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谱新曲

2019-03-07 03:24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9年3期
关键词:铜仁铜仁市攻坚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铜仁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2018年,铜仁市交了一张精彩答卷。脱贫攻坚的鏖战号角响亮演奏,山地经济风生水起,“黔东通衢”地位更加突出,“健康水都”品牌擦亮,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铜城仁者”不断催开精神文明道德之花……

一年来,铜仁构建起以“大党建”为统领,紧扣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四大跨越工程”发展体系,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脱贫攻坚出佳绩

一个不能漏,一个不许假。贵州省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结果显示,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玉屏自治县、江口县顺利脱贫摘帽,退出区县均未检查到漏评现象,群众认可度均在95%以上,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评估检查,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成为全省同批次退出贫困县最多的市。

铜仁市通过“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整合发展要素,探索了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的有机融合,探索了脱贫攻坚新路径,守住了绿水青山,挣到了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为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范本。

一年来,铜仁市探索出了“七个极”工作总要求、“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76554”工作方法、“三惠”医疗改革、金融扶贫、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等系列经验方法,攻克了一座座贫困堡垒。

在全市设立11个农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联络协调工作办公室,创新农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构筑农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平台;分门别类建立77个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小组,将1937名农业专家按照专业所长,就近匹配到全市所有贫困村(2097个)主导产业链,精准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受益群众达40万余人次,增强了贫困村落、贫困村民产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2018年以来,铜仁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先后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冬季充电”,落实“五步工作法”,聚焦主攻点、打好总攻仗,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思南、松桃、德江、沿河分别完成脱贫摘帽66.40%、65.87%、52.40%、31.88%的工作量。

2018年来,铜仁市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为目标,按照“区域协作合力、住房安置合意、完善服务合心、产业扶贫合利、文化认同合群”的“五合”模式,将西部沿河、德江、印江、思南、石阡5个县和东部松桃的12.5万名贫困群众,搬迁到碧江区、万山区和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安置。跨区域搬迁安置规模占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规模的42.6%,占全省跨区域搬迁规模的54.3%,目前已累计搬迁入住6万余人。

绿色发展绘新图

走进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绿荫掩映、花草交错,宛如身临一座绿色连绵的森林公园,让人神清气爽。在贵州天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到技术工人正忙着生产手机、平板电脑外壳等。该公司是高新区2016年重点引进的智能终端产业,其产品主要涵盖手机配套产品、汽车内饰件、智能会议系统等诸多相关产品系列。自2018年1月竣工投入运营,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精密塑胶结构件配套的喷涂车间也正在进行紧张的调试。

这是铜仁在践行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打下坚实基础的生动展示。

2018年,铜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全力厚植绿色屏障、壮大绿色产业、做美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完成绿化112.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5%,位居全省第二,健康水、大健康医药等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态特色产业增加值较5年前分别增加2倍、4.5倍,新兴产业总产值超过110亿元,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较同期削减6.63%、4.26%、14.25%,成功申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坚持不懈地护山护水,铜仁人收获了绿水青山,也获得山水丰厚的馈赠,越来越多的群众分享生态红利,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市的新路径。

稳中求进谋跨越

作为新能源新材料重点项目之一,落地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百思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自2018年5月份生产运营以来,目前,一期工程两条生产线已全部投产。截至2018年12月底,生产产品1050吨,销售950吨,完成产值3700万元。公司总经理路杰介绍,“在满负荷生产条件下,年产量可达3000吨,产值约1.2亿元。”

铜仁市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加速推进绿色崛起。图为万山区朱砂古镇矿区遗址公园风光。(贵州图片库供图)

为让城镇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铜仁市乡愁馆项目建设在2017年9月正式启动。选定8个点作为第一批市乡愁馆建设工程示范点。目前,全面完成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8个试点馆的建设和布展。

这是铜仁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真实写照。

2018年,全市实体经济三年攻坚和产业招商突破年行动强力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大力构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民生改善。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扎实开展“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按照“三大区块”“九大产业链”“八大平台”发展布局,优化城乡经济发展方式,“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取得成效。

关闭煤矿3家,去化产能27万吨,全面完成煤矿关闭工作任务;全市无相关行业“僵尸”企业。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新型建材项目等有序推进。

大力开展房地产“去库存”。截至2018年12月,全市商品住房去存量219.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7%。

“去杠杆”取得新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置换存量政府债务629.38亿元,实现到期政府债务和逾期债务全覆盖。减免各类税费27.68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补短板”取得新成效。黔北(德江)机场、渝怀铁路复线以及德务、铜怀、秀印、石玉、江玉、沿印、湄石7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铜玉铁路建成通车。同时,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攻坚行动顺利实施并提前一年完成。

猜你喜欢
铜仁铜仁市攻坚
发现非遗之美
铜仁:山与水的交响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诗书画苑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鉴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