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县脱贫摘帽

2019-03-07 03:24闵捷
当代贵州 2019年3期
关键词:兴仁桐梓县湄潭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闵捷

大事记7

贵州1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2018年9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关于呈请批准桐梓等14个县(区)实现贫困退出的请示》,并发布《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桐梓等1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的通告》。

2018年9月26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贵州省桐梓县、凤冈县、湄潭县、习水县、西秀区、平坝区、黔西县、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兴仁市、瓮安县、龙里县等14个贫困县(市、区)经过国家评估符合贫困退出条件,实现脱贫摘帽。

这是贵州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一大阶段性胜利。新居、新业、新路,则是脱贫致富新生活的三张名片。

——“新居”成了群众脱贫过程中的一大幸福源泉。“现在和以前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说起刚搬进不久的易地搬迁安置房,桐梓县黄连乡上螺蟹村春潮组的梁玉才充满干劲。他的邻居曾普宇在新社区参加了烹饪培训,社区还帮他申请了门面、办理了贷款,做起了包子铺生意。同村的何大贵则通过特惠贷在移民小区附近的紫君花食用菌厂入股5万元,年底能有6000元的分红,日常还能打工挣钱……

“谁能想到我们这个‘穷窝窝’能有这么大的变化!”2017年底,桐梓县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个的任务已全面完成,实际搬迁入住16629人,住进新楼房,奔向新生活。

——新产业带来新希望。2013年,兴仁县林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10余家兴仁薏仁米加工企业,组建了贵州薏仁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兴仁聚丰薏苡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统筹产业发展;先后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研究实验室,研发出新产品80多项,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兴仁百里薏仁长廊,带动农户致富。

如今,“兴仁薏仁米”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兴仁县薏仁米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薏仁米加工贸易企业400余家,从业人数近2万人,综合年产值达50亿元,占全球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0%以上。小小薏仁米,成了推动贫困县摘帽的大产业。

——通村通组新路,就是百姓的致富路。江口县怒溪镇大坪村村民吴祖刚也在搞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吴祖刚弄起了300余亩桃园,2018年第一次挂果就产出五万斤桃子,总收入近20万元。

“能致富真是全靠这条路!”吴祖刚说,路没修好时,水果运不出去,根本不敢上规模,如今,通组路修到了家门口,水果商们的货车,也接连不断地开到了家门口!

新居、新业、新路,勾画出14个县脱贫摘帽的奋斗历程,更绘出了百姓未来生活的崭新画卷。“桐梓等14个县(市、区)脱贫退出只是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如何巩固脱贫、抑制返贫,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还任重道远。”贵州省扶贫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覃儒方表示,贵州下一步还将一手抓脱贫,一手抓巩固脱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确保老百姓稳定脱贫。

记者手记

在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七彩部落”,你能感受到大自然最真实的模样,这样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就像童话世界。一栋栋彩色房屋,错落有致呈现在翠色欲滴的茶园间。

淳朴的村民们不忘“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始终将人与生态和谐发展记在心上,把拒绝污染落实在行动上。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是我们最好的帮手,充分尊重、合理利用,则能让我们拥有可持续的美丽乡村未来。

【故事连线】

到湄潭当农民去

“过去的金花村就三个字来形容,脏、乱、差,提起金花村根本没人知道,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都知道湄潭的七彩部落,纷纷到这里来旅游,我们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富了老百姓的腰包。”遵义市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党支部书记冯燕青自豪地说。

湄潭县位于贵州高原北部,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60.8%,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是久负盛名的“茶城、酒乡、烟县、粮仓”。金花村则地处湄潭“翠芽27度茶旅扶贫示范区”的核心地带。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穷日子,大伙儿“过上好日子”的期望让村支“两委”“穷则思变”。

2015年初,金花村村支“两委”号召村民们组建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决定充分利用起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采取统一规划打造、统一资源整合、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股份分红的“四统一”方式,抱团发展,打造茶旅一体化的“七彩部落”。

“平均每天来我这里吃饭的有200多人,最多的一天营业额能有2万多元。”金花村大清沟开办农家乐的小伙子徐勇对现在的收入很是满意。他过去待业在家,和父亲一同经营着10余亩茶园,每年仅有4万余元的收入进账。村里发展乡村旅游让他和家人看到了创业致富的希望,从10余亩茶园中走了出来,实现了一产到三产的跨越。

过去,金花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外务工,如今,村里茶旅一体化的发展,不仅吸引了大多数村民回乡创业,同时也吸引了别村的村民来此地创业发展。2017年,金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多元。

现在的湄潭,金花村这样的文旅一体化美丽乡村遍布全县10余个镇。近两年,依托茶旅一体化建设,全县接待游客678.2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69.3%。2017年湄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104元,小康实现程度达96.2%,成为贵州省城乡差别最小的县之一。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这不是笑谈,而是湄潭美丽乡村建设成就的真实写照。

“公司+农户”,茶旅一体化发展让湄潭县湄江镇金花村“七彩部落”群众增收致富。(湄潭县委宣传部供图)

猜你喜欢
兴仁桐梓县湄潭
黔西南州关工委、兴仁市关工委 联合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宣讲活动
兴仁市建好新时代“老干之家”让“余热升温”
湄窖酒业大事记
胡锦涛三到湄江
薏仁米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阴阳指
黔北湄潭翠芽 明前品质最佳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