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通过影响TRAF6/TAK1信号通路改善脂多糖诱导的BV-2细胞炎性损伤

2019-03-11 05:14沈先敏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1期
关键词:槲皮素活化炎性

沈先敏,刘 恒

0 引言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disease,PD)属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患者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然而其发病机制仍未得到完全阐明[1]。早期有研究提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脊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会进一步反馈诱导小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而聚集成团[2-3]。研究证实,脂多糖、淀粉样蛋白(Aβ)及细胞因子均能够过度激活小神经胶质细胞[4-5],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会进一步发生形态营养不良及凋亡,导致多种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6]。有报道,慢性神经炎症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病因,并且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产生多种炎性因子,损伤周围的神经元细胞[7]。槲皮素(Quercetin)主要存在于中草药及蔬果中,属于天然黄酮类活性物质,在抗炎、抗氧化、抗癌等方面效果显著,对神经元还发挥着类似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8]。近期研究发现,槲皮素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IKKβ/NF-κB信号通路有关[9]。有报道,槲皮素对原代皮层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10]。因此,笔者研究了槲皮素对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槲皮素对介导炎症反应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及试剂 槲皮素(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批号:1257-08-5,纯度≥98%);小鼠小胶质瘤BV-2细胞由武汉巴菲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来源于美国ATCC细胞库);DMEM培养基及胎牛血清均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胰蛋白酶购自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批号:R001100);CCK8试剂盒购自北京智杰方远科技有限公司(批号:CK04);LPS(批号:L2880,Sigma公司);IL-6、IL-1β及TNF-α ELISA试剂盒购自武汉华美生物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WK15204、WK25540、WK36640);SDS-PAGE凝胶配制试剂盒购自武汉谷歌生物有限公司(批号:P57460);兔抗鼠β-actin(货号:ab108267)、iNOS(货号:ab152104)、COX-2(货号:ab105217)、TRAF6(货号:ab1214527)、TAK1(货号:ab115200)及p-TAK1(货号:ab1652540)一抗均购自英国Abcam公司;HRP标记山羊抗兔IgG二抗购自武汉谷歌生物有限公司。

1.2 仪器 BIORAD-550型酶标仪(美国伯乐公司);BBS-V800型单人超净台(山东鑫贝西公司);SPX-250型细胞培养箱(美国Thermo公司);GE-100型凝胶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BIO-RAD,美国)。

1.3 BV-2细胞培养 采用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培养箱条件为37 ℃、5%CO2浓度,待细胞长满至95%左右时,用PBS清洗后加入胰酶消化,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变圆后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分装于3个培养瓶进行传代培养。

1.4 槲皮素对BV-2细胞增殖的影响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消化、离心、重悬后,以1×105个/ml的细胞浓度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200 μl的细胞悬液,每组设置5个复孔。细胞培养过夜后用于后续实验,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LPS(1 mg/L)诱导组、LPS+低剂量(75 μmol/L)槲皮素组、LPS+中剂量(150 μmol/L)槲皮素组、LPS+高剂量(300 μmol/L)槲皮素组,首先在药物组中加入相应浓度槲皮素溶液,2 h后再加入LPS溶液。培养24 h,吸去旧培养液,每孔加入10 μl CCK8试剂,孵育1 h后采用酶标仪450 nm波长下OD值。实验重复3次,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

1.5 ELISA实验 将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消化重悬接种于6孔板,待细胞贴壁后吸去旧培养基,按“1.4”项分组及药物处理24 h后收集细胞及细胞上清,细胞上清用于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检测,其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6 Western blot 将“1.5”项收集的细胞裂解制备成匀浆,离心收集上清提取细胞蛋白,BCA法测定细胞总蛋白浓度。各孔取50 μg的蛋白上样,用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蛋白分离,将分离后的蛋白电转移至NC膜。加入5%脱脂奶粉封闭液于摇床上室温封闭1 h后,分别加入iNOS、COX-2、TRAF6、TAK1、p-TAK1抗体(体积稀释比例均为1∶1 000)4 ℃反应过夜。次日以TBST洗膜3次后,加入HRP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体积稀释比例为1∶3 000),室温反应1 h。再用TBST洗膜3次,每次10 min,以ECL试剂显影后进行蛋白条带灰度值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组间细胞相对存活率比较 槲皮素对BV-2细胞增殖的影响见图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诱导组中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LPS诱导组比较,各剂量槲皮素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槲皮素剂量的增加,细胞相对存活率增高,呈现出浓度依赖性。

图1 槲皮素对BV-2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LPS诱导组比较,#P<0.05。1.正常对照组;2.LPS诱导组;3.LPS+低剂量槲皮素组;4.LPS+中剂量槲皮素组;5.LPS+高剂量槲皮素组

2.2 槲皮素对BV-2细胞分泌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诱导组中细胞上清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LPS诱导组比较,各剂量槲皮素组细胞上清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槲皮素剂量的增加,细胞上清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降低,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见表1。

表1 槲皮素对BV-2细胞上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LPS诱导组比较,#P<0.05

2.3 槲皮素对BV-2细胞中iNOS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诱导组中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LPS诱导组比较,各剂量槲皮素组细胞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槲皮素剂量的增加,细胞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见图2。

2.4 槲皮素对BV-2细胞中TRAF6/TAK1信号通路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诱导组细胞中TRAF6及p-TAK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LPS诱导组比较,各剂量槲皮素组细胞中TRAF6及p-TAK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槲皮素剂量的增加,细胞中TRAF6及p-TAK1表达水平降低,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见图3。

3 结论

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原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前期学者们提出Aβ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提出神经炎性反应也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1]。小神经胶质细胞表现出免疫调节作用,当其被活化时便具有正负双向调节作用,包括吞噬Aβ、降低斑块的沉积,激活炎性通路、诱导炎性因子释放[12]。因此,降低神经系统炎性反应是预防帕金森综合征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槲皮素属于一种天然黄酮类活性物质,并且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改善炎症因子引起的神经元细胞的炎性损伤,提示其在预防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着较好的药理作用[13]。国内外关于槲皮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较少,有关研究证实槲皮素通过抑制Aβ分泌酶及诱导Aβ消化酶表达起到保护Aβ诱导的BV-2细胞损伤的作用[14]。该研究探讨了槲皮素对LPS诱导BV-2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了槲皮素保护BV-2细胞免受炎性损伤的效果与机制。San等[15]研究槲皮素作用BV-2细胞的药物浓度,采用CCK8预实验,筛选出本研究中低、中、高3种剂量的药物浓度。实验结果发现,槲皮素能够降低LPS诱导的BV-2细胞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的释放,还能抑制炎性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改善炎性损伤,进一步诱导细胞增殖。

图2 不同组间炎性蛋白表达比较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LPS诱导组比较,#P<0.05。1.正常对照组;2.LPS诱导组;3.LPS+低剂量槲皮素组;4.LPS+中剂量槲皮素组;5.LPS+高剂量槲皮素组

图3 不同组间TRAF6及p-TAK1蛋白表达比较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LPS诱导组比较,#P<0.05。1.正常对照组;2.LPS诱导组;3.LPS+低剂量槲皮素组;4.LPS+中剂量槲皮素组;5.LPS+高剂量槲皮素组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因子6(TRAF6)属于一种衔接蛋白,在胞外各种因素刺激下,膜受体激活启动TRAF6的活化,后者将会激活转录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的磷酸化,将胞外信号传导至胞内诱导炎性通路的活化[16]。动物学实验发现,在小鼠体内过表达TARF6基因,会引起TAK1磷酸化水平的增高,继而活化NF-κB信号通路,导致细胞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发生[17]。体外采用LPS诱导BV-2细胞炎性损伤模型,发现五味子甲素能够通过抑制TRAF6-IKK8-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诱导神经炎性相关蛋白iNOS及COX-2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BV-2细胞的炎性损伤[18]。本实验证实,LPS能够引起TRAF6/TAK1信号通路的活化,进一步诱导相关蛋白iNOS及COX-2的表达,导致BV-2细胞炎性损伤的出现。对细胞进行不同剂量槲皮素处理后,能够明显抑制TRAF6及p-TAK1蛋白的表达,降低TRAF6/TAK1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进一步抑制iNOS及COX-2的表达。不仅如此,LPS还能诱导BV-2细胞存活率的降低,而槲皮素能够诱导BV-2的增殖,还能降低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的产生。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能显著降低LPS引发的BV-2细胞炎性损伤,降低炎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猜你喜欢
槲皮素活化炎性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其与Fas/FasL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