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

2019-03-06 14:50曾壮俊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菌血症诊断价值

曾壮俊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连续检测在菌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疑似菌血症患者42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连续检测,综合分析患者不同方法检查的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有38例明确诊断为菌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的阳性率为89.19%,血培养诊断的阳性率为63.16%,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97.37%,经比较,患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法,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的阳性率比血培养诊断的阳性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和非菌血症患者相比,菌血症患者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的阳性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菌血症患者施以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连续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并能为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指导。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诊断价值;菌血症;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

R71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54-01

通过血行散播病原菌检测,能够为感染疾病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目前,诸多医疗机构都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患者进行血培养检测,但此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低,容易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等问题[1],所以,临床还应选择另外一种手段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此研究,笔者将以42例疑似菌血症患者(接诊于2016年5月-2018年1月)为对象,重点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连续检测法在诊断菌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5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疑似菌血症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包含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0-68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8.31±2.96)岁;体温在38.4-41.0℃的范围之内,平均(39.2±0.5)℃。所有患者都有完整的病历资料,依从性良好,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本组42例患者都实行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检查,详细如下: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并利用荧光免疫技术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血培养检查时,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约8-10ml,置于无菌血培养瓶内,并将培养瓶放在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对培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阳性率作出判断。

1.3判断标准

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5ug/L,即可判断为阳性。血培养5d内若检测到存在致病菌,即可判断为阳性[2]。

1.4评价指标

综合分析本组42例患者血清降鈣素与血培养连续检测的结果,并对其阳性率作出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x±s),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结果比较

本组42例患者中有38例明确诊断为菌血症,占总比例的90.48%;有4例明确诊断为局部感染,占总比例的9.52%。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提示阳性34例,和最终的诊断结果一致的有33例,占总比例的89.19%。患者初次血培养检测提示阳性10例,占总比例的26.32%;患者二次血培养检查提示阳性13例,占总比例的34.21%,本组的血培养检测的阳性率为63.16%(24/38)。同血培养检测的阳性率作比较,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阳性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X2=13.3781,P<0.05)。

2.2不同疾病类型检测结果比较

菌血症患者不同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比非菌血症患者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在血液感染性疾病当中,菌血症比较常见,具有病情严重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能够通过血液进行传播[3]。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菌血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一直以来,血培养检测都是菌血症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但检测所需时间长,阳性检出率低,使得患者不能及早确诊和接受治疗,从而导致病情进展,影响生命健康。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具有半衰期长等特点,相关资料中提及,血清降钙素原的半衰期为25h。对于健康人来说,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1ug/L,当出现严重感染疾病之时,尤其是菌血症,患者的机体中将会产生大量的降钙素原,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增高了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4]。因血清降钙素原在体外不容易降解,稳定性高,且不会受到激素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大量研究表明,采取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法对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让患者能够及早得到治疗。此研究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比血培养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菌血症患者不同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均大于非菌血症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菌血症患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比单一检测的阳性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连续检测,对提高菌血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非常高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通过对菌血症患者施以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连续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并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在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建萍,刘韧,龙训琴等.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连续检测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151.

[2]李振家.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6):120-120.

[3]高玲霞.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1):144-144.

[4]王梅.血清降钙素原配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8):134-134,135.

猜你喜欢
血清降钙素原菌血症诊断价值
新生儿腹部术后并发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早期检测的应用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示革兰阴性菌血症的价值评估
菌血症应被视为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