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

2019-03-09 03:23李宇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机械类校企合作

李宇

【摘 要】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为例,论述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介绍机械制图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方案,提出结合企业需求构建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创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优化课程评价等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专业基础课程  机械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061-02

为了更好地培养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围绕课程设置、实施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了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而作为肩负培养学生前期专业知识、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仍以学科本位为依据,存在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程度不高、课程改革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亟需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一)课程目标

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关注较多,教师应借鉴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课程目标由学生的学科能力转向知识、行为以及情感能力。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和原理、解释资料、获取信息来源、表达观点、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各类问题以及团队协调等能力的培养,注重对社会领域的态度、职业道德以及与课程有关兴趣爱好的培养。

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为例,其课程教学主要目标为能够熟记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的有关基本规定,理解轴测图、组合体的画法,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以及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画法,熟悉相贯线、截交线等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相应的绘图工具和仪器,在新的情景之中能够独立绘制图纸,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绘制自己感兴趣的零件平面图。

(二)课程设置

根据高等学校专业目录,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主要为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为了满足上述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可以从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在具体开发教学资源过程中应注意实际操作的练习和教学案例,由学校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编制、开发教材、指导手册或各类实践训练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编制、开发教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有新兴案例供学生模仿,有经典案例供学生深入探究。

(三)课程实施

授课应采用学校教师授课和企业教师授课相结合的模式。其中,校企合作企业教师应摒弃教书育人仅由学校负责的旧观念,主动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将企业生产带入校园,开展企业课程。而学校教师应准确认知校企合作的优势,及时处理企业进入校园之后出现的各种矛盾,在不损坏双方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企业教师参与学校的课程管理。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情境、案例、分组、行动导向、项目、理实一体化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方法,并且遵循课程目标的全面体现,学习经验必须适用于学生目前的水平、心理倾向等,必须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满足感。

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应采用以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是现代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在传统板书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技术进行授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二是分组教学形式,应按照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于每一小组设置不同的任务;三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师应创设一个共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有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四)课程评价

由于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涉及校外生活,因此,应将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评价融入企业标准,評价的内容不再仅仅是学校的书本知识,而是将各类思维能力的培养、企业所要求的各种动手能力纳入课程评价范围,要充分考虑学校、企业教师的意见。同时,评价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应以优化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

在具体制定评价过程中,首先,建立评价组织,由学校和企业分别选择精通或熟悉课程的专业人员组成知识结构合理的评价小组。其次,选择评价工具,确定评价目标,评价组织应全面分析通过该课程需要达到的目的,要将实质内容具体化,并综合考虑要选择哪些评价工具。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情况下教师应选择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评价表以及学生完成学业后的知识技能评价表进行评价。再次,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评价组织依托已经设计好的方法和工具,从不同层面出发,获取相应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全面总结。最后,评价组织成员认真整理、分析所得数据,形成报告,并根据报告对课程设计进行整改,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实践

(一)结合企业需求构建课程

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和社会岗位对该课程的具体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并明确企业在该课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哪些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在具体设计中,该课程模块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理论模块,该模块主要以教材上的内容为重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二是实践模块,该模块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所学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三是其他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对形象思维、图像表达、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结合实践和理论的模块,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机械零件的制造,独立测绘一些简单的零件。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如表1所示。

理论课程 实践课程 企业课程

制图基本知识、投影与三视图、装配图、轴测图、零件图、机械图样的基本表达、几何体的表达 徒手绘画、复杂形体的绘制、装配图的绘制、轴测图的绘制、零件图的绘制、形体的设计与表达 简单机件的徒手绘制、先进制造技术讲座、参照生产零件绘制图纸、企业生产线参观、三维几何的表达、模拟现场的设计与表达

(二)机械制图课程实施

1.理论课程教学实施

教师应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为着力点,采用试验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投影与三视图模块”中,通过课前知识点的回顾和教师讲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几何体表面交线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思考的形式绘制出复杂的几何体,从而达到有效掌握知识的目的。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呈现出未准确画出截交线、相贯线的三视图,然后以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为例,要求学生展示出自己所描绘的有问题的图片与模型。

任务驱动,分组探究:以小组形式为主体,要求每个小组随机绘制左视图、俯视图以及主视图,并对照参照模型和三视图,观察本小组所绘制的图形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请同学帮助、求助教师的方式予以解决。

交流反馈,总结经验:以相互“找茬”的形式,要求一组学生呈现本小组所绘制的图形,其他小组说出该小组所绘制图形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绘制三视图过程中相贯线和截交线的问题,并以此为问题导向,共同探究相贯线和截交线的画法,以及在绘制相贯线和截交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以其他模型为例,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练习。

2.实践课程教学实施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在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和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例如,在学生“徒手绘图的练习”实践训练中,将全部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图形进行绘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为了消除学生“为什么有精密绘图仪器、先进计算机绘图设备,还要实施徒手绘制”的疑问,通过案例的形式说明实施徒手绘画可以快速帮助学生在企业生产中表达出自己的思路,是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其次,以绘画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徒手绘画的注意事项,探讨如何熟练掌握徒手绘画技能。再次,演示曲线、椭圆和各个角度的绘画,并组织学生自主练习,交流心得体会。最后,根据演示内容,笔者随机说出一种画法,要求各組绘图,比一比谁画得最快,质量最佳。

(三)课程评价

为了满足培养实践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在课程评价时应弱化学业评价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将评价的重点由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向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传统以期末考试为中心的评价转向多方位的评价,评价的形式主要采用以学生自评与互评、组内与组外、企业与学校教师相结合的多维式评价模式,增加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职业道德评价、合作协作能力的权重,减少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学生互评所占的比例,机械制图课程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总之,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企业主动参与教学,而且也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主动迎合新时代、新思想、新需要、新变化,积极投入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宋晶,吴水萍,陈淑花,朱钒.校企合作模式下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2]陈相芬.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机械类校企合作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我国机械类专业教育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