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

2019-03-07 03:24张恒
当代贵州 2019年3期
关键词:桐梓县井喷旅游业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张恒

大事记 18

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增长。2018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贵州旅游业继续保持“井喷”增长态势,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7.7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5%;旅游总收入7599.27亿元,增长35.2%。

旅游“井喷”,早已经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标签。

2016年,贵州接待游客5.31亿人次;2017年,这一数字变成7.44亿人次。2018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67亿人次、94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3%以上。

这是贵州旅游连续第三年实现“井喷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省深度挖掘生态和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发生品牌化、规模化质变,旅游业正成为贵州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富民兴黔”的支柱产业以及助推贵州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仅2018年,旅游扶贫惠及28万多贫困人口,旅游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作用进一步显现。

春季的黔贵大地,游人如织。毕节百里杜鹃、贵安新区樱花园、金海雪山等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万人。仅去年3月份,以杜鹃花、油菜花、樱花等为主要吸引物的54家景区吸引了750多万人次游览。旅游带来的“赏花经济”,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的新业态,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径。

“不来贵州,不晓得气候到底有多凉爽。”凭借优越气候条件,全力打出避暑旅游牌的贵州,成为国内外游客夏季出游的热门目的地。

如果说暑期是让游客尽享“清凉”盛宴,那么隆冬时节的贵州,则是一场“冰与火的欢歌”。在整合了全省冬季优质旅游资源,主推温泉、滑雪、过年三大旅游产品的助推下,全省各地迎来旅游接待高峰。

处处风景,时时宜游,是游客对多彩贵州的印象。贵州则以“特色、高端、精品”为导向,加速推进“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

2018年,全省“100个景区”建设成果累累。制定了100个精品旅游景区创建方案,确定全省“1+5个100”工程385个建设名录,全年完成投资250亿元以上;推出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展览馆、安顺东方田园综合体等新景点、新业态136个,农业、工业、体育、文化等与旅游深度融合,构建了“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梵净山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晋级国家5A级景区,全省4A级景区首度破百。

与此同时,贵州持续强化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旅游公共服务智能化、特色化、多元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建成旅游厕所1233座,完成年度800座建设目标的154%;“云游贵州”“行游贵州”APP上线运行;举办“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2018年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等活动,营造满意旅游的氛围,确保旅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如今,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多彩,“多彩贵州”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旅游业不断崛起,使贵州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一亮,也在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奋力打造出旅游发展升级版。

记者手记

“旅游井喷”是什么?或许是农家乐老板一年到头“忙得不得了”“客房经常爆满”;或许是旅游从业者每年接待的游客“呈倍数增长”;或许是景区管理者眼中“节假日游客多得要限流”。

春赏花、夏避暑、秋怡情、冬康养,贵州的一年四季没有“空闲”。过去一年,到贵州的游客说得最多的是:“黄果树、梵净山等景区又限流了”“到这儿避暑错不了”“给贵州服务点赞”……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旅游人数全线增加、旅游收入全面提高,全省旅游处处呈现“井喷”态势。而这一年,也是贵州旅游品质更强、旅游服务更优、旅游管理更完善、旅游知名度更高的一年。

发展合力空前凝聚、旅游产品供需两旺、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假日经济拉动消费强劲,作为中国的“旅游新贵”,贵州的旅游业在不断跨越发展中实现了品牌化、规模化质变。

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王雪峰 /摄)

【故事连线】

“凉资源”变为“热产业”

“这里比我们那边温度低太多了,很凉快,安逸得很。”每年六七月份,重庆游客徐瑞金都会到桐梓县“落户”,“不干别的,就为了避暑。”在桐梓县娄山村、九坝镇等地,可以看到许多和徐瑞金一样从重庆来桐梓避暑的客人。

“从2018年7月起,至少有15万重庆人在桐梓避暑。”桐梓县旅游产业办陈小平介绍,近几年来,桐梓县依托良好的区位、生态、气候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集中打造30个乡村旅游点。

在桐梓县九坝镇,600余家乡村旅馆、超4万张床位几乎客满。以避暑游为主打的乡村旅游产业,更是成为当地的主导品牌。“依托秀美的自然景观及民族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村民也从传统的吃农业饭转变为吃‘旅游饭’。”九坝镇党委书记赵久强说。

在九坝镇白盐井村,村民张小敏经营了一家乡村旅馆,20多名四川广安避暑游客挤满自家旅馆,“两个月就赚了10万元”。同样,九坝镇山堡村贫困户围绕乡村旅游养鸡、养香猪、种植蔬菜,纷纷走上致富道路。在山堡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43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来自乡村旅游。

不只是桐梓县,贵州良好的气候优势,引来络绎不绝的避暑游客。据统计,2018年暑期(7月1日—8月31日),全省共接待游客2.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3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4%、33.5%。其中,全省接待入境游客29.60万人次,同比增长18.7%。

站在避暑经济的风口,把“凉资源”变为“热产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贵州打出的一手“好牌”。而旅游人口的不断井喷,让贵州逐步从“避暑胜地”迈向“旅游高地”。

猜你喜欢
桐梓县井喷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携手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