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2019-03-05 14:46杜肇鑫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监护人心理健康班级

杜肇鑫



谈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杜肇鑫

(延吉市第四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初中班主任应该加深对留守学生的了解,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留守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并联合在外的父母、在家的临时监护人一起构建“父母—临时监护人—班主任”一体化家庭教育模式,让班级管理更高效地发挥教育功能。

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初中留守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行为习惯、个人观念、家庭监管情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和临时监护人的失职问题最为突出。这些问题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对班主任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关系到班级教育管理的成败,更关系到每一位留守学生将来的发展。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拿出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对确保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一、 深入了解留守学生

在留守学生入学之际,班主任老师就应该建立起他们的信息档案,主要包括小学就学情况、身体健康情况、有无突发性疾病、现家庭临时监护人情况及联系方式、父母在外的居住地、具体工作及联系方式等。这样有助于跟踪了解留守儿童在校外的生活情况,对其校外生活有了充分的了解,有助于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如果留守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什么情况,或是班主任老师发现了留守学生的潜在问题,可及时联系其父母或临时监护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高效地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

班主任老师应该在留守学生入学之际与了解他们的父母或临时监护人进行一次详细的沟通,对留守学生的性格和小学成长经历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虽然留守学生普遍存在情绪问题,但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以及性格都不相同,因此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心理健康状态也都是不一样的。班主任对留守学生深入了解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效率和消除留守学生心理障碍,让留守学生能够更高效地接受教育,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 确保留守学生参加班级活动

马卡连柯曾说过“集体并不等于一群人,而是一个有目的的组织进行活动,是一个有活动能力的机构。”班级管理很大程度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实现的,这是班级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内容。对于班集体,活动是班集体有生机和活力的基础与源泉,是把学生、老师、家长等各类成员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班级凝聚力对班主任来说,则是高质量实现一切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1]。

留守学生由于家庭的不完整,有着明显的社会适应力差,过分依赖,不良情绪多,自卑,偏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由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导致亲情纽带的不完整。对此,班级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班级活动不但能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开拓他们的知识领域,而且通过活动与同学合作,建立友谊,有效地缓解父母不在身边带来的孤单感。而且班级活动中所蕴含的积极信念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也有积极的作用。

对此,班主任应该开展丰富多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班级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并尽力确保每一位留守学生都能够参加班级活动,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合作,以培养他们乐群、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如果留守学生表现出不愿意参加活动等消极心态,班主任可以在活动开始前与其沟通,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参与。而且可以安排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同学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以达到教育效果。

三、 促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所呈现出的和谐、持续的状态。从外化行为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并解决心理困扰[2]。留守学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他们在敌对心理、焦虑性、偏激等许多方面要明显多于正常学生,加之他们无法随时随地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日常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无法进行正常排解,往往会形成严重的情绪困扰。这些心理问题的淤积不仅会对他们性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为他们日后的错误行为甚至反社会行为埋下隐患。因此,给予班级的留守学生情绪辅导是很有必要的。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力斯(Albert Ellis 1913-2007)认为,人无法避免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具体表现为与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的评价以及糟糕的结果三个方面,而人的不良情绪正是源自于对事物的不合理看法,久而久之这些不合理看法则会引起情绪障碍,影响行为的结果。

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看心理视频等方式向全班同学介绍基本的情绪疏导方法,并且在介绍后私下里找留守学生讨论班会或视频内容,加以举例,确保他们学会使用这些疏导方法。在平时对留守学生的批评教育中,班主任也应该着重纠正留守学生的不合理思维,以避免他们在受到批评后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教育效果。要注意的是,多数留守学生往往在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等方面做得较差,而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让班主任生气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耐下心来,选择合理的批评教育方式,不能宣泄情绪。这对于班主任的耐心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会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站,当发现班级有留守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出现厌学、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经常打架斗殴或者自闭等现象时,班主任老师应该请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来与这部分留守学生进行沟通,班主任配合疏导工作,缓解或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如果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咨询站,则班主任老师应该在发现留守学生的异常表现之后,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从沟通中发现他们的不合理思维,加以疏导,为其树立正确、积极的观念,帮助留守学生避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四、 构建“父母——临时监护人——班主任”一体化家庭教育模式

由于父母在外,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需要能够陪在留守学生身边的人来完成,因此这项工作非监护人莫属。但事实上,大部分监护人尤其是隔代监护人对于留守学生的监护工作都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教育观念仅仅局限于“保姆式”的管理吃穿住行,对于留守学生的想法与行为尚且鲜有过问,更谈不上教育、监管与关爱,这是留守学生身上产生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现代通讯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能让在外务工的父母、临时监护人以及班主任方便地彼此沟通,同时也能让留守学生和父母沟通,即使不能通电话,短信、微信、QQ等社交软件也能达到沟通的目的。班主任可以利用这点,引导留守学生在外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构建“父母——临时监护人——班主任”一体化家庭教育模式,具体操作为:班主任为在外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时向另两方沟通留守学生的近期情况以及相应的教育方式,并督促在外的父母监督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情况,而在外的父母除了与班主任沟通外,能够督促临时监护人教育、监管留守在家的子女,在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效果不佳时也可以直接向其传达教育措施,并由临时监护人代执行。

相比于临时监护人单方面的家庭教育,“父母——临时监护人——班主任”一体化家庭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让在外务工的父母参与到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后,他们的监督大大缓解了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不作为、不负责,班主任也可以选择经常与在外的父母沟通,避免了和临时监护人的低效沟通。同时在外的父母也能通过与临时监护人和班主任的沟通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留守子女,这样在他们自己和子女沟通时更能高效地提升亲子亲合。亲子亲合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它是亲子关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亲子亲合不但能明显改善子女的外化问题和内化问题,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外界因素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不良影响。因此,“父母——临时监护人——班主任”一体化家庭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升父母与留守学生沟通的质量,这对于后者的积极影响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美国心理学家阿伯拉罕·马洛斯(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将人的需求分为五层,按需求程度依次排列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关爱和归属感、尊重以及自我实现。在温饱和安全受到满足时,人最迫切需要的便是爱,包括亲情、友情等;在三者都满足后,人最需要的是获得成就感、自信心,被人尊重;而在以上四方面都满足后,人才会渴望实现理想,激发自身最大的潜能。依照这个角度,留守学生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能得到保障之后,他们真正需求的是爱与归属感。虽然临时监护人惰于承担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责任,但在外务工的父母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点,达到“在外的父母+临时监护人≈在家的父母”效果。而班主任的参与在留守学生家庭教育中起指导作用,这直接有助于改善留守学生许多坏习惯,例如班主任可以指导在外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如何联合起来限制留守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监管并指导他们对零花钱的支配,监督他们认真写作业等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班主任能够指导在外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正确地与留守学生沟通,让后者感受到尊重,给予他们自信。按照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关爱与归属感全部得到满足后,最希望得到尊重、自信。班主任的指导能够让在外的父母与临时监护人正确地落实这项工作。而在此之后,留守学生则会渴望自我实现来获得成就感,这样他们会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觉性,在学习、在校表现等方面取得进步。

初中留守学生班级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耐心,而且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而作为班主任,不应因留守学生工作存在困难而放弃或回避对他们的教育,相反应该在挑战面前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策略,科学地管理、教育、关爱留守学生,弥补他们缺失的父母亲情,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张宝书.中学班级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任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2018—11—22

G635.5

A

1673-4564(2019)01-0120-03

猜你喜欢
监护人心理健康班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