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元夜时,故宫灯如昼

2019-03-05 09:25葱岭巍
看天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冰灯灯节清宫

葱岭巍

2019年元宵节,故宫的“紫禁城上元之夜”

新年以来,故宫很红。先是“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让熙熙攘攘的人群涌进宫去感受年味儿。然后又是两场春雪,让故宫雪景接连在朋友圈里刷屏,那两天故宫的门票也是早早售罄。

而正月十五、十六元宵节这两天,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在夜间打开宫门,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邀请公众进宫赏月、看灯。这是故宫博物院94年以来第一次在夜间对外开放,官网两天放出3500张预约门票,立刻秒光!后来,故宫官网还因访客太多一度瘫痪。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那两晚故宫的预约门票被炒到了数千元。

那么故宫的上元之夜究竟有何魅力?竟能让参观者如此趋之若鹜。几百年前,同一屋檐下的帝子王孙们,又是怎样欢度这上元佳节的呢?

在中国传统民俗的語境中,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又被叫做“上元节”“元夕”“灯节”。在这一天里,地球上但凡是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必是灯火璀璨,火树银花。至于“灯”为 什么会成为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元素,据学者倪方六总结,其解释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其一是说,汉武帝每年都会在元宵节这天点火燃灯,祭祀“太一神”,故而给后世留下了在元宵节这天要燃灯的习俗。

其二是说,元宵节燃灯与道教的三官信仰有关,道教的“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每年元宵节这天是“三官”降世之日,其中“三官”中的“水官”好灯,于是为了博得“水官”的好感,便有了在元宵节这天点灯的民俗。

其三是说,佛祖释迦牟尼去世后被火化,其弟子将佛祖的舍利子置于金座上,绕城十三里,并在这个过程中奏乐点灯,信众们还纷纷向金座抛洒花瓣,以示尊重敬仰。待到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民间也形成了在元宵节这天晚上点花灯,纪念佛祖的习俗。

民谚有云:“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天除了民间的大街小巷要张灯结彩外,在世人眼里颇为神秘的皇宫内廷,同样也要高挂福灯,隆重庆祝。

灯火之夜,与众乐乐

明朝宫廷对元宵节十分重视。据《明实录》记载,明成祖、明宣宗曾专门下谕,规定元宵节放假十日,以供“军民张灯饮酒为乐”,二帝立下的这一规定,后成为明代的制度定例。

同民间社会一样,“赏灯”也是明代宫廷庆祝元宵节的重头戏。在元宵节这天,紫禁城的午门外会安置“鳌山灯”。所谓的“鳌山灯”其实是一种复合重叠式的灯景,即将大量的小彩灯堆叠起来,其状似一只巨鳌,故称之为“鳌山灯”。

为渲染节日气氛,皇宫内的内臣、后妃等,都要穿灯景补子和蟒衣。为了宣示皇恩,以彰“与众乐乐”之意,明朝皇帝还会允许臣民前往午门观赏“鳌山灯”,并给予赏赐。

当然,由于紫禁城是木结构建筑,元宵节华灯璀璨之日,也容易有被火神光顾的风险。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的正月就出现了一起因灯火而引发的火灾。

封于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向朝廷进贡了一套“鳌山灯”。这套“鳌山灯”工艺精湛,外观妙肖,很会玩的工匠们将组成这套“鳌山灯”的小灯变着法儿地组合,一会儿组成龙凤龟蛇等瑞兽,一会儿又组成亭台轩榭等。

但没想到,不知哪个环节操作不慎,这套“鳌山灯”竟引发了火灾。无法收拾的火势迅速在宫内蔓延开来,结果将乾清宫和坤宁宫都烧成一片瓦砾。

宁王千里迢迢往京里送灯,本想为天子过元宵节助兴。但这场意外而致的火灾,却导致了助兴不成反败兴的结局,宁王命运不济,连送礼都能送出岔子来。

当然,作为富有四海的君主,明代皇帝过元宵节的乐子可不止赏灯这一项。从明代宫廷画师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可看出,明朝皇帝的元宵活动丰富多彩。这些活动大多富有生活、市井气息,让久居宫中的皇家感受真正的人间烟火。

明代后期,由于国势衰微,过去的繁庶气象渐成昨日黄花,人们的心情也不再如以往那样乐观,皇家对举办大型节日庆典的兴趣也逐渐消减。到万历时期,“鳌山之设,久已停止”,每年元宵节,午门外的场景早已不复往日热闹。

冰灯、鸣虫,别具一格

到了清代,紫禁城的元宵活动虽隆重,但庆祝时间要比明代短。按照清宫的规矩,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宫里就要安挂灯笼,直到次年的二月初三撤下。这期间被称为“灯节”,届时皇家要大办宴席,并放花赏灯。

依据清宫的礼制,“灯节”期间宫内的布灯方式如下:在乾清宫的丹陛上各安放左右两座灯,是为“万寿灯”,在丹陛下也要安放左右两座灯,是为“天灯”;乾清宫檐前要安挂九盏大灯,乾清门要安挂五盏灯,日精门、月华门各安挂一盏灯。乾清宫两廊的廊檐上安挂120盏灯,另外还要安置栏杆灯194盏。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鳌山灯”

在乾清宫内安挂灯笼,是一项很讲礼节章法的活动,负责这项工作的太监,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去操作。

首先,要由一名宫殿监副侍引导掌仪司的负责音乐事务的太监,来到丹陛上分两边排好。然后,营造司的首领太监要朝丹陛行一跪一叩之礼,名曰赞“上灯”,一名敬事房首领太监和一名乾清门太监要在乾清门的门檐下点好标灯,这时先前在丹陛两边排好的太监们要奏响名为“火树星桥”的乐章。伴随着充满着皇家气派的乐声,太监们将“万寿灯”“天灯”以及廊檐灯、栏杆灯等分别安挂就位。待各处的灯挂好,音乐停止,太监们依序退出,整个仪式宣告结束。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灯具灯饰外,清朝统治者还将“冰灯”从关外带进了紫禁城。于是,在清代紫禁城庆祝元宵节的活动中,“冰灯”便成了“灯火家族”的新成员。乾隆皇帝曾赞美冰灯道:“片片鲛冰,吐清辉而交璧月;行 行龙烛,腾宝焰而灿珠杓。”

清代紫禁城也沿袭明代的习俗,在“灯节”期间安设“鳌山灯”。在康熙年间,由于皇帝本人喜欢鸣虫,清宫每年安设“鳌山灯”时都要提前将鸣虫放在灯中。此事在《金鳌退食笔记》一书中有载:“秋时收养蟋蟀,至灯节则置之鳌山灯内,奏乐既罢,忽闻蛩声自鳌山中出。”

这样,清代人为前朝留下来的“鳌山灯”赋予了大自然的新颖美感,使人们在感受灯火带来的流光溢彩时,又能感受到生命脉动的节律。

乾隆朝之前,清帝都是于元宵节当日,在乾清宫大摆宴席,庆祝元夕。到了乾隆年间,这一规矩变为,皇帝在元宵节前一天在乾清宫摆宴,并观赏灯火,在元宵节当天,皇帝则会率领宫内亲眷移驾圆明园,进行新的庆祝活动。

为了防止火灾,雍正皇帝也曾下达过“紫禁城内每年冬令禁饬火烛”的命令,但禁令并未能够束缚住此后清廷皇室贵胄欢度元宵节的热情,毕竟对于清代皇帝而言,元宵佳节是一个难得的放松机会。

● 摘自微信公号“国家人文历史”,本文参考张旭红:《古代上元灯节》,王彦:《紫禁城里的上元灯节》等文献

猜你喜欢
冰灯灯节清宫
灯节
冰灯
华清宫
梦游的冰灯
竿灯节(环球360°)
冰灯,北方春节的文化符号
看冰雕
“舞动奇鸡”
B超在产后宫内胎盘残留清官术中的应用价值
药物流产不全清宫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