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效果研究

2019-03-12 08:53王雷邱晓梅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红霉素顽固性气胸

王雷,邱晓梅

(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气胸是呼吸科常见疾病,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积气状态。顽固性气胸则是闭式引流两周但依然存在漏气征象或气胸反复发作[1]。该类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多次胸膜穿刺和引流,不仅住院时间长,而且会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严重威胁生命安全。选择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成为临床医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本文对本院收治的62例顽固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胸腔内注射红霉素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顽固性气胸患者62例,时间段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包括男16例(51.6%),女15例(48.4%);年龄40~77岁,平均(58.2±6.7)岁;气胸位置:左侧16例、右侧11例、双侧4例。试验组31例,包括男18例(58.1%),女13例(41.9%);年龄38~79岁,平均(60.5±6.4)岁;气胸位置:左侧12例、右侧14例、双侧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岁之间;②经胸片检查确诊,肺叶压缩40%以上;③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精神病史患者;②排除胸部手术史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胸腔引流术,指导患者取半坐位,通过X线胸片检查确定病变部位。穿刺点选择在腋前线4~5肋间,消毒铺巾后注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切口选择在肋骨上缘,横向切口长度控制在2 cm左右。置入穿刺套管、退出针芯,插入无菌管道,深度3.5 cm左右。管道外端和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将负压维持在8~12 cmH2O,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压力,直至肺部完全复张。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胸腔内注射红霉素(国药集团国瑞药业公司生产,批号H34023637),首先利用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利多卡因20 ml、生理盐水20 ml;麻醉完成后,选用1 g红霉素和10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经引流管注入胸腔,夹闭导管指导患者转换体位,促使药液流向肺尖部。重复用药2~3次,观察患者的肺部体征变化,肺部完全复张即可拔除引流 管。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2]:治愈:咳嗽、气短、胸闷等症状消失,胸片复查显示肺部完全复张,胸腔内没有积液;好转:各项症状均明显减轻,胸片复查显示肺部复张;无效:各项症状依然存在或进一步加重,胸片复查显示肺部漏气,胸腔内伴有积液;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治疗后,测定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呼气流速峰值为代表。③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做好准确记录,常见如发热、胸痛、积液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7.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2.2 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呼气流速峰值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呼气流速峰值/(L/s)试验组 31 2.17±0.13 1.78±0.41 4.39±0.25对照组 31 2.09±0.07 1.56±0.33 4.20±0.17 t值 3.016 2.327 3.499 P值 0.004 0.023 0.001组别 例数 肺活量/L 1秒用力呼气/L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顽固性气胸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胸痛、胸闷、咳嗽、气短等,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损害肺功能,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在发病原因上,诱发因素包括剧烈运动、提重物、用力大便、钝器伤等,此时患者的肺泡压力增高,缺陷肺组织破裂从而引发气胸[3]。在治疗方面,传统开胸术损伤大、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老年体弱患者不适用;胸腔穿刺术、闭式引流术的疗效差、时间长,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胸腔镜手术虽然具有微创的优势,但对操作医师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在基层医院中难以推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胸膜粘连术成为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有效手段,其原理是利用生理粘连剂或理化粘连剂,促使胸膜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因胸膜、脏层纤维化,实现胸腔闭锁的效果,避免气胸复发[4]。就目前而言,粘连剂的类型较多,常见如高渗糖、滑石粉、凝血酶、硝酸银等,实践证实选用不同类型的粘连剂,会对临床疗效产生不同影响。本次研究中,选取62例患者分组对照,其中试验组向胸腔内注射红霉素,促使药液均匀分布在胸膜表面,继而形成无菌性炎症,诱发组织局部充血,导致脏层和胸膜粘连,实现治疗目标。

结合以往研究结果,胸腔内注射红霉素后,8 d内可形成胸膜粘连;结合胸腔引流、负压吸引,患者在15~24 h内漏气逐渐停止[5]。从短期疗效看,红霉素能加快裂口闭合,促进纤维细胞增生;负压引流能促使胸膜紧密贴合,为胸膜粘连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该治疗方案属于微创手术,由于创口小、痛苦轻、引流通畅,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肺活量、1s用力呼气、呼气流速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杨勇[6]的研究中,选择4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3例对照组实施插管引流和负压吸引,23例观察组向胸腔内注射红霉素,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1.3%,高于对照组的65.2%,和本次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顽固性气胸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红霉素顽固性气胸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饭后1小时服用红霉素效果佳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