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公路红树林段软基处理措施

2019-03-07 02:54杨晓智王树谦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红树林路堤软土

林 红,叶 博,杨晓智,王树谦

(1.河北工程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河北 邯郸056000; 2.郑州科技学院,郑州 450064)

几内亚公路处理形式分为红树林段和非红树林段。非红树林段地质状况较好,多为砂岩或铁帽,推土机推平之后,采用矿山剥离物和石屑进行路面铺装。红树林段检修道路原地面表层存在3m以上厚的淤泥层,淤泥层呈黑色,饱和,流塑状,土质柔软,刀切面细腻、有光泽,缩孔严重。若直接用于公路建设,则不能满足公路建设承载力、 沉降量与沉降差等相关要求[1]。因此,选择经济合理、质量达标的处理方式,对公路的使用寿命影响重大。

1 工程背景

本公路主体位于几内亚西部,雨、旱两季分明,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5~10月为雨季。区域内气候湿热,月均气温最高30 ℃,最低18 ℃,全年湿度较大,介于70%~78%之间。道路工程地质条件差,广泛分布有0~15m以上的深厚层软土,如表1。软土的灵敏度高,渗透系数、固结系数小,固结速率慢。

表1 孔位淤泥深度统计 单位:m

红树林段检修道路原地面表层存在3m以上厚的淤泥层,淤泥层呈黑色,饱和,流塑状,土质柔软,刀切面细腻、有光泽,缩孔严重,属于软土路基。为保证路基整体性,不至于发生不均匀沉降,路堤填土的侧向滑移和地基土体的侧向挤出。

软基处理方案跟预压时间是相关的,其预压期越长,软基处理投入越少,预压期越短甚至没有预压期,软基处理投入越多[2]。基于建设工期较紧,在基本无预压时间情况下,本工程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 红树林段软基处理难点

几内亚Bofa铝矿地区,地下水位高、 潮汐变化大,地下水对路基底部的侵蚀作用十分强烈,主要表现为毛细水上升,路基底部含水量远大于最优含水量;压实度较低,对于零填和低填路段,毛细水直接侵蚀路床,导致路床强度降低。

路线所在区域水网及地表水系发达,路线穿越红树林段较长,软土直接出露地表,路堤填土高,施工困难。

路基稳定性差,差异性沉降大,道路易于出现纵向、横向裂缝。此外,沟塘段是路基病害多发地段,对红树林段地基处理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软土沉降本质上是地基排除超孔隙水压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十分缓慢[3],根据土质条件不同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等。由于各条道路、建筑物建设时间有差异,软土沉降的固结度不同,势必造成不同区域内的软基的不均匀沉降。

道路工程地质条件差,广泛分布有0~15m以上的深厚层软土,软土的灵敏度高,渗透系数、固结系数小,固结速率慢。

检修道路比较长,建成后场地标高较原地面原始标高提高2m,大面积的堆场,势必带来大面积沉降,故造成此段公路的基础处理难度大。

3 一般路基处理

针对本项目重要干线交通要道的特点,在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采取经济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4]。

3.1 周边碎石贮量丰富地区采用碎石土

本项目沿线主要为丛林,路基取土较为困难,通过现场调查,该道路周边碎石贮量丰富且经济,同时考虑路基填料的稳定性,本次设计一般路段路基填料主要采用碎石土。

3.2 清表、清淤的土方不宜用于路基填筑[5]

大量植物层是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需要进行妥善保管和合理利用。清表、清淤的耕植土前期主要存放于临时堆放场地内,施工后期用于边坡生态恢复、场地生态恢复及分隔带的回填等,但不宜用于路基填筑。

3.3 路基压实标准控制

根据规范[6]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路基填筑前应进行地表处理,清除表土,引排地下水,地基表层压实到90%;基底路床底部如位于原状土层上,压实度应不小于92%; 台背过渡段的基坑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2%。

填方路段路面底面以下0~30cm大于等于94%;30~80cm大于等于94%;80cm以下大于等于93%。零填及挖方地段路床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94%。

桥梁、明涵台背过渡段采用碎石填筑,暗涵采用碎石填筑,过渡段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96%。路基填土时应取其最佳含水量±2%压实,当路堤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清表压实,穿越河塘地段应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以使其达到路基填筑标准。

4 软土地基处理

区域内路基填方总体较低,但对于沟塘及桥头等路基填方较高的路段,路堤的填筑速率控制可根据极限填土高度,采用不同的速率,可分3个阶段进行:①当填土高度小于极限填土高度的80%时,填筑速率主要满足压实度要求; ②当填土高度为极限填土高度的80%~100%时,应适当降低填筑速率;③当填土高度大于极限填土高度时,采取边桩位移控制及沉降速率控制,如表2。

表2 侧向位移与沉降速率控制 单位:mm/d

软土地基路基填筑时应加强沉降、稳定观测。

当路基填土高度低于此路段极限填土高度80%时,应进行观测;软土路基上快速施工填筑断面路堤时,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所允许的最大填土高度高于极限填土高度的路堤,施工中填土速度受施工过程中路堤的稳定性指标控制。

5 软基处理方案比选

设计比选方案根据项目区的地质、 水文及环境条件,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特点、工期要求、路堤条件,地材及施工等情况,进行经济、技术比选,并结合本项目地质条件特点、项目管理要求,在众多软基处理方法中选取了4种较为适宜的处理方案。

5.1 换填

适用于软土厚度较薄,加固机理为材料置换作用,对地基边界起到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通道的作用。优点是工艺简单,施工速率快; 缺点是适用范围有限,仅适用于软土较薄、要求较低的路段。施工机械简单,每100m路段综合造价碎石换填18.08万元,山陂石土换填12.15万元。

5.2 传统搅拌桩

适用于中厚层软土路段,加固机理采用复合地基理论设计,对地基具有置换、加筋作用,桩土应力比相对中等,属于半刚性桩。优点是治理效果较好,工后沉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缺点是10m以下成桩质量效果一般。施工机械较多,每100m路段综合造价25.8万元。

5.3 双向搅拌桩

适用于中、深厚层软土路段,加固机理采用复合地基理论设计,对地基具有置换、加筋作用,桩土应力比相对中等,属于半刚性桩。优点是搅拌更均匀,成桩质量较好;缺点是需要对传统机械改装。施工机械较多,每100m路段综合造价23.54万元。

5.4 木桩

适用于中厚层软土路段,加固机理采用复合地基理论设计,对地基具有置换、加筋作用,桩土应力比相对较小,属于柔性桩。优点是施工过程中对软土有振动挤密的作用,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缺点是施工过程中对软土有振动挤密的作用,经济效益明显。

几内亚木材资源丰富,每100m路段综合造价12.844万元。

综合各项分析得出以下两个拟采用方案:

5.4.1 木桩方案

桩径15cm,桩长8m,桩间距1m,桩顶做40cm碎石垫层,设PP土工格栅。按成本计算,木桩12元/m,碎石33元/m3,PP土工格栅50元/m2,则综合造价170.8元/m2。

5.4.2 集束格栅换填方案

10cm 砂垫层+有纺土工布+高韧性聚酯纤维集束格栅+顶部2层PP土工格栅。按成本计算,碎石33元/m3,PP土工格栅50元/m2,集束格栅150/m2,砂垫层760/m3,挖土方25元/m3,综合造价245.5元/m2。

综合分析,最终选用木桩方案作为红树林段软土基的路基加固处理办法。

6 结语

几内亚木材资源较为丰富,短木桩处理软弱地基时,具有施工方便、经济效益明显的优点,可避免大量土方开挖,用木桩处理软弱地基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是一种处理软弱地基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红树林路堤软土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研究
铁路浸水路堤优化的边坡稳定分析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重力式门架围护结构在软土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海岸卫士——红树林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探讨
走过红树林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堤临界高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