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新疆班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调查研究
——以浙江省温州中学新疆部为例*

2019-03-11 11:12白毓秀吴倩倩赵生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量表心理健康因子

白毓秀,吴倩倩,赵生玉

(1.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 325003;2.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35;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在内地部分省市开办了西藏班和新疆班,安排学生异地接受文化教育,是我国为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各民族团结,保障国家安全和边防巩固,推动边疆教育发展而推出的新举措,开创了通过内地办学定向支援民族教育的新模式[1]。到内地经济发达地区接受教育,对边疆地区的学生来讲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但是由于内地新疆班的办学模式具有“跨文化教育”的特点[2],在跨文化教育的环境中与本民族的文化环境暂时中断,这种“文化中断”[3]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部分学生由于难以适应内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学业进程,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4]。

离开父母,脱离原有的人际关系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语言和饮食等有巨大差异的内地就读,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新疆班学生常见的心理社会应激。一个人长期暴露于负性的生活事件中,容易引起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5],过度的压力会降低个体的自尊[6],导致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7],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8]。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联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9-11],但是对跨文化教育背景下,不远千里、异地求学的新疆班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又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哪些事件是主要的应激源?又是哪些事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预测效应?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对开展有针对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浙江省温州中学新疆部成立于2007 年,有预科、高一、高二和高三四个年级16个班级,来自天山南北13个民族的500余名中学生在此求学,是一个典型的内地新疆班办学单位。本文以温州中学新疆部学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分布特点,为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温州中学新疆部全体学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450 份,回收有效问卷392 份。样本的年龄为16.97±1.20岁,具体:男生144人,女生248人;汉族学生76 人,少数民族316 人;预科114 人,高一106人,高二104人,高三68人;学优生70人,学困生53人,中等生269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ASLEC)

ASLEC适用于评定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有27个项目,包括6个因子(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事件等)。量表采用0~5 记分:0 表示事件未发生;1~5表示事件发生后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分别代表“没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量表及因子的得分越高,表示生活事件的影响越大[12]。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67。

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

MMHI-60 由王极盛编制,有60 个项目,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10 个分量表。采用1~5 记分:1~5 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和“严重”。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问题越大13]。本研究中该量表的α系数为0.958。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一)新疆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班学生的生活事件的总均分为1.67±0.41,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2.09±0.62)、人际关系(1.88±0.60)、健康适应(1.79±0.54)、丧失(1.57±0.80)、其他应激(1.46±0.41)和受惩罚(1.33±0.41)。

新疆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分为1.83±0.49,显著低于总体常模[13],因子得分中,显著高于常模的有焦虑、学习压力感和情绪不稳定,显著低于常模的有心理不平衡、适应不良、敌对和抑郁,与常模没有显著差异的因子有偏执、人际敏感和强迫(见表1)。

表1 新疆班学生心理健康得分及与常模的比较(M±SD)

(二)新疆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群体差异

以性别、民族、学业成绩及年级变量为区别变量,比较新疆班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整体上,女生、少数民族学生、学困生以及高年级学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得分分别显著高于男生、汉族学生、学优生和低年级学生(见表2)。

表2 新疆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群体差异

表3 新疆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r)

(三)新疆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相关分析发现,新疆班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代表总体水平的生活事件均分与心理健康均分的相关系数达0.633(见表3)。

(四)新疆班学生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为因变量,将人口学变量和生活事件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年级、成绩和性别进入了回归方程,除了健康适应因子外,生活事件的其他因子都进入了回归方程,以上八个变量共同解释了心理健康52.9%的变异量,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人口学变量、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生活事件应激程度较轻,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

新疆班学生生活事件量表的总均分是1.67,这说明生活应激事件对他们的影响处于较轻的程度。各因子中得分较高的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对不远千里来到内地求学的新疆学生来讲,他们所面对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学业,考取理想学校继续深造。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由于他们的汉语基础较为薄弱,这对他们在内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造成一定的不适应[14]。导致部分同学感觉学习难度超越了自身的能力,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考试面前容易焦虑,为考试结果感到担忧等。人际关系同样带给他们一定的压力感受,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亲,离开原有的人际圈子,在新的环境中会感到寂寞和孤独。Eirin和Constantinos认为,生活变动,会让我们更难掌控自己的生活[15],久而久之容易累积起一定的心理压力。

本次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显著低于常模,特别在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如心理平衡、适应性、敌对性和抑郁性等),这说明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有机会到内地求学,内心十分感恩于国家的好政策。能够来内地求学的学生都是优秀的苗子,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新疆班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均能保持良好心态,没有敌意,更愿意与他人团结、协作,体现了西北少数民族内心善良、友好、淳朴的民族性格。

调查发现,新疆班学生心理症状较多地表现为焦虑、学习压力感与情绪不稳定。尽管以上三个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但这三类心理反应都是情境性的,产生于特定的背景、任务和环境中。在跨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学生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业的难度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为学习和考试感到焦虑,这些都是正常的,学校在必要的时候要给他们适当减压,以减少内心的焦虑。

(二)特定群体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需要特别关注

少数民族学生、女生和学困生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得分上分别高于汉族、男生和学优生,很多因子的差异达到了显著和非常显著的水平。这样的结果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女生、少数民族学生和学困生是属于弱势群体的,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业帮助、精神呵护、物质支持和生活指导。虽然新疆班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是弱势群体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链条断裂的,再加之尚未成年的他们脱离了原有的已经习惯了的文化系统,需要在内心源源不断地挖掘和培育新的能量,才能积极地应对现实环境的挑战,有时候感到力不从心也是在所难免的。

对高三学生来讲,直接要面对高考的挑战,学习的压力自不必说,而高二的学生,教师也一定少不了对他们更多地叮嘱高于考试的意义。高年级学生的生活事件压力普遍高于低年级学生,但是,他们的心理问题大多还是应景性的,需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应对方法。

(三)为缓解学生的心理症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相关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水平的正相关,回归分析揭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受惩罚直接正向预测了心理健康,这与Bifulco[16]和Franko[17]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廖传景等也发现内地新疆班高中生的生活事件直接预测了焦虑、抑郁症状[18],因此可以说,包括人际交往、学业任务、健康适应以及受批评、惩罚等在内的生活事件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直接且重要的外在因素[7]。本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均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599 和0.620,这充分说明了跨文化教育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同时,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是一个循环往复、互为反馈的作用过程,学生的疲劳、睡眠障碍、焦虑、易怒、抑郁等反过来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19]。

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相对集中和突出的应激事件(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导致了他们出现较为典型的心理症状(如焦虑、压力感、情绪不稳定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首先是教师用爱,为学生营造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在跨文化教育背景下,广大离开自己原有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宗教组织以及文化)来到内地学习的民族学生,亟需给予他们情感支持、精神支援、物质帮助、生活和学业的指导。Elliot 和Gramling 指出,从家庭、朋友、教师和社会团体那获得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减轻内心的症状[20],缺乏社会支持又与出现各种诸如抑郁、孤独和焦虑等有关的心理问题密切相关[21],社会支持是生活压力的缓冲器[22],给处于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生以系统化的帮助和支持是缓和他们心理症状的基本要旨。

良好的个性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23],提升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能单纯依靠外在的援助与支持,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实际上无论是帮助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还是训练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都是在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心理安全感。研究发现,拥有安全感的人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感,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影响和控制环境[24],能增加个体的自我认知和使用更安全的关系策略来应对现实刺激,以促进自我发展[25]。心理安全感在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结论

第一,跨文化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生活事件影响较轻,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相对强度较大;其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主要症状为焦虑、学习压力感与情绪不稳。

第二,从群体差异上看,女生、少数民族学生、学困生和高年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得分分别显著高于男生、汉族学生、学优生和低年级学生。

第三,新疆班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受惩罚因子直接正向预测了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量表心理健康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