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革命“八要素”让现代山地农业有奔头

2019-03-07 03:24覃淋
当代贵州 2019年3期
关键词:产业革命火龙果农民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覃淋

罗甸依托“天然温室”优势,深耕产业革命“八要素”,农村产业革命呈燎燃之势,传统农业脱胎换骨,现代山地特色农业风生水起。

冬日的罗甸,阳光和煦。走进罗甸县上隆茶果场,一排排修剪整齐的茶树映入眼帘。满山的青翠间,挂满了金色的脐橙,硕大诱人。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半山腰处有十多个女工背着背篼,拿着剪子采摘脐橙。家住上隆茶果场移民村的岑成美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没有土地,一家人靠着在茶果场帮工维持生活。“儿子在外打工,能够养活他自己。我在这里打工,每天有一百元的工资,全家人的生活开支够了。”岑成美说。

罗甸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核心区,属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程度深、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多,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色,考验着老牌农业大县的智慧。

要确保如期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产业发展是关键之招,更是治本之策。近年来,罗甸县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充分依托“温室气候”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产业革命“八要素”催化作用,传统农业脱胎换骨,现代山地特色农业风生水起。

以退为进

在罗甸县罗悃镇平榜村村委会旁的一片火龙果基地里,基地负责人黄元凯刚刚完成最后一批收果,他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基地种植火龙果20亩,一亩330株,一株挂了3个果子,产量达到1.1万斤,卖了5.5万元。再加上之前赚的,今年我们收入共计20多万元。”黄元凯是多年的老果农,对于基地里的这本“红火账”门儿清,每一批收多少拿捏很准。

“每7个人中就有1个种火龙果。”据罗甸县果业产业化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刚介绍,2001年,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县内野生火龙果品种中选育、试种,2007年才大规模推广,如今标准化种植面积3.25万亩,成为贵州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2018年全县火龙果累计上市1.53万吨,实现产值1.52亿元。

“有进有退、有取有舍、有长有短”是罗甸农村产业革命的典型特征。全县以“退玉米调结构”工作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与变革,2018年完成玉米调减种植3.98万亩,占2018—2020年总任务数的72.36%。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是罗甸农村产业革命的进攻手段。全县积极示范试种哈密瓜、砂糖桔、百香果、金花茶、澳洲坚果等新品种,应用推广“菜-稻-菜”一年三熟、立体化种养等高效量产模式,探索创新单株活立木不动产登记交易、干部“四带”创业和“三引一带”等产业发展助推机制。

2018年以来,罗甸县新增水果种植2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19万余亩,实现年产量达5.6万吨,产值3.5亿元。全县蔬菜种植33.03万亩(次),实现总产量52.44万吨,总产值17.53亿元,覆盖贫困人口8000余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666元。

罗甸农特产品名扬省内外,相继荣获早熟蔬菜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全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金字招牌”,罗甸火龙果、艾纳香、脐橙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各个击破

“产业革命必须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转变作风上来一场深刻的革命,核心目标是让农民得到实惠、持续稳定增收。”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说。

近年来,罗甸县坚持把产业革命作为农村转型升级“牛鼻子”,用好用足产业革命“八要素”这个倍增器,下大力气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菜、果、药、林(茶)、畜禽、烤烟”为主的六大产业,着力做好“六姊妹”文章。

在稳定粮食生产、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期下,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左右手”作用,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选择市场前景好、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精心制定种养主导产业“一张图”,指引农村产业革命前进方向。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先后谋划申报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9.35亿,整合涉农资金5.15亿元,争取特惠贷、定点和对口帮扶资金4.081亿元投入产业结构调整领域,累计实施种养项目1256个,覆盖贫困户3.27万户13.15万人次。

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建立农业技术服务团队226人,围绕蔬菜、茶叶、水果、畜禽、中药材、烤烟六大大产业,实行技术服务网格化管理,覆盖全部贫困村、贫困户。先后培训农民21期次,技术服务受益群众达3.2万人次。

创建省级以上农业园区7个,引进龙头企业49家,发展果蔬、中药材全产业链项目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730家,其中实行“村社合一”179个,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503人,建立产业党组织9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注重“以销定产、适销对路”,积极与县外农产品流通市场进行对接,与贵阳双龙市场、合力超市、深圳百果园等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定向销售合作协议,完成农产品订单销售17268吨,订单销售金额达1.93亿元。

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自建“送惠到家APP”县级公共电商服务平台,建成131个“互联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2018年电商销售蔬菜、水果、粮油副食等农副产品4500余吨,同城配送直销1300余吨。

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中)在罗悃镇罗苏村哈密瓜种植基地了解哈密瓜产业发展情况。(罗甸县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罗甸已形成南部以蔬菜、中草药、金花茶、百香果、哈密瓜为主,中东部以脐橙、火龙果、生态畜禽养殖产业为主,西部以优质李和柑橘为主,北部乡镇以核桃、板栗等干果为主的特色产业版图,成效显著。2018年通过发展六大产业,带动全县减贫13660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49元。

决战决胜

产业兴,则农民富;产业美,则农村美;产业强,则乡村旺。

2019—2020年,罗甸县将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全力发起产业革命攻势行动,围绕“4351”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每年稳定发展蔬菜种植30万亩(次),到2020年,精品水果种植突破30万亩,林(茶)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年出栏畜类30万头以上,中药材种植突破10万亩,烤烟种植达到1万亩,庭院经济达到1万亩以上,年出栏家禽100万羽以上,新增鳄鱼养殖1万尾。

突出抓好产业项目谋划,以100亩以上坝子为重点,以500亩以上坝区为核心,稳步实施产业入户工程,优选一批特色明显、适销对路的产业项目。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导乡镇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拓展思维视野,重点围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采用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力争每年再引进2—3家龙头企业。

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扎实开展“冬季充电”和春季攻势,利用好农业专家技术服务资源,加强对传统种养大户、返乡农民的培训与指导,加快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实践证明,产业革命“八要素”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论,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招,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表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当其时、正当其势,罗甸将以“八要素”为抓手,把产业革命不断引向深入,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猜你喜欢
产业革命火龙果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邱婕 火龙果带火创业路
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答卷
农民
浅谈产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中国海南火龙果前景看好
火龙果里有黑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