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棉机可调固定盖板的应用

2019-02-26 08:18
纺织器材 2019年1期
关键词:短绒成纱隔距

石 岩

(山东宏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邹平 256200)

0 引言

由于纺纱市场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工艺器材、专件及运转管理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高端需求,因此纺纱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熟悉客户对纱线质量的要求,不断改进纺纱工艺,采用新型器材、专件等,使成纱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梳棉工序作为纺纱的心脏,若一味追求较低的生条结杂,就必然会对絮棉过度打击和梳理,造成短绒增长严重、成纱强力降低、条干和毛羽恶化、粗细节增多;若过度强调降低短绒含量,就会导致打击力度不够、梳理不充分,纤维伸直度、平行度与分离度不够,造成成纱或布面杂质多、大棉粒或白星多、粗细节增多、对织物布面风格和漂染影响较大,以致客户索赔而影响公司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对纤维的梳理和对结杂的排除,不应只寄希望于锡林与盖板分梳区,以免增加梳理针布负荷而起不到相应的作用,为此,宜提高其他预分梳器材(如前、后固定盖板)的功能,但固定盖板针布的梳理作用相对较弱,可通过增加盖板根数、调节各处梳理隔距以提高锡林针布梳理区对棉束的分解作用,进一步暴露杂质、短绒,减小棉束,减轻回转盖板针布的梳理负荷,为下一步精细梳理和补充整理纤维提供条件[1]。

结合梳理原理可选配新型器材、专件,采用有效的棉网清洁器、合理的针布配置,并且增加固定盖板根数、采用渐进式梳理工艺等措施以增强排杂能力,达到提高梳理效果和成纱质量、为高速、高产、高质量梳理提供条件的目的[2-3]。

1 两种固定盖板工艺配置对比

为了提高梳理效果、增强针布排杂能力、提高成纱质量,将原不可调固定盖板针布改为新型可调固定盖板针布——采用金轮先锋系列针布,前固定盖板针布的型号为GR-III/CDQ550/660;后固定盖板针布为GR-III/CDH140/270型。

1.1 不可调固定盖板的工艺配置

不可调固定盖板骨架为铸铁,采用垫纸的方法来调节工艺隔距,使工艺隔距不稳定,不能保证工艺隔距的均匀一致。

3根前固定盖板齿密均为620齿/(25.4 mm)2,设计的工艺隔距全部为0.14 mm,前棉网清洁器设计的工艺隔距为0.29 mm;3根后固定盖板齿密分别为240齿/(25.4 mm)2,140齿/(25.4 mm)2和140齿/(25.4 mm)2,设计的工艺隔距分别为0.24 mm,0.29 mm和0.36 mm。

1.2 可调固定盖板的工艺配置

可调固定盖板骨架采用铝合金型材,固定盖板中部增加了9个可调隔距点,可以区域性分段调节隔距,以确保整根固定盖板上针布隔距的稳定和均衡,达到精细分梳、提高纤维的分离度、伸直度和定向度而使生条满足质量要求的目的。

可调前固定盖板为7根,除前导流固定盖板针布齿密为550齿/(25.4 mm)2,其他6根的齿密分别为550齿/(25.4 mm)2,550齿/(25.4 mm)2,660齿/(25.4 mm)2,660齿/(25.4 mm)2,660齿/(25.4 mm)2和660齿/(25.4 mm)2;前导流固定盖板设计工艺隔距为0.87 mm,可起到均匀引导气流的作用,其它6根可调前固定盖板(从上至下)的设计工艺隔距分别为0.31 mm,0.31 mm,0.29 mm,0.29 mm,0.24 mm和0.24 mm;前棉网清洁器隔距为0.29 mm。后固定盖板为3根,齿密分别为270齿/(25.4mm)2,140齿/(25.4 mm)2和140齿/(25.4 mm)2,设计工艺隔距从下到上分别为0.79mm,0.63mm和0.55 mm。

2 两种固定盖板使用对比

根据品质及质量要求,可调固定盖板与不可调固定盖板在相同落棉、同流程、同台、同眼、同锭条件下,不同固定盖板的前、后隔距按设计的梳理工艺隔距调整,不可调固定盖板针布按最紧点隔距调整。纺CD 14.58 tex K针织品种的生条棉杂及成纱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两种固定盖板纺CD 14.58 tex K品种的生条棉杂及成纱指标对比

固定盖板针布落棉率/%AFIS棉结/(粒·g-1)AFIS短绒率(n)/%条干CV/%细节粗节棉结个·km-1强力/cN不可调13.85220.7314.021212496200.3可调10.33416.2413.2148962223.5

由表1可知,使用可调前、后固定盖板采用渐进式梳理工艺,在落棉率、AFIS棉结和根数短绒率等下降的情况下的成纱指标均有所改善,仍能达到客户对纱线品质的要求,因此,对质量要求较高的针织纱品种,可采用新型器材、专件,并进行相应地工艺调整,以稳定、提高成纱质量,适应市场需求。

3 结语

通过分析新型的可调固定盖板和不可调固定盖板的对比试纺数据可见,增加固定盖板的根数后,对进入锡林针布梳理区的棉束起到了增加分解、梳理的作用,结合梳理原理选择新型器材、专件,采用有效的棉网清洁器组合、合理的针布配置(包括齿密),相应增加固定盖板根数,采用渐进式梳理工艺等措施,能够提升梳理效果和排杂能力,在落棉率、AFIS棉结和根数短绒率等下降的情况下,成纱质量指标均有所改善,达到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为高速、高产、高质量梳理提供条件,使可调固定盖板发挥最大效能。

猜你喜欢
短绒成纱隔距
FA224 系列梳棉机纺机采棉的工艺改进
集聚纺负压风机滤网目数的优化效果
XJ129PRO型棉结和短绒测试仪的应用
略谈梳棉机针布间隔距
XJ129PRO型棉结短绒测试仪原理和应用
清梳联流程降低棉结短绒的实践
隔距片
——具有历史感的工具
新型器材专件提高成纱质量的应用体会
棉卷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细纱机牵伸器材的优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