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汤联合肺俞埋针对肺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2019-03-11 05:14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1期
关键词:气虚疾病功能

朱 静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特点是病程长、病情极易反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持续气流受限是COPD的病理生理特征,且其气流受限一般呈进行性发展,主要与有害颗粒及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产生的慢性炎性反应有关,监测肺功能对评估患者的气流受限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COPD患者往往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且大多患者的气道中均存在一定的慢性炎症反应[2]。以往关于COPD的治疗以抗感染、抗凝、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为主,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并不能延缓病情的进展,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3]。中医药治疗具有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少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慢阻肺属于中医 “喘证”、“咳嗽”、“肺胀”等范畴。肺气虚是COPD的基本病机,肺失宣肃,气不布津,累及脾而致脾失健运,或饮食不节,脾土受损,最终导致脾肺气虚,累及五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八珍汤具有健脾益肺、温阳益气之效,埋针治疗可调节机体的经络脏腑,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从而达到防治COPD的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八珍汤联合肺俞埋针对肺气虚型COPD的疗效,观察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肺气虚型COP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气虚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5~80岁,平均(51.94±3.31)岁;病程5~20年,平均(11.98±2.34)年。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5~80岁,平均(51.95±3.69)岁;病程5~20年,平均(11.84±2.63)年。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13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中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拟定:(1)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即明确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可确诊为 COPD;(2)排除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的气流受限疾病。COPD 稳定期是指患者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轻微或稳定。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5]。肺气虚型辨证标准:(1)主症:神疲,乏力,气短,喘息,动则加重,易感冒,腰膝酸软,舌苔白,舌质淡,脉细;(2)次症:食少,腹胀,胃脘痞满,自汗,便溏,脉沉、细、缓、弱。

1.4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关于肺气虚的辨证标准;(2)COPD 稳定期;(3)肺功能为Ⅱ~Ⅲ级;(4)年龄35~80岁;(5)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6)患者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肾病、肝病、代谢性疾病、心功能不全、脑部疾病、造血系统及其他重要脏器原发性疾病者;(2)合并有肺结核、肺大疱、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者;(3)意识障碍或合并有精神病患者;(4)有明显除外肺气虚证的中医兼夹证者;(5)无法按照治疗方案治疗者。

1.5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化痰、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质紊乱等常规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免疫调节剂、抗氧化剂等药物治疗,并结合氧疗、肌肉训练、呼吸生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连续30 d为1 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八珍汤联合肺俞埋针治疗,八珍汤药物组成:茯苓 15 g,人参 10 g,炙甘草10 g,白术 15 g,白芍30 g,当归 15 g,川芎15 g,熟地黄15 g,大枣 5 枚,生姜3 片。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肺俞埋针治疗:于肺俞穴皮下埋针,每2周埋针1次,连续4周为 1 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和FEV1/FVC)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TNF-α、VEGF、IL-8、IL-17) 变化情况,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BODE 指数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德国 MasterScreen 肺功能仪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采用美国 Coulter Epics 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 ELISA 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IL-8、IL-17、TNF-α 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1.7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SGRQ、BODE 指数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SGRQ问卷有疾病影响、呼吸症状及活动能力3个维度,共50 个条目,分值为 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6]。BODE 指数评分标准:(1)气流阻塞程度:FEV1/FEV1%≥65%计为0分,50%≤FEV1/FEV1%<65%计为1分,35%≤FEV1/FEV1%<50%计为2分,FEV1/FEV1%<35%计为3分;(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 kg/m2计为1分,>21 kg/m2计为0分;(3)运动能力:通过6分钟步行距离(6-min walk distance,6MWD)(m)进行评价:6MWD≥350计为0分,250≤6MWD<350计为1分,150≤6MWD<250计为2分,6MWD<150计为3分;(4)呼吸困难程度: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MRC)对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价:0~1级计为0分,2级计为1分,3级计为2分,4级计为3分。将上述4项单项评分相加,计算总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7]。

1.8 临床疗效判断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参考《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6]。(1)无效:临床症状积分无任何改善或者加重,肺功能指标无任何改善或者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无任何改善或者降低;(2)有效:30%≤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10%≤肺功能提高<20%,10%≤生活质量评分提高<20%;(3)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肺功能指标提高≥20%,生活质量评分提高≥20%。总有效率=(有效+显效)/各组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FEV1、FVC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FEV1、FVC和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和VEGF 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IL-8、IL-17、TNF-α、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IL-8、IL-17、TNF-α、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和VEGF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GRQ评分、BODE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GRQ评分、BODE 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COP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气流受限是该病的主要特征。随着病情的进展,机体胸廓及肺的顺应性下降,最终诱发心肺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COP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疾病[8]。

COPD属于中医“喘证”、“咳嗽”、“肺胀”等范畴。有学者认为,虚、痰、瘀是慢阻肺的重要病机,以脾肺虚最为常见[9]。肺主气,脾为肺之母,脾气运化是肺气生成的基础,肺气源于脾,脾气运化功能与肺气盛衰密切相关。脾气运化失常可致脾气不足,肺气虚衰。脾气不足则致水湿运化无力,肺气不固则致宣发肃降无力,水湿痰浊瘀滞于肺,最终导致COPD的发生。因此,临床对于COPD的治疗应以补脾益肺、化痰活血为主[10]。

研究发现,气道炎症反应是导致COPD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机体呼吸道受到外邪侵袭时,肺泡巨噬细胞可产生大量的TNF-α、IL-8等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又会进一步诱发肺部病变,大大增加了COPD的发病风险。老年人群为COPD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群由于免疫功能的下降,极易导致 T 细胞亚群平衡失调,造成呼吸道防御功能的下降,导致肺功能损害,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八珍汤联合肺俞埋针治疗可有效抑制COPD机体的炎症反应。VEGF 又称为血管通透分子,体外试验研究显示,VEGF 主要以多种形式参与气道重塑及血管重塑[12],COPD患者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 VEGF水平的升高可能与COPD患者肺泡破坏和气流受限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八珍汤联合肺俞埋针治疗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气流受限表现。BODE 指数综合了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程度、生理因素、运动能力及呼吸困难程度,是COPD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SGRQ评分、BODE 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八珍汤联合肺俞埋针治疗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八珍汤来源于《正体类要》,是补血方四物汤和补气方四君子汤的合方,由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白术、人参、炙甘草、茯苓8 味中药组成,常用于气血皆虚诸证的治疗[14]。方中熟地黄、人参为君药,熟地黄具有益精填髓、补血滋阴之效;人参具有生津、安神、补脾益肺、大补元气之效。熟地黄、人参为君药,补益气血,气旺则精血能固而不外溢,气足则精血化生有源,血足则可养气,不致气随血脱。茯苓具有健脾安神、利水渗湿之效;白术具有燥湿利水、补气健脾之效。当归具有调经止痛、补血活血之效,是治疗心肝血虚的要药。川芎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之效。诸药合用,互相取长补短,具有健脾益肺、补气养血之功[15]。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人参所含人参皂苷可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并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16-18]。当归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具有增强作用。白芍提取物芍药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能起到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白芍总苷可显著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且对免疫活性物质的产生可产生双向调节的作用。茯苓可有效提高巨噬细胞的识别功能,并能特异性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川芎嗪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埋针疗法又称为皮内针疗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针刺疗法,该疗法主要是通过将特制的小型针具长时间埋藏固定在患者的皮下或皮内,从而达到调整经络脏腑的功能[19]。肺腧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一个重要的背俞穴。从西医解剖角度解释,肺俞穴位于皮肤皮下组织中的菱形肌、斜方肌、竖脊肌、上后锯肌上。该区域深层分布有第三肋间动静脉的分支和第三胸神经后支的肌支,浅层分布有静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第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肺俞穴系肺脏的对应穴位,肺俞埋针是治疗肺系疾患的常用针灸手段,具有止咳、平喘之效,因此,联合肺俞埋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0]。

综上所述,在肺气虚COPD患者中施以八珍汤联合肺俞埋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可能与其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调控作用有关。

猜你喜欢
气虚疾病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