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3-08 02:50谭瑞和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笔者

谭瑞和

摘 要: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对于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具体制度的原因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需要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从而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资助体系。

关键词:困难;资助

近些年,党和政府就扶贫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教育系统也明确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也制定相关的政策,如国家助学贷款等。高校也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举措确实对经济困难学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相关的政策规定,也就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出台了操作细则,在这几年的资助工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大问题,但积小为大,如不加以改正,长久下去一定会影响经济困难资助工作的有效性。笔者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相关材料的办理和认定

经济困难认定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一般都要求有民政部门进行审核和盖章。可以说,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好的。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基层民政部门在开具相关证明材料的时候,没有审核、把关,相当一部分材料都是当事人自己填写的,随意性比较大,特别是家庭收入一栏。针对这些材料的真实性,作为学校无法一一审核。面对着真假掺杂的材料,往往导致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认定为经济困难,进而获得各种资助,在学生中间造成不良影响。

二 学生个体及群体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成熟的时期,有敏感的一面。一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心理敏感、自卑,甚至脆弱,并不是太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及家庭的实际状况,所以对于经济上的困难,不太愿意向同学说起或是向学校老師反映,甚至是“打肿脸充胖子”,过着与其经济承担能力不相称的生活,害怕在同学面前失了所谓面子。类似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没有被认定为经济困难,从而失去了相应的资助资格。

笔者所在学校,在认定时有一个学生民主评议的程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碍于各种原因,如不愿意“得罪”同学,不论是在学生民主评议会上,还是在公示期间,对于自己所了解的同学的真实状况知而不言,而老师如果没有一一全面了解所有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就难免出现错评、漏评的现象。

笔者也留意了其他高校的是如何操作的。有些学校的做法是提出申请的学生以演讲的方式进行,再由其他旁听的同学以无记名的投票方式来确定是否困难。笔者并不提倡这一做法。这种方式形式是做到“民主”和公开,但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其实是强迫他们把自己家庭隐私“展示”出来,这种“展示”是在比谁家更困难,“展示”自己并不情愿为人所知的一面,其实是对学生的心理伤害。[1]因此,如果既要做到公开,民主,又要保护学生的隐私,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笔者至今也难以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三 具体技术操作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分为特别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次。

特别困难的认定,可以以学生的提交的材料、日常生活、师生的了解来判断。在认定、区分困难和一般困难等次上,没有也难以量化什么程度才叫困难,什么程度才叫一般困难。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是靠经验判断,部分学生对此有意见,即应该有一个相对量化的认定标准,但如何量化,学生即便有想法,也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所以很多时候也只有依靠经验来判断。

当然,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过程中,出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绝不是上述的这些。从学校的层面,即使只能是部分解决这些问题,也绝不能任由这些问题、矛盾长期存在和发展,影响了整个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根据这些年的工作感受和经验,作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一定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从心底里愿意关心、帮助学生,要遵守职业道德,如尊重学生,涉及一些学生的的家庭信息、个人状况不得随意透露等。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和改进资助工作。

一是在材料的认定上,给予学院、年级认定权,不能因为有了官方认可的证明材料如“建卡贫困户”,就自动认定为经济困难或是相应的等次并获得相应的资助或补助。退一步说,即使出于对学生利益的考虑,经济困难等次是否和补助、资助挂勾,学院、年级可以酌情考虑并作决定。要向学生传达一个明确的导向,即官方的相关证明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是否能够获得资助要取决于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对于一些地方认为无权出具证明的材料,应当给予灵活处理,不能因此把难题留给学生,导致问题悬而不解。

二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多从心理上关心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环境无法选择,但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很多境遇,要让学生用积极、阳光的心态的对待学习和生活。学生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这就有赖于学校老师日常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不盲目攀比,不超前消费,凡事量力而行。学校也要建立资助动态管理制度,对于已经获得资助的学生,经济消费明显不合情理、经批评教育仍不悔改者,比如考虑能否暂时冻结资助,在各类评优时以其日常生活消费做为参考因素等[2]。建立畅通的师生信息交流渠道,鼓励学生有困难直接和学校老师交流,特别是在民主评议及各类资助公示期间,鼓励学生及时反映真实情况。当然,作为学校老师,也应当主动和学生家长交流,及时掌握各类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具体问题。作为一线的老师,要有担当精神,不能害怕“得罪”学生及家长。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4).

[2]宋晓东,曹宏鹏.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效果?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

[3]周丽萍.谁能获得更多的高校大学生资助———基于2014年高等教育改革学生调查数据 HLM 模型的实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7(2).

[4]鲁伟,刘承赫.高校贫困生建档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9(4).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笔者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