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9-03-06 09:49孙雪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临沂市指导员

胡 潇,孙雪翰

1 研究对象

对临沂市农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有关情况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对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梳理。

2.2 问卷调查法

用专家调查法及有效回收率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做480人的调查,采用随机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的方式。有效问卷457份,有效率95.2%。

2.3 访谈法

对农村人群、专家学者和体育管理部门领导进行访谈。

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査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

3.1.1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经费投入现状

临沂市最近一次体育场地普查中显示,自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临沂市体育场地建设累计投资额83272万元,场地建设总投资8.33亿元,其中财政拨款4.77亿元(含体彩公益金3785万元)。临沂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政府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财政投入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有了政府财政的投入,农村体育场地在不断增多,从财政上刺激农村全民健身。

3.1.2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现状

根据临沂市全市范围内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29种类型体育场地7391个,总场地面积9,561,437.49平方米,占地面积13,822,860.92平方米,建筑面积523542.05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36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建筑面积0.052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0.94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相比增长34个百分点。山东省体育局自2014年实行了“千村扶贫全民健身活动”,使临沂市农村体育场地的数量与人均面积都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但农民健身工程、乡镇健身工程、体育公园场地设施损坏严重,可用健身面积大打折扣,不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特别是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体育场地及其设施简陋缺乏,远远达不到标准场地的要求,不能满足全民健身锻炼的需要。

3.1.3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参入的年龄特征

表1 临沂市农村各年龄段特征调查表

从表2临沂市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年龄分布得出:16—20 岁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健身数为51人,所占比例最大,为 94.8%,位居第二位的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 76.71%,31—40 岁和 41—50 岁的年龄段人群参与体育健身的比例最低,这种趋势与人生阶段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的社会属性基本符合,但在全民健身的指导理念下这部分人恰恰是最容易忽视健身也最应该重视健身的人群。

3.1.4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的居民参入特征

表2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居民参入项目统计表

由调查结果得出:快走或慢跑是大多数农村居民在体育健身时的选择占比例最大,为32.86%,是农村健身的首选项目,而选择其他的为31.2%,说明农村居民还有许多他们自己认为健身的方式方法,尚未成为我们统计的项目。舞蹈类运动的健身项目紧跟其后,武术类运动则所占比例最小,仅为 1.22%。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在健身时会避免复杂的运动项目,而选择较为简单、直接的运动项目,或者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致。与家人一起进行的健身方式接近达到50%的比例证明,农村的健身相对缺乏体育的社交功能和竞技性,更体现了农村全民健身与城市体育功能的区别性。

3.1.5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调查中65.4%的人群没有得到体育健身方面的指导,由于临沂市农村人口众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整体偏少,所以农村的健身体育指导员仍处于极度欠缺的状态。在34.6%中的人群中,只有2.3%的人群认为接受过比较全面的、科学的体育健身指导,剩余 32.3%的人群同样接受过健身指导,但认为接受的体育健身指导不够全面、科学,这充分体现了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的迫切需要。

3.2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3.2.1 体育场地数量不够,开放程度不高,布局不合理

临沂市体育场地近年内不断扩建,但农村数量仍较少,且部分场地虽打着公益性的旗号,对外开放的程度并不高,大部分的大型场地都远离居民区,并未对群众带来什么实质性利益。

3.2.2 农村健身活动缺乏有效指导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多,由于管理上缺乏统一领导,影响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3 组织领导形式单一

临沂市农村体育活动多由基层公益组织领导,其领导团体力量较小,领导形式较单一,缺乏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导致活动形式单一,活动范围小,且组织次数少。

3.3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思路

3.3.1 构建多元利益共同体,将农村民生与健身工程有效融合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同时,也必须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融资才能保障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资金的充盈,并调动多方利益与力量加强对体系建设: 1、构建多元利益共同体,将农村民生工程与健身工程有效融合;2、将部分体育产业的收益投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中;3.吸取社会赞助,征集社会集资。

3.3.2 发挥各部门职能扩大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建设,促进场地与设施布局合理化

开发各村镇小学体育场所的课外应用,形成校内教学,课余社会化的多功能体育场所。明确规定各部门职能权限,保障各部门行使自己权利、履行自己职能,加强与文化、教育各部门的合作,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3.3 发掘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

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需要充分挖掘农村有热心有能力的中老年和回到农村进行创业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当下第一书记的驻村可以成为很好的基础。提高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福利待遇,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纳入法制化管理,对其工作成果实行多元评价,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管理。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在一线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指导,保证服务的质量。

3.3.4 形成以乡镇体育健身点为重点的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体育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框架, 推行以乡镇体育健身点为重点的管理模式,将各乡镇文化站变更为“文体服务中心”,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行政管理部门,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文体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拟定全镇文体工作的发展计划,组织举办全镇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管理全镇体育事业,抓好特色活动,带领全镇文体队伍,开展创作与生产,并积极培养、挖掘文体人才,形成完善的体育组织保障体系。

3.3.5 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塑造有特色的体育文化节

通过比赛促进农村群众的健身活动。每年各村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天气、风俗等举办一些地方特色的健身比赛,组建一些民间的健身队伍,比如:掰手腕比赛、龙舟赛等,给农村群众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利用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通过开展农民传统的体育项目,影响农村社会体育环境,提升农村群众的健身观念和意识。

3.3.6 建立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立体评估评价体系,严格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评价体系,要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明村镇创建的内容。依据国家及省内有关规定,统筹临沂市城区与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制定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评价的具体指标及实施细则。

3.3.7 完善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政策保障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及《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严格制定临沂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统筹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制定针对农村全民健身发展的政策法规,建立奖惩、监管机制并严格执行。

4 结论与建议

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近几年发展较快,公共体育场地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全民健身指导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群众的健身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但其发展中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市政府须积极贯彻国家政策,针对其不足及时作出调整,完善体育场地的布局,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改善其组织与管理系统,使临沂市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十三五”期间达到省内较高水平,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使群众身体素质能有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临沂市指导员
含羞草
假如我是马良
中国运动员2021年获67个世界冠军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山东省临沂市:田园“调色板”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励展携手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推出全新体育场地展,打造体育产业行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