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年少我自强

2019-03-07 07:55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同学

组织讨论:杭州高级中学 高 利/富阳中学 王斌杰/宁波第四中学 张 磊

衢州第一中学 孙慧丽/浙江大学 王 琦

“00后”,崛起的一代?

新千年出生的“00后”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中的佼佼者,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雅加达亚运会上赢得冠军、为国争光的中国电竞代表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其中《英雄联盟》项目的队员史森明还不到18岁,是名副其实的“00后”。

出生于2001年的武亦姝,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得冠军。她多达2000首的诗词积累量,让主持人董卿自叹不如。

18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大二学生陈鲲羽,热爱天文学、量子物理,爱写科幻小说。在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中,他凭借广博的知识储备,经过层层PK战胜其他23名“学霸”,获得年度总冠军,被网友称为“鲲神”。

他们并不是“00后”中的少数。

2018年8月,果壳网通过对14912名“00后”少年的问卷调查,展现了新生力量“00 后”的世界。

面对学习,超过62%的“00后”认为应该为了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而不是为了满足父母或他人的期待。13%的“00后”拥有远大志向,希望通过深度学习改变世界。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还在校园的“00后”们有更多渠道去关注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拥有国际视野的他们,对时政、军事的最新动态十分敏感,相比热搜榜单上的“俄罗斯世界杯”“创造101”等体育、娱乐话题,他们更关注“中美贸易战”“朝鲜放弃核试验”等新闻。

热议:什么样的少年才算“强”?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希望青少年们能够与时俱进,接受新思想,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那么,在“00后”的眼中,什么样的人是“强”的?他们身边有这样的强者吗?

我们在杭州高级中学、富阳中学、宁波第四中学、衢州第一中学和浙江大学采访了一些同学,也在“中学生天地”微信公众号就此话题发起了讨论。

蔡文骁

我们班有不少人追求新潮,会在课间谈论最新的综艺节目,但我从未在我的同桌身上感受到这种前卫气息,他从来不主动参与这些话题,但你不能说他“落伍”,如果你让他也说说,他会从容地接过话题发表看法。“00后”里多一些这样举止稳重的人,就会多一些办事可靠出色的人。

吴 丹

我们班有一个来自农村的同学,说话、朗读总有浓浓的口音,说英语就更为明显了。生在城里的我们总是戏称他是“山里人”。这个外号多少带着一点“瞧不起”,但他却坦然地拿自己的口音开玩笑:“听我的‘乡村美式口音’纯正吗?”与此同时,他开始矫正发音:每天早上6点半就开始读英语,中午也不休息继续读。他的努力让发音日渐纯正,口音逐渐消失。他就是我眼中的强者,没有被同学们的“瞧不起”打倒,自我解嘲的同时不断前进。

华子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好朋友常常提起这句话。从2003年的“非典”到如今的“中美贸易战”,关于这些话题,他会看很多新闻和相关图书,然后把他的见解与我们分享。和他聊天,看着他严肃的神情,我也开始像他一样思考:面对新型病毒、金融海啸,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他让我开始关注家园,开始眺望远方,开始意识到自己与祖国血脉相连。

陈杭超

都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至今还记得,三年前我在健身房锻炼,我的同学也在健身房,但他是在那儿服务女同学——给锻炼中的女同学端茶送水,空了就看书写字喝咖啡。他还在图书馆做志愿者,曾经帮助走失的小女孩找到妈妈。有趣的灵魂,就是指会去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温柔体贴又有责任感。

陈思琪

上学期篮球联赛,我们班最后输了。大家都很沮丧,散场时有几个男生把饮料瓶远远地投向了垃圾桶。他看见了,说:“输人不输阵,别让这些小事拉低了自己!”接着走到垃圾桶旁拾起了遗落在外面的饮料瓶。其他男生没有多说什么,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应该是表达敬佩吧!很多事看似微不足道,却润物无声。

范鹏飞

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但成绩好,而且既能组织活动又能上台演讲,还会修东西。和他闲谈,动漫的情节、社会现象,都是话题。在我看来,“强”不是“考霸”“学神”,而是能对生活充满热情,用各种兴趣爱好来装点生活,并把这些传递给周围的人。

李佳妮

我们班有个男同学喜欢cosplay,节假日里,他会拿出心爱的cosplay服装和饰品,精心打扮一番去参加活动。但是在家里,家长觉得他不务正业;在学校里,有些老师和同学认为他没有生活在现实中;在大马路上,路人总会对“奇装异服”的他投去异样的目光,甚至小声嘀咕:“他是男的?好娘!”可他明明是个好少年,他会为了好成绩而努力,逢年过节会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cosplay只是他的爱好,并不影响他为梦想不懈努力,我认为他是“强”的。何 婧

最近有一个“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40位优秀人物评选”活动,许多人质疑为什么会有演员入围候选名单。但我觉得一个人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最好,就是一种贡献,是一种“强”。

童翾玥

我有一个在创新实验班的同学。到了高二,他们班有很多人会在走竞赛道路与正常学习备战高考之间犹豫不决,甚至产生焦虑。他却能果断选择放弃竞赛,专心备考,不被别人在竞赛中取得的好成绩影响自己的节奏,用日积月累的扎实基础逐渐超越。他的“强”就在这份自信和从容淡定的心态上。

包玉叶

“强”其实和所谓的性格气质并没有太大关系,它取决于一个人面对挑战时的选择,当你有勇气面对内心的恐惧,甚至去战胜它,那么你就是“强”的。

陈茜琳

我同学,老师推选她参加征文比赛,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放手一试,她却推辞了,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只适合考场,不适合文学性比较强的征文比赛。所以“强”不需时时逞强,也不是事事要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章睿宁

我的好友F是个娇小可爱的女孩,喜欢小动物极富少女心,犯了错就卖个萌,瓶盖拧不开就找人帮忙……就是这样的女孩,在体育中考前夕拉着我在操场狂跑,我累得动不了了她还要坚持。在中考前最后几个月里,她每天蓬头垢面“刷题”到凌晨。凭着这股狠劲,她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重点高中。她说中考让她变成了“女汉子”,所以,看似柔弱的女生也有“强”的一面。

网友“W”

我的同桌以前成绩一直在年级里排两三百名。后来,他喜欢上TFBOYS组合,看到他们为实现梦想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后,本着偶像优秀自己也不能落后的心态,开始努力学习,成功逆袭,现在他的成绩在年级里排前几名了!

华欣瑶

我在Bilibili网站关注了一个学习方面的“up主”,叫“蜡笔&小新”。这是两个大学生运营的账号。其实大学的学习也挺忙的,但他们在学习之外,还能坚持做视频,上网给大家分享学习方法、学习心得,这种分享和坚持的精神就可以算“强”。

网友“美好的回忆”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在运动会上特别拼,虽然没有获奖,还是被学校评为优秀运动员。后来他在班会上说:“我体育本来很差,我想改变自己,想在同学面前证明我不是最笨的,所以我把握好每次早晨的跑操,从不落下。”我觉得他这种要改变自己的精神也属于“少年强”。

反思:我们距离“少年强”还有多远?

身边的“强者”这么多,同学们又会怎么评价自己呢?当被问及自己是否称得上“少年强”,几乎所有同学给出的回答都是“我不算强”。

李笑冉

当今社会拼得更多的是脑力,所以同学间的强弱往往会按照成绩来分。我的成绩不好,有种无力感,和成绩好的同学比,我只是皓月下的萤火虫罢了!

网友“平”

我一直认为自己称不上强。我的体育很差,爸妈每天叫我去跑步,我总是找各种理由赖掉。结果在一次测试中,我很努力地跑,仍然跑不过别人,那一瞬间我感到很失望。要强就要坚持!

何轶佳

“强”其实体现在一个人的教养、素质上,但现在我们做得还不是很好。比如旅游时总有一些被人诟病的陋习,像是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虽然已经开始改变了,但总的来说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

许 欣

我觉得自己不能算强,因为我挺缺乏自制力的,比如放一个手机在我面前,我不可能不去玩它。

李诗曼

我身边有些同学,别人追星他也去追,但这个明星特别在哪儿、好在哪儿,他可能也说不出来。我们应该培养独立的人格,学会自己思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黄皓宇

“新能源汽车免摇号上牌,城内河道日趋清净,移动支付走进万千小店,对这些事,请问你的看法是?”“不好意思,还没想过。”对一个青少年来说,拥有国际化视野固然重要,观察体会身边的小事也不容忽视,这些无疑可以赋予我们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发散的思维。

张晓薇

我觉得当下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是,文明的底线正在被拉低。我非常有感触的一件事情是,现在老人摔倒以后很多人是不敢去扶的,能帮忙拨打120就不错了,如果有人去扶就会被媒体报道,受到称赞。但在以前,老人摔倒了上前帮忙扶起来,几乎人人都会去做。所以我觉得要让大家都变“强”,可能要重塑社会公民的价值观,重建文明的底线。

王 琦

每次看五四运动这段历史我都很汗颜,因为很多参与者,比如周恩来,那时候也不过十几二十岁,与我的年龄相差不大,但他们已经不仅仅在为自己,更是为中国的命运而奋斗,思考中国该走怎样的道路。反观现在,我们很多人只是沉溺在“这次考试有惊无险地通过了”“今天这么打扮好不好看”“明天社团要招新我得去帮个忙”这些具体而微的事情上。这是需要改变的,一个人只有开始拥有社会责任感,才是一个“大写”的少年。

在回答自己“不算强”的同时,同学们也在寻找自身与强者的差距。对于如何才能变强,来自杭州高级中学的高利老师开出了他的一剂“药方”——

仁以为己任,少年则更强

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和同学们来讨论“少年强则国强”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大家的发言整体上让我感受到了“00后”向上、开放的态度。这是个好现象,至少这样的态度亮出来,社会就不会像当初担心“80后”“90后”一样,担心你们是“垮掉的一代”了。当然,事实证明“80 后”“90 后”也并未“垮掉”。

何谓“少年强”?同学们并没有把“强”局限于传统的学习能力或者是强健的体魄等具体某一方面的强,而是有较多元和立体的尺度,从内在本质到外在表现,从能力到生活学习的态度,从素质到有趣灵魂的养成等,这些都成为同学们眼里“强”的标准且互不排斥。从这点上看,咱们“00后”真的用“实力”(眼界)证明了这届少年的确就是强!——有理性切实的思考,有与时俱进的公民意识判断标准,冷静务实。

非得让我这个差不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人给少年们提出些关于“强”的建议,那么就是,大家可以在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与灵魂素养的基础上再向前迈一步。如果能再多加入些“推己及人”,能多想一点让你身边的人乃至整个社会因你的“强”而得益更多,追求不仅为自己,也可为人服务,能“仁以为己任”,少年们变强的动力可能会更充足、更持久,梁启超先生百年前“国强”的愿景可能会更早到来吧。

当然,当“国雄于地球”的时候,我们的少年也会以更潇洒的姿态彰显自己的强大,且“雄于地球”。

新的一年开始了,愿同学们都能比上一年更“强”!

猜你喜欢
同学
一起来写“鳽”同学
同学相伴真快乐
同学不和我玩了
神秘的新同学
厉害了 我的优优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的同学
同学
同学情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