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若干思考

2019-03-05 09:07蒋晓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农村金融

蒋晓涵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体系;二元经济;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7日

一、农村金融相关背景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登上高速发展的列车,国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40年来,我国农村也为城市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与此相对的却是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和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

截至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以政策性金融、绿色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为主导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是,通过查阅资料文献不难发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以及“十三五”规划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升级和农村资金结构调整更加迫切,资金依赖程度更高,在这一背景下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对我国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有农村金融供求不平衡、金融组织扶持力度不够等,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升级阻碍着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刻不容缓。

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做好支农、扶农、富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设立农业(专业)银行为标志,农村金融组织不断壮大发展。以各种借贷和办理货币收支等方式分配管理农村资金,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价值形态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农村在生产活动中货币的补偿与资金的增值提供了一个具有生产、交换、融通系列功能的相对独立的农村经济“融合体”。其中,农村金融体系恰如农村经济这个庞大的有机体的“循环系统”、“神经中枢”,成为城乡经济联合的重要环节。

(一)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服务齐全、网点分布合理的金融组织。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这就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在资金供给规模上,有充足资金供给,并且期限较长、借贷成本低,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增加;二是具有专业、多样、全面的金融服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是以前的从无到有,而是寻求优质、多样、专业的金融服务。

(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和农村经营的产业化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农村经济市场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表现为市场范围不断扩宽、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结构不断细化;农村经营产业化需要专业多样的金融业务、创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转型需要农村信贷、农村金融中介、农村保险、金融监管的共同完善才能得以维持。

(三)农村社会城镇化发展需要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社会发展的两个趋势分别是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对金融服务体系有以下两点要求:一是农村城镇化必然带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房地产市场的开发,这就要求金融服务体系能够提供巨大的资金保障;二是农民市民化,要求农民的生活方便快捷,这就要求金融服务业务更加多样与便捷。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得到较好的完善。但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处在“弱质农业、弱势农民、薄弱农村”的大环境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病弱、脆弱,因此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总量不足,供求錯位。在新时势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生产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农户对资金的需求逐步上升,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虽然近些年来伴随我国政策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人均收入增加,农村金融需求规模扩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但目前多数农村地区仍存在结算、保险、理财、咨询等其他服务空位缺失,并且贷款品种缺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这些业务已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农村经济现代化要求和多元化需求。

2、农户更多的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进行借贷。为了扭转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滞后的现象,政府采取了大量支持农村金融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总体仍无法满足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着重重困难。首先,由于当前政府对于农村金额的扶持力度小于其发展速度,农户们对于大额资金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其次,农村金融借贷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更多的农户选择通过民间借贷等形式来获取资金。

3、新型金融产品不能在农村普及。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金融已经有了相对的基础,但其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户对金融的认知程度比较薄弱,加上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户普遍选择持有现金的储蓄方式。由于二元化的经济结构大背景,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推广工作重心侧重于城市或者少部分发达农村地区,放弃了金融产品在农村的推广。金融创新空白在我国农村大量存在,一方面体现在农民对新型金融产品需求不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新兴金融产品供给不足,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推广需要一定的成本。

(二)原因分析。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二元经济体制、农村金融环境较差、金融机构改革迟缓、政府扶持不足等,下面将对其中较突出的原因作分析:

1、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在一国处于二元制经济体制下特有金融现象。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体制一直存在,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生产和生活上均存在农村落后城市这一现象。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落后,更是政治、教育、历史、自然、社会政策等各方面的落后。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资源的分配不均。而资源配置不平衡必然导致农村落后生产方式的分配减少,以现代城市工业生产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将占据一部分农村金融资源。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近些年来金融体系不断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倾斜。这样做极有可能会导致商业性金融机构长期亏损而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进行运作,同时会不断加大城乡差距。

2、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着先天不足并且后天发展环境较差的问题,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状态。具体表现在:(1)农村金融法治环境较差,金融监管环境缺失。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历史较短,现行金融法律法规大多借鉴效仿国外现行金融法律。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农户的资金安全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也存在着农村金融监管环境缺失,监管力度不足,致使在农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措施,挫伤农户的热情;(2)缺乏良好信用环境。由于农民自身信用的匮乏,对金融服务了解缺失;农村信用咨询体系建设滞后。农民对金融机构持有怀疑态度,大部分农户仍选择进行传统民间借贷方式,而不是转向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同时,也存在着小部分农户恶意赖账、逃账等现象的出现,使农村信用环境恶化。

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我国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过程中,应吸收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教训,完善自身,同时结合中国现有国情及特色社會主义发展需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一)加快二元经济转型,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1、创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进行农村金融改革所必需的,宏观经济不稳定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村金融市场,进而导致金融资源的错误投放。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否,不仅影响农村金融的供求,更直接影响全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改革放开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但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时期,不光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速度,更要考虑质量与效率。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提就是创建一个稳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在速度、质量与效率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2、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扶持。作为一个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推动。我国在建国初期效仿前苏联采取了偏向工业而忽视农业、重视城市部门而忽视农村部门的发展政策,以及在政策上忽视农业和农业部门分配,这些政策的出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均非常不利。也是因为之前对农业的牺牲,导致现如今我国二元经济体制的形成。这种忽视农村,优先发展城市的政策必须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不仅要创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而且也要注重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金融生活更加便捷。政府应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让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政府不仅要运用财政政策,还要运用金融政策,为农村建立一个自发性的再投资、再循环、再投资的金融循环生态链。

(二)健全农村金融监管,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1、开放农村金融竞争,打破传统金融行业垄断。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非正规金融成为农村融资的主渠道。甚至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非正规金融已经赶超农信社成为主力军。对于非正规金融这样一个庞大的金融主体,如若不进行合理控制,将会加大农村金融风险,同时抑制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因此,对非正规金融,不能绝对否定,政府应该合理管制、科学引导。对具备一定实力的非正规金融组织,使其合法化,同时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

2、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农村信贷由于自身环境的特殊性存在特有的问题:信息障碍、社会障碍、逆向选择、信贷的风险性以及客户的分散性等,必须进行法律、监管和制度方面的改革。改革内容应当包括:改革法律以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性、流程的法治性;改革法律登记制度并建立网络信息库,简化金融业务办理的过程。监督和管理体系与法律体系并行,受法律制约。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离不开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革的同时,有效抑制和减少风险,使农村金融在良好的金融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洁.中国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2]冯灵芝.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现状及问题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2012.

[3]陈华.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4]杨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4.

[5]齐明.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问题研究[M].黑龙江:东北财经大学,2007.

[6]孙延滨,贾军福.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应予重视[N].金融时报,2012.

[7]孙延滨,贾军福.完善金融创新机制 加大服务创新力度[N].中国特产报,2012.

[8]项建军,张映旭,田国香.县域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金融,2012.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