占45%,达8.80万hm2;中度退化的占35%,达6.86万hm2;轻度退化的占10 %,达1.96万hm2。现在大部分草山草地已经退化成为林间草地和林下草场。根据省农业厅草地核查工作方法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进行计算,宁洱县现有天然牧草地即灌木覆盖度在40 %以下主要用于放牧的灌木林地和其他草地面积大约9.33万hm2,树木覆盖率在40 %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及国有林等其他草地面积大约7.33万hm2,人工草场666hm2,林业、茶叶、咖啡、橡胶产业开发利用草地2.93万hm2。草山草地退化从根本上制约了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的发展。2018年全县大牲畜存栏6.8万头,黑山羊存栏4.6万只。全县每年可利用牧草鲜草产量为61.5万t,理论载畜量18.7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38.6万个羊单位,超载19.9万个羊单位。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以来,宁洱县加大了对草山草地保护与建设力度,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等种草养畜项目实施,全县每年实施人工种植一年生牧草1866hm2、人工草地改良更新693hm2,覆盖全县6镇3乡、85个行政村2个社区,推广种植了一些多年生臂形草、皇竹草和一年生黑麦草。加上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实施、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落实及退耕还草工程项目实施,不断建成了一些集中连片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宁洱县的草原退化现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草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一定提高,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一定增强。但是总体上,全县草山草地严重退化依然是制约山地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宁洱县草地植被恢复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畜牧产业发展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兼顾发展,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建立草地植被恢复、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

2.1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以草山草地退化严重、25°以上坡耕地、集中连片草地为主,兼顾畜牧产业发展优势区以及养殖户积极性高、草地退化但相对易于恢复的乡镇或区域实施。

2.2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草地退化程度,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草地植被恢复技术方案,充分考虑草地植被恢复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3 坚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结合宁洱县森林覆盖度高的实际以及当地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中有草、草中有林,既确保森林保护又兼顾草地恢复,实现林草共同发展。

2.4 坚持统一标准、稳步推进的原则

以草山草地建设利用和草地植被恢复为统一标准,统筹安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实施草地植被恢复。

3 草地植被恢复集成技术

宁洱县草地植被恢复主要参照《土地利用性状分类》(GB/T 21010—2007)、农业部《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NY/T 1343—2007)、《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NY/T 1342—2007)、《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 1237—2006)、《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1233—2006)等五项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采取林下草场及林间草地改良、草地休(轮)牧封育、坡改梯工程技术应用、人工牧草建植技术推广、草种选择技术、草地监测技术应用、草地乔灌木建植技术、草地鼠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等八项技术措施。

3.1 林下草场及林间草地改良技术应用

宁洱县森林覆盖率达72%,20世纪80年代,草山普查进入到农业部数据库的草山草地19.67万hm2,但是现在大部分已经退化成为林间草地和林下草场。而由于国家实施森林保护,不可能毁林开荒,也不可能毁林种草,对退化的草山草地只能采取因地制宜办法,在不造成森林破坏前提下,通过采取科学间伐乔(灌)木、牧草改良更新、林下人工草地建设、实施禁牧等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保障和增加草地植被盖度,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

3.2 实施草地休(轮)牧封育技术

根据草地状况,通过围栏应用等技术管理措施,把草地退化严重、产草量低的草地科学封育一段时间,期间不进行放牧或刈割牧草,使休(轮)牧封育草地的牧草充分生长,促进牧草自然更新,以提高草地自身生长能力和产草量,使休(轮)牧封育草地牧草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均达到标准程度。

3.3 草种及其草地选择技术

不同牧草品种、不同草地类型对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气候环境要求不同。在草山草地植被恢复建设中,科学选择适宜的草种及确定草地类型至关重要。否则,牧草种植成活率、产草量、牧草质量等都会有很大差异。为此,草种选择应当遵循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充分考虑气候、土壤、生物、水土保持状态等自然条件,选择能改善当地土壤植被、产量高、适口性好、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抗鼠虫害强的牧草草种。例如臂形草种最好选择海拔1500m以下地方种植,不然就会影响成活率。海拔1500m以上霜期超过3d的山坡地段只适合选择狼尾草品种,而大部分水源地、阴凉潮湿地块则可选择种植皇竹草等产量较高的牧草品种。

3.4 坡改梯工程技术(耕种方式)应用

宁洱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3666.05km2面积中山区占96.77%,坝区仅占3.23%,且大部分草山草地都是25°以上的坡地,还有相当面积草地为陡坡地。如果采用传统耕种方式,地表土层保存性能差,不但影响牧草耕种效果,甚至会造成地面土层流失。实行坡改梯耕种技术,开挖排涝沟渠,建设水窖、架设水管等配套水浇地灌溉设施,增强抗旱防汛能力,增强土地的保水性和牧草根系的吸水性,提高牧草的产草量,确保草地的旱涝保收,这是陡坡地实施草地植被恢复最有效的耕种方式。

3.5 人工牧草建植技术推广应用

人工牧草建植技术在草地植被恢复集成技术中具有主导作用,直接影响草地生产力及草地建设效果。人工牧草建植技术主要包括地块确定→整地→清除杂木杂草和砾石→施底肥→撒播、点播、扦插、移栽→施肥→刈割青贮或放牧利用等技术规范。以臂形草种植为例,人工牧草建植要注意把握以下技术要领。

3.5.1地块选择

不同地块、不同耕种方式、不同牧草品种和草地类型草地植被恢复有一定差异。地块选择是人工牧草建植技术的先决条件,一旦地块选择不当,直接影响草地植被恢复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地块选择往往关系到草地植被恢复的成败。因此,应当选择森林高度不是特别高、坡度不是特别大、水源和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块实施。

3.5.2地块准备

为保证耕种质量,根据当地草山草地林木茂盛、杂草繁多,加上森林防火实行戒严期管理,要及时保证清除草地间伐乔(灌)木、焚烧种植地块的杂草等,否则必然影响地块耕作计划或耕种效果。

3.5.3地块耕作

为提高人工牧草种植效果,保证草地种植立见成效,一次成型,地块清理后必须进行翻耕,必要时用圆盘耙将翻过的土块耙碎和平整,这是保证人工牧草种植成活率和牧草后期生长力的重要环节。翻耕的深度深比浅好,一般在20cm以上,使土壤深、松、细、平,保蓄水分,保持土壤的物理性状处于较好状态。

3.5.4施底肥

由于土壤肥力差异,为确保人工牧草种植土地肥力,土地翻耕后,要求每亩(667m2)地块一般施农家肥800~1200kg、复合肥15~20kg。要求所施的农家肥必须经过发酵腐熟。

3.5.5移栽(种植)季节

虽然当地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最佳时期为5—9月份。主要是考虑这个时期水、热条件更适合于牧草成活、发芽,杂草病害危害较轻,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从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看,牧草的种植季节可以分春、秋两季进行移栽种植。

3.5.6移栽(种植)方式

主要是条播或者点播,一般按照株(行)距50cm×50cm移栽。即种植株(行)距株丛分蔸繁殖的按蔸距50cm左右移栽,老熟枝条切短繁殖的按株距40cm左右移栽种植,种苗斜摆尾端向上,回填盖土将枝条下部埋入土中2节,露出上部1~2节,以利光合作用。移栽深度以8~10cm为宜。

3.5.7牧草的田间管理

一是除杂草,一种方法是利用人工或机械锄地、翻地进行除草;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生物或化学方法除草。二是追肥,在牧草的生长期内,追肥主要用速效化肥。追肥的使用时间一般在牧草分蘖、拔节、现蕾以及每次刈割后。追肥数量要求尿素5kg/667m2、钾肥3kg/667m2、钙镁磷肥2kg/667m2。三是灌溉,牧草的灌水时间应根据土壤的含水量而定,土壤持水量一般要求达到75%。四是排水,土壤的持水量过多,易使土壤通气不良,造成烂根。因此,牧草不仅要注意灌溉,也要注意排水,保持土壤合适的含水量十分重要。

3.5.8病虫害防治

臂形草病虫害较少,若发生病虫害可用国家推荐的农药进行防治。

3.6 草地乔灌木建植参数建立

根据草地植被恢复相关技术要求,对于林下草场及林间草地改良,特别是以放牧为主的草地类型,建植一定数量乔(灌)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宁洱县森林覆盖率高,在林下草场及林间草地植被恢复利用中,对现有林木不能乱砍乱伐,只能采取间伐办法,尽可能留存原有乔灌木。一般干稀树灌草丛类型草地植被恢复乔木建植间距80~100m,热性草丛类型草地植被恢复灌木建植间距30~50m,林下草场或林间草地可适当减小一些乔(灌)木建植间距。

3.7 草原监测

技术应用主要根据《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1233—2006)技术要求,建立草地生产管理技术支持体系。对人工草地生态植被、生产利用及草原灾害等情况进行监测,重点监测臂形草和皇竹草两种牧草,每年监测4次,主要监测两种牧草的等级、植被盖度、草群高度、产草量、鼠虫害等。

3.8 草地鼠虫害防治

执行国家鼠虫害防治技术规范。坚持应用国家批准农药实施防治,并充分考虑农药使用对土壤、牧草生长等影响。

4 草地植被恢复绩效评价

首先通过草地植被恢复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实现草地保护利用和牧草增产增收,缓解草场过牧状况。并且通过草地植被恢复,提高草地载畜能力,增加了肉牛等草食畜养殖规模,实现了草地畜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宁洱县共实施草地植被恢复701hm2,其中皇竹草525.8hm2、臂形草175.1hm2,初略估算新增鲜草产量4.7万t,新增肉牛养殖4300头,新增产值达3600余万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次通过草地植被恢复,改善草地资源退化现状,变退化草场及荒山荒地为人工草场,草地植被逐步得到恢复,草地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96%,草层高度大于60cm,可食优质牧草产量占群落总产量的90%以上,草地的抗灾能力和载畜能力显著提高,有力推进了草地畜牧业发展。另外,通过草地植被恢复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增加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有效减轻水土流失、降低水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绿化美化荒山荒坡和涵养水源、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促进了山地牧业和生态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宁洱县草地植被恢复在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基础上,围绕退耕还草工程项目实施,以草地植被恢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草山草地轮牧封育、林下草场和林间草地改良更新、人工牧草种植等技术集成体系,加快了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了以牛、羊草食畜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治理草地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宁洱牧草草地
宁洱县咖啡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宁洱县10500人次皮肤病患者情况分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草地上的事
Laughing song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草地
宁洱县录制洞经音乐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