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评估中家庭系统测验的恰当性分析

2019-02-28 01:56赵广平陈顺森
关键词:家庭成员玩偶测验

石 雷,赵广平,陈顺森

(1.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漳州363000;2.福建省应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福建漳州363000)

家庭是社会系统的“最小细胞”。结构家庭理论提出,人们在家庭中反复进行社会互动,产生固化的家庭互动模式,这对个体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1-2](P28-29)。早期家庭心理治疗师或研究者往往通过干预个体家庭互动模式改变行为模式,进一步指导家庭教育和心理问题疗愈[3](P1-20)。 目前,社会广泛提倡“家庭教育”,加之中国独特家文化传统,国内有关家庭的量化研究和咨询实践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都涉及到家庭关系的评估。虽然传统的家庭评估技术提供了家庭互动模式的评估。但其测试指标不统一,操作方式不相同,测试时间较长,结果缺乏量化,这使得很多传统的家庭评估技术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 加之家庭关系的测量受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大,哪一种评估方式更适合中国家庭就成为了一个继续解决的问题。

从评估方式的角度来看, 传统的家庭评估技术主要有三种。 第一类是基于自我报告的自陈量表,如《家庭环境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二版》和《家庭功能评定工具》等。 第二类是基于反应式的人物放置技术(FPT),从各家庭成员(内部视角)以及交互式任务(外部视角)的角度,对家庭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4],如家庭距离玩偶放置技术[5],家庭雕塑技术,家庭系统测验和家庭印象测验等。 第三类技术整合了自我报告与反应式,被称为社会关系模型(SRM)。 一般通过2(意向性:有意与无意)×2(效价:积极与消极)×2(影响力:影响与受影响)八个维度,对个体、关系及家庭三个水平的六种效应(行动者效应、同伴效应、关系效应、家庭效应、个体间一致效应和关系间一致效应)进行评估[6-8]。 总之,传统家庭评估方式主要依靠文字、抽象符号与具体实物等作为载体进行评估,但结果的量化程度不一。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发展,传统家庭评估技术的缺点更加明显。 比如自陈量表的编制均来自西方文化背景,SRM 家庭场域过于具体,家庭关系具有方向性,相对于可还原家庭场域,精确量化家庭成员间关系的人物放置技术很难适应中国式家庭测评。 另外,由于中国家庭评估的发展时间较晚,以及中国文化的家本位、整体取向和“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的影响[9],大部分家庭评估技术未能在中国广泛使用。 下文我们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与中国文化最为契合的家庭评估方法。

一、人物放置技术

人物放置技术(the Figure Placement Technique)是一种基于反应式测验,从家庭成员内部和外部视角对家庭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 如西方的家庭距离玩偶放置技术、家庭雕塑技术、家庭等级测试和日本的家庭印象测验等,是一种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家庭关系投射工具。

(一)家庭距离玩偶放置技术

家庭距离玩偶放置技术(the Family Distance Doll Placement Technique)是用于评估家庭处理问题方式的一种有效方法。测试材料由方形木板和代表家庭成员的不同玩偶组成。具体操作时,要求每个家庭成员各自讲述五种不同情感主题的家庭故事(如爱的家庭、幸福的家庭、担心的家庭,悲伤的家庭和愤怒的家庭)。并通过在木板上放置家庭成员的玩偶,来还原受测者讲述故事中的场景[10-13]。该方法主要通过木板上放置玩偶的位置和距离,来评估家庭成员在特定情感主题中的亲密度和权力等级。

该技术用于家庭评估时,主要通过分析故事和玩偶放置,对特定情感主题中的家庭场域进行还原,用于诊断家庭关系中的问题,并且可以在后续家庭治疗和心理治疗时得到补充。 然而,该方式具有五种特定情感主题,由于中国的独特“家文化”特点使得中国大部分被试并不区分自我与家,很难区分爱与幸福等概念,加之该评估方式未能将指标精确量化、缺乏集体表征等问题,其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

(二)家庭雕塑技术

家庭雕塑技术(the Family Sculpture Technique)是一种表达性的家庭治疗技术。 家庭评估通过要求受测者在某一空间中摆置家庭成员的身体来进行。 实施时,治疗师可邀请家庭某成员作为“雕塑家”,由他将家庭成员本人或家庭成员的替代物(如玩偶等实物)安排到某一位置。 必要时,也可要求雕塑家把自己摆入场景中。 分析时,该方法主要通过家庭成员的姿势、表情等身体形态及家庭成员间的距离指标,来反映雕塑家眼中的家庭关系。 其中,距离的隐喻象征了家庭成员间亲近与疏离、包含与排斥、倚赖与独立、易接近与不易接近等主题。

家庭雕塑作为一种行为技术,能够帮助个人了解各个家庭成员对家庭关系的看法,扩展对自我与家庭动力的觉察,以及制定相应的家庭治疗措施。 相比家庭玩偶放置技术,该方式无特定情境模式,反映一般家庭情境,但其需要进行现场人物摆放。 而中国人“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加之使用者对肢体语言的熟悉性,以及治疗师结果解释主观性的影响,使得该技术在中国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三)家庭系统测验

家庭系统测验(the Family System Test)是一种研究家庭成员关系的人物放置技术。在使用家庭系统测验进行评估时,受测者分别根据平时、冲突和理想三个情境将人物置于不同高度的立方体上进行放置。 测试材料有一块单色方形木板,不同性别的人物(其上有两点代表眼睛)和5 种高度不同、可表示不同权力等级的立方体(高度越高,权力越大)。 亲密度和权力等级通过人物间距离和高度差来评估,还可以通过将亲密度和权力等级组合对每种情境下感知到的家庭结构进行分类(如图1)。 如果需要还可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不同性别的人物和人物间双眼接触程度这两个参数也可用于记录家庭互动[14]。

图1 四口之家的家庭系统测验示例

家庭系统测验操作标准化,可精确量化分析。 用单色方形木板及人物立体图形对家庭场域进行模拟,信度增加,更易测量。 其局限性表现在:中国人对家庭关系的感受可能更为敏感复杂,仅用亲密度和权力等级两个指标过于单薄,而且每次测试只能单个家庭进行耗时耗力,还原家庭场域真实性不够等。

(四)家庭印象测验

家庭印象测验(the Family Image Test)是为评估日本人的家庭印象而开发的心理测试量表。 测试时每个家庭成员用一个圆形粘贴纸来表示,可在旁边备注家庭成员姓名,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联结。 圆形粘贴纸直径约1.6cm 大小,其上带有的箭头可表示家庭成员间关系,五种颜色由浓到淡可表示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或力量。 线条粘贴纸根据粗细不同分为三种,表示不同沟通情况的家庭关系。 分析时根据粘贴标记的色彩浓淡、摆放的位置、顺序、方向、距离、线条的粗细等进行家庭关系的综合评估。

此量表可进行个人自测,也可由家庭成员共同测试,最后对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可同时对个体表征和集体表征进行探讨,适用于具有整体思维特点的中国受测者。 相对于西方的家庭评估技术,FIT 采用平面化的粘贴纸形式来替代现场人物摆放,解决了一大问题。 但是,其在中国使用仍具有较多局限性:如其主要用于评估特殊群体(如上学困难儿童),未能关注普通群体,缺乏标准化结果解释程序及中日文化差异等,在中国的使用并不广泛。

相对而言,与家庭玩偶放置技术、家庭雕塑技术以及家庭印象测验相比,家庭系统测验更适用于中国文化。

二、家庭系统测验在中国的恰当性分析

虽然中国的家庭治疗始于八十年代,晚西方近三十年。 然而,最早的儒家经典《中庸》中“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之所由生”的主张,就早已开始从亲疏和尊卑两个认知向度来衡量的家庭角色关系,与家庭系统测验中的亲密度与权力等级以及西方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中的情感亲疏和权力等级具有一致性[15],这说明家庭系统测验指标同样适用于中国家庭。 下面,主要从测评指标、测评方式以及测评场景三方面,基于中国独特的“家文化”,对家庭系统测验尝试改进,使其更适用于中国家庭评估。

(一)加入情感调节和权力附属两个测评指标

相比西方的分析线性思维和重个体主义,中国人具有整体环性思维、重集体主义、对家庭关系更为敏感等特点,家庭关系也更为复杂与紧密。 据此,除上述亲密度和权力等级指标外,在中国式家庭系统测验中,尝试加入情感调节和权力附属两个指标。 情感调节基于亲密度,主要测量父母子三方组中任意一人对另外两人的情感调节作用。 当父母子三者间位置达到一个等边三角形状态时,为最佳调节状态;权力附属基于权力等级,主要测量父母子三方组中权力附属者的权力附属情况。 当父母子三者之间位置达到一个等边三角形状态时,权力附属者的权力附属情况最为一般。 也就是说,在中国式家庭系统测验中,通过亲密度、权力等级、情感调节和权力附属这四个指标对家庭结构进行评估,可能更加客观全面。

(二)基于移动端APP 技术的测评方式

传统的自陈量表及人物放置技术受主试指导语的影响,只能单个家庭测评,耗时较长,不易推广。 如今,大数据的发展已渐成趋势,很多现代测量方式开始出现,如问卷星等。 基于此,尝试制作基于移动端APP 的家庭系统测验,操作简便,程序标准化,不受主试指导语影响,并可同时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基于移动端APP 技术的测评方式,可能更加隐私高效。

(三)测评场景的真实性还原

在移动端APP 技术基础上,通过三维动画场景设计,可以将家庭系统测验中的单色方形木板改进为家庭真实场景,并通过设置不同规格的沙发投射权力等级信息,利用圆桌、墙上挂件等实现中国文化象征,再通过将大小可调控动画人物形象等实现个人权力等级量的评估。 移动端后台可以记录受测者摆放、调整人物位置和大小的全过程,这些后台数据无疑给家庭关系的测量提供了大量有价值信息。

综上,对传统的家庭系统测验进行测量指标扩充,并依靠APP 技术,还原日常家庭环境,现场人物摆放便利可行,更贴近家庭生活,这对准确测量家庭关系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问题与展望

家庭系统测验可以生成个人、家庭子系统和家庭系统的数据,激发家庭对话和反思及增强互动治疗过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家庭系统测验的创新

加入情感调节和权力附属两个指标后,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访谈中得到解决,如对每种情境下人物放置的理解,基于家庭内部外部不同视角下人物放置的理解及沟通等。 这些问题无法量化处理,并受到不同文化特点下治疗师主观解读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考虑进一步将这些问题标准化,尝试在移动端APP 中以问答框形式进行。

(二)结果解释的粗略

移动端APP 只能尝试给出一些简单粗略的结果解释,且无法根据个体以及集体表征的结果进行针对性互动,相比主试结果解释过于简单,不能一对一面对交流,针对测试结果以及后续调整无法进行有效的跟踪交流。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考虑进一步对结果解释系统进行优化,加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后期沟通,优化用户体验。

(三)缺乏集体表征方式

虽然家庭系统测验是作为访问个体和集体表征的工具而呈现的,但心理测量数据仅仅基于“面向个人的系统研究”[16-17],并未对家庭全部成员的“集体表征”进行量化研究。 而中国人有着独特的家文化,具有整体环性思维、重集体主义的特点。 因而,结合现代先进的心理测量技术,就缺乏集体表征这一点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之,家庭系统测验在中国的应用还处于探索期,在当前的评分系统和访谈基础上,拟定新的基于中国家庭的家庭系统测验来评估家庭关系,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改进和实证研究。 这将有利于解决家庭研究和家庭咨询与治疗中的诸多问题。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玩偶测验
身体传送带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你知道吗?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