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2019-02-26 12:48王安娜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源中等职业中职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由于种种愿意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中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应抓住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努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王安娜(1996-),女,满族,河北承德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分析

1.生源的英语学习水平普遍低于普通中学的生源。中等职业学校在学制方面与普通中学有很多不同。例如,中职学校在初中后实施三年制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学生毕业属中职学历。

但由于性质和培养目标等的不同,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对生源的文化课水平要求普遍偏低。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例,2015-2018年两县的第一中学和职教中心录取分数线如下:

经调查,围场职教中心从2015年至2017年在招生时未对生源的中考成绩做出要求,有的学生入学时甚至没有修完初中课程。尽管2015年至2016年由于学校竞争、生源外流等各种原因,围场一中出现了大幅降低已公布分数线的情况(表中未记录),学生最低分仍高于同年围场职教中心的录取分数线。宽城职教中心虽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对生源的中考成绩做出了要求,但从2017年至2018年与宽城一中录取分数线对比来看,宽城职教的分数线仍然大幅低于宽城一中的分数线。

由表可以看出,2015年-2018年期间,两地中职学校录取分数线均低于地方第一中学120分以上。如此大的成绩差反映出两类学校生源文化课水平的差异,进而推断,大部分中职学校生源的英语学习水平低于普通中学生源的水平。

2.错误分析为努力与成绩不成正比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阶段的学生期望成为社会认同的“好孩子”,避免非议以赢得奖赏。 “新学期,新气象”,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初一改往日的懒散定下周密的学习计划,打算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与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有不同的语言学习特点。以往有不良学习习惯和较薄弱的学科基础的学生学起英语来感觉吃力,导致计划很难严格执行和实现,反映在成绩上则体现为较低的分数。很多学生由于自我认知能力的不足,在分析成绩时会夸大努力,同时缩小甚至忽视不足之处,最终错误地认为努力和成绩不成正比。这种情况下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学生可能会建立一种混乱或消极的自我同一感,产生失望、愤怒甚至自卑、抑郁等心理,进而出现角色混乱,不再想做他人心中的“好孩子”,变得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反应在成绩上就体现为更低的分数。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感”,对英语学习望而止步,逐渐失去兴趣,甚至表现出抗拒心理,不再学习英语。

3.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中职学校需兼顾文化和专业两方面教学。但因为中职学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部分学生误认为只需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工作,其他文化知识无关痛痒,导致文化课学习氛围普遍冷淡。想认真学习文化课的学生被环境影响逐渐降级要求,放纵自己;不想认真学習文化课的学生越来越大胆,不考虑给周围同学带来的影响。如此直接影响了很多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动力和目标。对于英语这门学科,还存在其他情况。一种是,相比在开学初想成为“好孩子”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没打算过认真学习英语。他们认为英语与专业技能无关,不学英语毕业之后也能顺利工作、解决温饱,并且不会遇到需要使用英语的情况。另一种情况是,低难度的英语高考使得学生抱有侥幸心理。虽然英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高考必考科目之一,但学习内容和考试要求都相对普通中学有所调整,难度降低。曾经在河北省某职业中学甚至出现过高考英语“速成”的现象:高一高二老师对英语不闻不问,学生成绩一塌糊涂;到了高三,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对着一本所谓的权威参考资料背诵,最后高考考试中竟然出现了几近资料原题的试题,考前突击的学生中有人取得接近优秀的成绩,顺利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有了这样个别的例子以后,这个学校的部分学生萌生了投机取巧的想法,想着复制这样的“奇迹”,不再努力学习英语。

二、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1.英语是人生路上的重要工具。因为部分中职学生毕业以后选择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学生对对口工作的向往和期待,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实现人生价值。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当今社会各方面都有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并不是一种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语言,在今后的职场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需要使用英语的情况。鼓励学生至少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培养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明确熟练掌握英语可以更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减少障碍。

对于打算进入大专或大学继续学习的学生,教师应向学生渗透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醒学生,即使进入更高一层的学府,学校仍然会对英语成绩有所要求,而且要求更高;如果不在英语方面努力,可能会影响毕业。即使英语压线通过侥幸毕业,大型的招聘会或者好的工作依然会对英语水平有所要求。

所以无论是在今后的学习还是职业发展中,英语始终是不可绕过的一点,不要将其作为负担,而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使其成为人生道路上的有用工具。

2.将生活带入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课堂应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带入生活经历和经验,调动学习兴趣,从生活中学习。参考泰勒的“目标模式”,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应考虑在哪个环节可以带入生活中的哪些经验,怎样利用这些经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并将这份兴趣保持下去,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英语。

语文版中职英语(拓展模塊)Unit 6《Chinese Heritage》分为京剧和中医两部分,以京剧部分为例。第一节课的引入环节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说唱脸谱》这首歌耳熟能详,设计用这首歌展开,以流行音乐欢快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吸引注意力,一曲结束自然而然引出课堂主题。接下来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正在发展抽象思维,对于符号或命题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可以利用锻炼学生抽象思维的游戏引起学习兴趣。例如,首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关于脸谱特征的相关内容;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你说我画”的游戏,游戏规则为提示的学生挑选并朗读文中描写脸谱特征的内容,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根据提示和想象画出脸谱。学生在游戏中不但能够感受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快乐,还能够检测对所学能容的把握程度,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这节课的最后,教师可利用作业这一环节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考虑到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有听戏的爱好,要求学生课下倾听至少一个关于京剧的故事,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写一篇简单的感想;要求100字左右,简单叙述所听故事,全文至少用到3-5个课上所学知识点。

有一点需要注意,游戏等其他教学活动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其本身不能作为学习的内容,教师应对课堂容量进行合理安排,不能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本末倒置。

3.模拟现实情境,学以致用。知识的价值在运用中被体现,学生如果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就能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没用,很大原因是认为英语与专业无关,在生活中不会有需要用到英语的情况。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再次以语文版中职英语(拓展模块)Unit 6《Chinese Heritage》为例,假设学生为某中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场景:假如你是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的主持人,在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录制现场,有一位不会说中文的外国友人用英语询问,是否能为他讲讲中国的京剧。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其一场景在首都北京,描述具体且与学生专业相关,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产生向往;其二活动安排在京剧部分的学习之后,能够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同时在知识的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最重要的是,使英语课堂和学生专业相关,加强学生对职场英语应用的重视。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将模拟场景设计地更加生动,例如,主持人请现场的几位观众(其他学生)回答外国友人的问题,之后又请现场嘉宾(其他学生)进行总结;或者假设现场有多名主持人,每位分别介绍一小段京剧的相关内容,由外国友人(其他学生)进行总结。

模拟生活情境的目的主要在于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的关注点应更多地放在语言的流畅性和交际功能的实现,而非语法或发音的准确性等。

4.文化输入提升兴趣。一种语言体现一种文化,英语的背后是与中国不同的人文、地理、生活习俗和社会传统等。赫尔巴特认为,语言学习属于同情的兴趣,是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要把自身置于别人的情感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输入,比如播放英语电影、成立英语角、举行英语短剧表演大赛、欢度英语节日等,使学生沉浸在英语文化氛围中,提升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语文版中职英语(拓展模块)Unit 6《Chinese Heritage》第一部分京剧时,教师可以播放简短的著名英文歌剧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西方歌剧,总结它与中国京剧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引导学生接受文化差异;还可以增设文化融合和创新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尝试将京剧的内容用英语歌剧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论好坏而重在参与,亲身体验英语文化背后的内涵。

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英语文化的内涵,感受英语文化的不同,进而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柳纱.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问题与改革创新[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07).

[2]马成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育困境及改革措施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

[3]苏惺惺.英语职业教育现阶段面临的问题[J].中外交流,2018(26).

[4]许小莉.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5]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生源中等职业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跨省生源调控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