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廷写实绘画到样式雷图样对长春园狮子林的真实描绘

2019-02-28 02:47
紫禁城 2019年2期
关键词:狮子林古装雪景

刘 辉

故宫出版社总编辑,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美术交流史,著有《欧洲渊源与本土语境》等

将宫廷写实绘画与样式雷图档结合是众多关于样式雷研究中别出新意的一个角度。

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是宫廷真实生活的写照,其中所绘的「御园」指的是哪一处园林?

雪景又是何处的雪景?是真实环境的写照还是理想化描绘?通景画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又让我们体会到怎样的空间意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绘画,翻阅样式雷图档,找寻答案。

清乾隆时期,用通景画装饰宫廷苑囿成为一大潮流,而其中一部分有着乾隆皇帝御容的通景画被揭下保存,供奉于寿皇殿。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大型通景画《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场景,保留了珍贵的历史信息。

行乐图再现视点一· 「御园」之狮子林

《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绢本设色,纵四百六十八厘米、横三百七十八厘米。画面描绘了乾隆皇帝在一处园林中赏雪的情景。园林中山石嶙峋,曲折有致,前有一条河道蜿蜒穿过庭院。乾隆皇帝身着汉服闲坐在庭院内一座二层建筑的一楼正中,望着园中美景,提笔凝思。仆人们忙忙碌碌,有的在清扫地上的积雪。画上有于敏中奉敕书乾隆皇帝《御园雪景》诗:「祥花优渥麦根萌,余事园林一赏情。画帧画神不数范,剪刀剪水那须并。生来草木为银界,望里楼台是玉京。别有书斋胜常处,收将仙液煮三清。」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雪景,在其《御制诗集》中有很多咏雪的诗。此诗收于《御制诗集》四集卷八,创作于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的冬季,《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应是稍后绘制完成的。图中建筑庭院的描绘,虽然有渐远渐向一中心点收缩的西法透视特征,但并不准确。从画面整体看来,视点似乎是从高处往下看,但画面中心的乾隆皇帝又是略微仰视的正面形象。庭院中扫雪的人物部分面部骨骼肌肉的描绘立体生动,颇受西方绘画的明暗法影响,有的却较为平面化。这种以中式画法为主而又兼具西法的绘画,一般为受到西洋画家影响的中国宫廷画家所作。(经笔者考证,绘制者应为姚文瀚与方琮,参见刘辉《欧洲渊源与本土语境》,故宫出版社,二〇一七年,页一七四~一七七)此画背后尚存清人所题黄签,上书「嘉庆六年二月奉三无私后门南墙上换下御容通景画一张」。可知此画原位于圆明园九州清晏的奉三无私殿。

画中题诗《御园雪景》应是此画的主题。但「御园」指的是哪一处园林,雪景又是何处的雪景,是真实环境的写照还是理想化描绘?笔者认为此画描绘的应是一实景,即长春园狮子林。

首先,观察图中的园林景观,最显著的特征是贯穿满园的假山叠石,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以假山叠石著称的苏州名园狮子林。苏州狮子林建于元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年),原为佛寺,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因园内「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有状如狻猊,故名师子林,且师得法于普应国师中峰本公,中峰倡道天目山之师子岩,又以识其授受之源也」。(元·欧阳玄《师子林菩提正宗寺记》,明·道恂《狮子林纪胜集》,广陵书社,二〇〇七年影印)明洪武六年(一三七三年),七十三岁的书画家倪瓒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的胜地。一七六五年,狮子林归苏州黄祖兴所有。据《南巡盛典》、《苏州府志》,从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第二次南巡起,乾隆皇帝每次都要游览狮子林,并多次题诗赐匾,又按照行宫格局对狮子林进行改建,表达了对这一园林的由衷喜爱。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〇年)编纂的《南巡盛典》有「狮子林」一图,大略可知乾隆时期苏 州狮子林的面貌。(嘉庆朝以后狮子林日渐衰落,并毁于太平天国,后又经李氏、贝氏两家的拆改变迁,今天狮子林虽然尚存,但与乾隆年间的狮子林大不一样)

但苏州狮子林为私人所有,既非「御园」,且从《南巡盛典》中狮子林的描绘上看,其结构形制与《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中庭园虽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相同。出于对苏州狮子林的喜爱,乾隆皇帝在长春园仿建狮子林。乾隆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三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事录》有如下记载:

据苏州织造舒文来文内开,本织造在泉林面奉谕旨,着将苏州狮子林房间亭座山石河池全图按五分一尺烫样送京呈览,连狮子林寺亦烫在其内,照样不可遗漏。钦此。今已烫得全图一份,敬谨送京恭缴等因。随即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着交三 好好收贮,俟要时将狮子林园亭烫样送进呈览,其狮子林寺烫样不必呈览。钦此。

于本月二十五日,坐京家人陈泰将狮子林烫样全图一分持赴圆明园工程处收讫。(《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三十四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五年)

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九月,长春园狮子林基本建成,有楼堂亭轩十余座,山景特召苏州山石高手堆塑叠石而成。乾隆皇帝曾多次题咏长春园「狮子林」景致,作品达百余首,表达了「纳得百景入君怀」的自得。两年后(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又命人在承德避暑山庄仿建了一座狮子林(文园),这样就形成了三座狮子林南北呼应的局面。

乾隆皇帝对于狮子林的青睐,除了源于其独特的园林景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外,还出于他对画家倪瓒的欣赏。倪瓒款《狮子林图》(经学者考证,此图非倪瓒原作而是清人仿作)为乾隆皇帝所得,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存放于养心殿,他曾多次在该图上题跋,不仅命方琮等宫廷画家仿画,还至少四次临摹该图并题诗记之。因此,长春园狮子林的修建,并非完全依照当时所存苏州黄氏之狮子林,亦参考了倪瓒款《狮子林图》,而这一点正是乾隆皇帝强调的:

狮子林之名,赖倪迂图卷以传。此间竹石丘壑皆肖其景为之,冠以旧名,志数典也。(《御制狮子林八景诗题跋》,《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三)

倪瓒原卷中自识,与赵善长商榷作《狮子林图》,且属如海因公宜宝弆云云,是则为图本自倪,而叠石筑室已在疑似,何况历岁四百余年,室主不知凡几更,而今又属黄氏矣。则今之亭台峰沼,但能同吴中之狮子林,而不能尽同迂翁之《狮子林图》,固其宜也。虽然,予之咏高山而企慕蔺,实在倪而不在黄,言之不足长言之,因复取其可咏者凡八景,为续题云。(《又御制续题狮子林八景诗》,《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三)

长春园狮子林东部充分汲取了《狮子林图》的意境,以山景为主,所有建筑体量修建得都很小,广堆假山,山上建有亭台楼阁。乾隆三十九年奉敕编撰的《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三,记载了长春园狮子林的主要建筑:

丛芳榭之东为狮子林,为虹桥,为假山,为纳景堂,为清閟阁,为藤架,为磴道,为占峰亭,为清淑斋,为小香幢,为探真书屋,为延景楼,为云林石室,为横碧轩,为水门。

故宫博物院藏样式雷狮子林清淑斋前后地盘形势图,清晰标注了长春园狮子林主要建筑名称,且与《钦定日下旧闻考》的记载吻合。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年),为给皇太后庆寿,曾经对狮子林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改题狮子林十六景。如将「清閟阁」改题为「层楼」。(参见张恩荫《圆明园变迁史探微》,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一九九三年)而此图标注的还是乾隆皇帝的定名,因此判断最晚绘制于道光八年前,应该是乾嘉时期的图纸,最接近乾隆年间狮子林的面貌。将《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描绘的园林建筑景观与此图比对,可以发现主要建筑一一对应,如画面前景中的四角小亭为占峰亭,后面三间敞厅为清淑斋,清淑斋左侧的拱桥为虹桥,虹桥左侧建筑为横碧轩;清淑斋右侧被假山围绕的建筑为纳景堂。纳景堂右后侧二层小楼为延景楼,延景楼后山上为凝岚亭,后面的小屋为云林石室。乾隆皇帝所在的二层建筑为狮子林正殿清閟阁,其左后侧有探真书屋,右侧二层小楼为小香幢。两图的假山布局与河流走向也基本一致。由此可知,《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描绘的是长春园狮子林景致,而背景中添加的高山,则是乾隆年间宫廷绘画普遍采用的理想化的描绘方法。

长春园狮子林完工于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九月,《御园雪景》诗创作于三十七年冬季,《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绘于三十八年正月,这三件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推测,长春园狮子林建成后岁末恰逢大雪,乾隆皇帝赏雪赋诗,十分尽兴,于是命宫廷画师姚文瀚、方琮将园林雪景和自己风雅姿态描绘下来,并令于敏中将其所赋之诗抄录于画上。

《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并非完全的文人写意之作,而是结合了西法透视和中国界画精准性的写实性绘画,让我们看到了狮子林建筑园林景观的真正面貌。如果单从保存至今的古建资料上看,长春园狮子林现仅存地盘样(即建筑平面图),并没有保留烫样,因此,虽然古建专家能够根据地盘样大体复原乾隆年间长春园狮子林的园林建筑结构,却很难完全准确再现狮子林的园林建筑细节。而《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展现的细节信息,为再现狮子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此,这幅画除了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行乐图再现视点二·九州清晏「圆明园三殿」

《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表现了乾隆皇帝的闲情逸致和理想化的文人生活。从画背后原清人题签及文献记载可知,此图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九州清晏」的中间大殿奉三无私殿后门南墙量身定做的作品。九州清晏是九州岛的中心,为圆明园最主要的帝后寝宫区,是自雍正以来清代帝王在圆明园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建筑。从清宫样式房九州清晏地盘图上看,中轴线上自南向北,分别是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和九州清晏殿,统称「圆明园三殿」。圆明园殿为寝居区门殿兼前厅;奉三无私殿则相当于内客厅,承担着皇室宗族聚会等功能;九州清晏殿为帝王「宵旰寝兴之所,累朝以来皆寻旧制」(吴振棫《养吉斋丛录》,中华书局,二〇〇五年,页二二九),即园中正式寝宫,「具有内廷礼仪、帝后寝居和日常休息等公共和私密的建筑功能」。(刘畅《圆明园九州清晏殿早期内檐装修格局特点讨论》,《古建园林技术》二〇〇二年第二期,页四一~四三)

奉三无私殿的主要作用,首先是皇室宗族聚会场所。从乾隆朝起,每年清帝在圆明园必设「上元三宴」,其中正月十四日宗亲宴在奉三无私殿举行,由皇帝钦点皇子、皇孙及近支王公参加。据《清实录》记载,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四日,奉三无私宗亲宴,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及诸王入宴,实现五代同堂之庆。每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则在此举办赐宴后妃内眷的「内廷宴」。其次,是皇室节庆活动场所,例如皇帝万寿节及端午、中秋节令,有时会在奉三无私殿内设宴;殿内还建有戏台,供帝王日常欣赏歌舞戏曲。第三,是接纳欣赏贡品的场所。各部院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图册也往往在奉三无私殿。

圆明园三殿从礼仪性场所逐渐过渡到半私密性的日常生活空间,奉三无私殿身兼宗亲聚会、皇室节庆活动、戏曲欣赏、贡品观览等诸功能,充分凸显了家族之情和艺术欣赏之趣。《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与奉三无私殿的环境及功能非常协调。而奉三无私殿后门南墙正对寝宫九州清晏殿,此图张贴于此,当乾隆皇帝起居进出之际,都能够欣赏到自己的形象与喜爱的园林景致。{本文缩编自刘辉《︿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考证》(《文物》二〇一三年第八期)一文,收入本专题时题目及标题有改动}

猜你喜欢
狮子林古装雪景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折多山雪景
《大坂山雪景》《高原平湖》
吴冠中巨幅水墨《狮子林》以逾1.4亿元成交
云林清閟与狮子林仿建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美丽的狮子林
特发性腹痛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