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情怀
——濮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赵双同的扶贫故事

2019-02-27 11:42岳志强石志红
资源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河村海涛组织生活

文 | 岳志强 石志红

依旧是那双厚实温暖的大手,依旧是那张和蔼可亲的笑脸。1月30日,笔者再次来到濮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精准扶贫村——濮阳县渠村乡大芟河村。乡亲们听说我们要采访驻村第一书记赵双同,便主动围上来,如数家珍地讲起了他在大芟河村一年来的扶贫故事。

筑牢党组织的“基层堡垒”

在大芟河村的西北角,有一座崭新的两层小楼,白墙灰瓦,简朴整洁。“大芟河村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十几个鲜红的大字矗立在屋顶,格外惹人注目。原来这就是1月11日刚建成投入使用的新村室。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赵双同深知建强扶贫“领头羊”队伍的重要性。他始终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扶贫的基础性工程,扎实推进基层组织生活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在便民服务中心,设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和党支部会议室。赵双同把“三会一课”、党员“十二分”制积分管理办法、党支部年度组织生活日程安排、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等内容制作成挂图和展板,使党员更加直观地了解党的政策和组织生活流程。每月5日开展的“3+N”党员主题活动日,赵双同就组织党员干部唱国歌、升国旗,以此增强广大党员的仪式感、严肃性和吸引力,确保最基本组织生活落地。赵双同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建立了大芟村党建微信群,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濮阳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释疑解惑,增进共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不仅拉近了党员和村民的距离,还使在外务工的党员了解到村里的发展现状、国家的富民政策。赵双同还积极协助乡党委做好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2018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增强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的动力。

赵双同(中)带病入户走访

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基础和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是不可持续的。赵双同深知这一道理。为此,他按照“精准扶贫靠产业”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引导群众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利用滩区水资源、草资源丰富的条件,一是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养殖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村举办技术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讲解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市场行情,算养殖收入明白账,增强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全村现有养羊、养鱼等规模养殖专业户10多户。二是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民由过去秋季清一色玉米种植改为黄豆和青豆种植,仅此一项就比原收入翻一番还多。三是积极与市、县劳务输出部门联系,为青壮劳动力介绍务工信息,提供就业门路。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200多人,有相当一部分出国务工,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里带来了600余万元的收入。

让旧村庄绽放“芳华”

因为没有路灯,一入夜,大芟河村就变得漆黑一片。有天晚上,赵双同摸黑走访,不慎在一个下坡处滑倒,摔出去好几米远,腿也因此骨折。赵双同决心要为村里安装路灯。在县、乡政府的支持下,赵双同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筹集资金20万元,为村里安装了100盏新型太阳能路灯。从此,大芟河村的夜晚一下子亮堂了。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一直是村民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村民们都是饮用黄河水,但黄河水质偏硬,开水壶里往往会结一层厚厚的水垢,严重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为使村民早日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赵双同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全村自来水管道铺设,让群众吃上了放心水,实现了村民多年的愿望。

村子的东北角有一个大坑,坑内垃圾遍地。一到夏天,气味难闻,蚊蝇乱飞,村民们都称之为“垃圾坑”!赵双同心想:“要是将这个大坑利用起来,建一个文化广场,那该多好啊!”心里有了主意,他马上开始行动。经多方筹措资金,终于在“垃圾坑”的原址处建成1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广场上配置了健身器材、无线扩音器和高音喇叭,村民们晚上也跳起了广场舞,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看着村子一天天变化,村民们高兴地说:“赵书记就是个‘化妆师’,到了哪里哪里美!”经赵双同两年多的“梳妆打扮”,大芟河这个古老的村庄,正绽放出迷人的芳华。

做群众的贴心人

2018年12月中旬,大芟河村贫困户宋荣旺种植的12万斤白菜成熟了。但由于远离城区,缺乏销路,面临被冻坏的危险。本想着种白菜脱贫,想不到丰收了却变不成现钱,宋荣旺急得团团转。宋荣旺的遭遇,赵双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开始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帮宋荣旺卖白菜。在朋友圈里发出消息后,濮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当即决定发动职工购买,全局职工共买白菜两万多斤。宋荣旺的亲戚、朋友都纷纷加入购买行列。白菜终于变成了钱,宋荣旺对赵双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组织上派我来就是让我帮村民脱贫的,每一名贫困户我都有责任进行帮扶。”赵双同说。到了大芟河村以后,他利用一进、二看、三算的方法,确保每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是真正需要帮扶的、货真价实的贫困者,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问题。

贫困户宋林彪的孩子智障,导致他长期不能脱贫,赵双同通过协调,将宋林彪的孩子送到濮阳县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吃住学都免费,并帮宋林彪在县城找到了工作,给他妻子安排了公益岗。说起赵双同,宋林彪感动得热泪盈眶,称赵书记就是他的大恩人。

村民宋海涛的爱人因病在北京做开颅手术,属于因病致贫。为照顾妻子,宋海涛也不能外出打工。宋海涛的母亲找到赵双同,哭得一把鼻子一把泪。赵双同急群众所急,想方设法帮宋海涛的妻子申请了大病救助基金,还为宋海涛解决了公益岗位。村里的光伏扶贫项目,赵双同也帮助宋海涛入了股。

如此贴心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赵双同用自己的贴心,赢得了大芟河村的民心。大家都说:“赵书记虽然不是俺村人,但却是我们的‘荣誉村民’,我们世世代代都忘不了他。”

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即将过去。2016年刚去大芟河村时,赵双同举手投足全是一名城市人的气质,而今他的头发已经全部花白,穿着、语言都和大芟河村民无异。村民们说,赵双同的白发,是为大芟河村操心操出来的,是他将自己三年时光献给大芟河村的最好见证。

事实的确如此,根据濮阳市规定,驻村第一书记在周一至周五需要住在村里,周末可以回家。但赵双同不一样,他在村里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没有特别的事根本不会回家。连他自己都笑言:“偶尔回到市里,还真有些不习惯呢!”赵双同把三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大芟河村的脱贫致富上。

在新建成的村部举行升旗仪式

赵双同的努力,换来的是村民的爱戴。赵双同记得,到大芟河村的第一天晚上,就有一名村民借着酒劲去踹他的房门,口中骂骂咧咧,说一些难听的话。而今,那位曾骂过他的村民,每次见到他都和他打招呼。更多的村民,则是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赵双同的感谢。在村里,赵双同需要自己做饭吃,一些村民家里做了好吃的,都会给他送点儿。谁家来了客人,也会邀请赵双同去陪客。他们已经把赵双同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说他是大芟河村的“荣誉村民”。

赵双同的“娘家”——濮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领导对赵双同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2019年新年即将到来时,局长乔小雨专门送给赵双同一副对联:“双休日双同同志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德谋脱贫,一年来一村两委一条心一精一准一到户一心一意解民困。”

朝夕相处中,赵双同也渐渐爱上了大芟河村,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爱上了这里的每一名群众。他常常坐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的黄河水陷入沉思。他思考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思考着村庄的出路,也思考这三年的所得所失。他深深地感到,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实践者,这三年,是自己一生中最忙碌、最充实也是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光。

太阳燃烧,因为它选择辉煌;双同执着,因为他选择使命。赵双同用忠诚和奉献诠释了自然资源人的新担当新作为。相信,大芟河村338户1532名村民在第一书记赵双同的带领下,腰包会越来越鼓,生活会越来越美。

猜你喜欢
河村海涛组织生活
罗海涛作品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