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苦换百姓的甜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重庆市荣昌区峰高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张家勋

2019-03-01 09:05彭毅重庆市司法局
人民调解 2019年11期
关键词:调解员张家纠纷

彭毅/重庆市司法局

张家勋(左二)成功调解一起纠纷

他是身负重疾的患者,也是包治纠纷百“症”的医生;他明明可以选择更“体面”的工作,却偏偏扎根于田间地头。不畏困苦,无惧艰辛,忠诚履行着人民调解员的职责使命。他,就是重庆市荣昌区司法局峰高司法所所长、峰高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张家勋。

敬业——“宁可干死,不愿等死”

在荣昌区,提起张家勋,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从1996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一直默默扎根基层,哪里有纠纷就出现在哪里,二十多年来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850 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2006年3月,经常感到浑身乏力、恶心的张家勋前往医院,结果被确诊为尿毒症,需要做肾脏移植手术。在治疗期间,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边痛苦忍受每周三次血液透析,一边牵挂着人民调解工作,常常是上午做完透析,下午又出现在纠纷调解现场、法治宣传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解惑答疑。

经过换肾手术后,张家勋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必须药不离身。每天平均4 小时要吃一种药,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县司法局党组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要,决定将其调回局机关工作。可是,他谢绝了局党组的安排,请愿继续留在基层工作,以“宁可干死,不愿等死”的无畏精神,奋战在人民调解工作第一线。

不仅如此,2015年底,为在司法行政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张家勋主动请缨,调任峰高司法所任所长。为尽快熟悉环境、排查矛盾纠纷,他上任后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就跑遍了峰高11 个村(社区)。走访到某村时,张家勋了解到该村有20 余户村民被外省包工头拖欠高铁项目工资,共计10 万余元。春节临近,看着他们焦急又心酸的眼神和一张张被汗液浸渍的欠条,张家勋又心痛又着急。他立即联系政府清欠办的同志,与他们一道找到了包工头、高铁项目负责人。数九寒天,他不停穿梭在当事人之间,反复讲法明理,最终在一周内帮村民们要回了血汗钱。

他总说:“人生很短暂,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多地为老百姓服务!”

乐业——“用自己的苦换百姓的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张家勋打心底里热爱人民调解工作,他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帮助困难群众,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他从不推辞。

2010年12月的一个清晨,一位耄耋老人跌跌撞撞来到司法所,全身披上了一层白霜,双手冻得青紫,不住地哆嗦。见此情景,带病工作的张家勋赶忙招呼老人坐下,递上一杯热茶。待老人喝完热茶,才慢慢缓过神来,声泪俱下地向他哭述:“养儿不孝啊!养儿不孝啊……”原来,老人姓于,已92 岁高龄,育有4个儿子2 个女儿,现居住在三儿子家,昨晚因口角纷争,三儿子在寒冬腊月里竟将老人轰出了家门,老人只能在街上坐了一夜。

听完老人的诉说后,张家勋既生气又心疼。为解决老人赡养问题,张家勋一边为老人申请法律援助,一边与同事一起赶往几个子女家实地调查。在与老人子女交谈中他了解到,其子女认为老人家庭财产分配不公,因此互相推诿老人的赡养责任。找到了问题根源的张家勋,耐心向当事人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告知他们不能以财产分配不均为由不赡养老人。张家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使子女们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老人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看到老人终于舒展了笑颜,张家勋的心也跟着放了下来……

在张家勋身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往往一场调解结束,顾不上坐下来喝口水,便又要急忙赶到下一个纠纷现场。张家勋他从没有喊过苦,叫过累,他说:“我辛苦了,但老百姓甜了,我愿意用自己的苦换百姓的甜。”

精业——“争做全科的人民调解医生”

多年来,张家勋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不断分析纠纷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出“寻好诊把准脉→情理法相结合→多方式平纷争”的人民调解三步曲。他说:“调解员就如同医生,遇到纠纷时要做到问好诊、把好脉,不同的纠纷要做出不同的诊断结果、灵活运用不同的调解方法,成为全科的人民调解医生。”

随着矛盾纠纷的新变化,张家勋意识到,要适应新挑战、新要求,更好地胜任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为此,调解工作之余,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坚持自学法律专业知识,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这让他在调解工作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2018年春节前,峰高街道发生一起某房地产项目方拖欠农民工工资800 多万元,涉及农民工15 个班组300 多人的劳动争议纠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相关单位组成了工作组,同时指派由张家勋作为首席调解员调解该纠纷。临危受命后,张家勋及时了解案情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找准纠纷争议焦点和突破口,制定了适宜的调解方案。由于该纠纷情况复杂,涉及人数多,张家勋意识到仅靠调解员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联合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张家勋一方面积极启动联合调处,争取国土、建委、人社局等相关单位的支持配合,另一方交替运用换位思考法、法德结合法、耐心说服法、重点突破法、个别谈话法等调解方法,一对一劝说当事人,同时向房地产项目方普及《劳动法》《合同法》相关规定,告知他们农民工合法权益,建议房地产项目方克服自身困难,如期支付工资。通过多方不懈努力,最终赶在春节前成功化解了此次纠纷。随后双方当事人依法进行了司法确认,农民工们如愿度过了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张家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大家的心,也因此得到了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凭借专业的法律素养,张家勋还开设法治讲堂并授课150余场次,为农民工、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500 余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 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这就是张家勋,病魔和疼痛无法磨灭他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无法阻挡他一位人民调解员的脚步,他永不停歇地奔走在为民解纷的道路上......

猜你喜欢
调解员张家纠纷
误帮倒忙引纠纷
张家塬村村歌
给“草根”调解员官方认证——“九平式调解”的多种效应
秀秀台
纠纷
在芬兰遭遇遛狗“纠纷”
论调解员的调解终结权
从一件农资纠纷说起
只对你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