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自治县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效果提升策略研究①

2019-03-05 14:46姜学龙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治县甘肃中学

姜学龙

甘肃民族自治县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效果提升策略研究①

姜学龙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124)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地位、民族文化等因素,民族地区基础英语教育存在一定问题,也呈现出自身的民族特性。本文以两次调研结果为依据,分析了甘肃少数民族自治县高中的英语教学现状,探究了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挖掘不足,制定对策,以期最终促进该地区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民族自治县;高中英语教学;提升策略

甘肃是多民族省份,现有2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39个民族乡,民族自治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9.8%。甘肃民族自治区域基础教育的进步,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一带一路”沿线教育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2013年西北民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和2016年甘肃“十三五”科学规划项目对甘肃民族自治县中学英语教学的两次调研结果为依据,分析甘肃河西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探究民族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三语学习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挖掘不足,制定对策,以期最终促进该地区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甘肃民族自治县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本研究以232份问卷,17份教师座谈记录、17份听课记录和多条录音为数据,采用莱克特量表和SPSS对甘肃民族自治县高中英语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材、教法、教学环境五方面来论述该地区高中英语教学的不足。

1.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9所民族自治县中学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首先,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学历层次低,且无外籍教师,其中本科学历教师仅占46%,师范院校毕业教师则更少,仅占17%;其次,获得高级别英语证书老师较少,座谈的17名教师中获得TEM8的仅2人;第三,教龄普遍较短,65%的英语教师教龄在5年之内;第四,科研能力偏低,17名教师中,发表过论文的只有5人,无一人出版过教材或专著;第五,观摩的17节英语课中,无一人完全用英语授课,绝大多数教师仍在用汉语教英语。而且汉族英语教师比例过高,如天祝一中高二、高三的英语老师均不是藏族,很少有人会讲藏语,英语教学语言大都是汉语,这对藏族学生的外语学习极其不利。对于他们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英语是第三语,用他们不熟悉的第二语来讲授第三语,加大了他们对课堂媒介语的焦虑,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此外,通过座谈了解到,很少有老师能够意识到语言学习心理学、民族语言文化差异、二语迁移以及母语迁移等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这说明他们的外语教学理论素养欠缺。

2.学生素质

甘肃民族自治县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参与度不高,且英语学习兴趣不足。对于拥有本民族语言、文化与宗教的他们,英语习得过程要比汉族学生复杂的多,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先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再把汉语翻译成母语。在对甘肃天祝民中的问卷中发现:上课听到老师说英语时,93.22%的藏族学生将听到英语先转换成汉语,然后再转换成藏语;在英语写作时,33.39%的学生先用藏语打腹稿,然后翻译成汉语再翻译成英语;学习英语语法时,感觉很容易的占5.08%;感觉英语听力容易的占0.85%;能够用英语进行流利表达的占1.69%;认为阅读容易的占3.39%;无人认为写作和翻译容易。在单词发音学习上,部分学生习惯先将英语单词的发音翻译为汉语,然后再把汉语翻译为他们所熟悉的藏语,最后用藏语标记发音,这导致他们发音不标准,单词不会读。此外,受民族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平时只用藏语或汉语交流,即使在课堂上也极少用英语交流,这种特殊的语言氛围在他们的英语学习中造成了极大的文化跨度,克服母语文化及思维方式的负迁移难度极大。

3.教材、教法、教学环境

教材方面:自治县中学均采用人教版的《英语》课本,与汉族地区教材一样,无体现民族特色的英语教材。教法方面: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陈旧,教师基本采用填鸭式教学,迫于升学压力,很多中学根本没有开设单独的听力、口语、写作等课程,授课内容还是只注重应试。教学环境方面:首先,各中学语音室利用率不高,多媒体硬件资源的配备、维护不足,而且教师也极少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其次,各中学图书馆中英语书籍匮乏,无独立的英语阅览室,而且学生的英语书籍借阅率几乎为零;第三,与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甚少,仅有1所学校曾经举办过英语角。综上,教材缺乏民族特色,教法陈旧,教学环境偏差等客观现状极大地制约了自治县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提升与改革刻不容缓。

二、提升少数民族自治县基础英语教育的建议及对策

1.逐步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首先,调整教师民族比例,加大少数民族教师的引进力度,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同母语文化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改革和完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支持体系,加强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力度,快速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综合素质;第三,坚持开展支教活动,发展远程教育,倡导双向交流学习,从省内高校和中学邀请优秀英语教师、外教到民族地区讲学或支教。同时,从民族地区选派教师到发达地区重点中学学习经验;第四,制定科研奖励政策和进行教师科研能力培训,双管齐下地提升中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最后,激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2.分析三语教学现象,研究三语教学理论,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通过主题班会、讲座或经验交流等方式尽快让他们掌握英语学习技巧,并养成个性而有效的英语学习习惯;第三,认真研究语言学习心理、民族语言文化差异、二语及母语迁移等教学理论,帮助民族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3.在国家教育政策及教材改革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本民族文化的正迁移力,结合本民族与英语言文化,尽快制定出适合本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并编写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英语教材。

4.优化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应试性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及个人教学风格,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理念和方式,主动探索多模态教学法、主导性教学法和翻译教学法等新兴教法,寻找出切实适合本民族基础英语教学的新方法。

5.加强英语学习所需的相关硬件设施建设,丰富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构建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首先,加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中硬件的投入、维护与管理以及软件的开发、整合与共享,构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环境;第二,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多媒体操作能力;第三,围绕英语学习,举办英语书法、写作、演讲、配音、歌曲等各种比赛以及英语角等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甘肃民族自治县的地理区位,经济欠发达等原因,英语基础教育明显落后于我国发达地区,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当然,该地区作为各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民族特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民族自治县中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三语教学进行研究,以此来增强西部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对课程本质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有利于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1]姜秋霞,刘全国,李志强.西北民族地区外语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2]刘全国,姜秋霞.我国民族地区外语三语教学理论的本土化阐释[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李少伶,周真.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改革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4]马淑娟.甘肃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教育,2008(10).

[5]乔令先.甘肃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师资现状调查与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7).

[6]左焕琪.全国中学英语教学调查与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周流溪.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

2018—11—20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甘肃河西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GS[2016]GHB1286)的研究成果

姜学龙(1985—),男,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及翻译理论与实践。

G642.0

A

1673-4564(2019)01-0056-03

猜你喜欢
自治县甘肃中学
宽城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实现良好开局
行走甘肃
跑起来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以青海省海西都兰蒙古族藏族自治县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为例的应对构思
甘肃卷
在多解中学创新
加快推进马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