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秘密

2019-03-12 11:00李晓强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眼疾津液西医

本刊记者/李晓强

采访专家/魏伟 江苏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医认为,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气在于两目。

清雍正时,在山东昌邑的一个显赫门第中,一位踌躇满志的青年人,为考取功名,日夜不倦,可谓用功至极。有一天,正在刻苦备考的他,突然感到左眼干涩、肿胀,仔细一看,白睛发红。又过了两日,愈发严重,便赶紧请大夫诊治,但效果甚微。没几日,青年人的左眼便彻底失明了。

清朝做官要求五官端正,失明自然断了仕途。因此,这位青年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他不仅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反而想着自己因眼疾而前程尽毁,便专心研究医术,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家。他就是清代名医黄元御。

其实很多眼疾,起初都很不起眼,容易被忽视,但日久不治,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本期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主任魏伟教授,请他为大家介绍为什么小小眼疾会发展到失明的地步,眼睛里到底藏了哪些秘密?

中医对眼睛结构早有认识

很久之前,中医对于眼睛结构和功能已有的系统认识。《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窼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窼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当时已经提出了瞳子、黑眼、白眼等解剖概念。

作为中医眼诊中最重要理论之一的“五轮学说”,就是在此基础上由后世医家归纳发展起来的。

南宋《仁斋直指方》指出,“眼者五脏六腑之精华,其首尾赤眦属心,其满眼白睛属肺,其乌睛圆大属肝,其上下肉胞属脾,而中间黑暗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是属五脏,各有证应,然论其所主,则瞳与之关系重焉。”这种将眼睛的五个部位与人体五脏相对应,用以指导临床的理论就是中医的“五轮学说”。

“时至今日,‘五轮学说’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魏伟介绍道。

西医对于眼睛结构的认识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从内涵来讲,西医对眼睛结构的认识只限于解剖结构,而中医的五轮学说除了有解剖结构外,还有功能的附带。

冲突发生后,一师校长经亨颐坚定地支持公民团的正义举动,直到省议会最后被迫取消这个自己给自己加薪的“议案”为止。姜丹书说,“一般民众敢怒而不敢言,此时一师多数学生联合他校同志,赴会旁听,意在临视,难免冲突,卒以打销,人心大快。其影响及于江苏省议会潜泯此议。……是役也,茶肆清谈,称为‘第一师范打省议会’。”在这次运动中,魏金枝是积极的参与者。

从解剖角度而言,两者既有相同也有区别。比如,五轮中的血轮(内外眦)、风轮(黑睛)、水轮(瞳神)基本可与解剖上的两眦、角膜和瞳孔相对应,而肉轮(胞睑)却包含了西医的眼睑和眼结膜,气轮(白睛)包含了西医的巩膜和球结膜。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中医将眼睛疾病分为外障病和内障病。

一般而言,外感六淫和外伤容易引起外障病,而脏腑功能失调多引起内障病。魏伟建议,对有些疾病要格外重视,如对于影响视力的疾病——眼底病中的黄斑变性;再比如对于目前治疗手段有限、疗效不佳的免疫性眼疾——葡萄膜炎。这些疾病需尽可能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追悔莫及。

透过眼睛看五脏

小贴士

根据“五轮学说”和中医眼诊理论,眼睛的不同部位与人体脏腑相连,具体来说就是,风轮、血轮、肉轮、气轮、水轮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这一理论对临床眼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眼与脏腑密切相关

胞睑与脾对应,若胞睑出现病症,可知脾胃功能出现问题。

比如胞睑红肿,可能是脾有火热;胞睑水肿,可能是脾虚的缘故。

虽黑睛发红不容易观察到,但黑睛发红有个特征,就是沿黑睛边缘会出现一圈赤晕,即抱轮红赤。因黑睛与肝对应,可帮助判断肝有火热。

若白睛发红、胀痛,说明肺有热。

若两眦血络充血红肿,说明心火旺盛。

若瞳神晦暗无神,可能是肾精不足。

由此,透过眼睛的局部变化,可以推测五脏的病变。

魏伟说,很多年前,他接诊了一位自觉视力下降的青年男性,经过检查发现其视网膜大片出血,并且有一些白色结节。经过反复思考,魏伟怀疑可能不止眼疾那么简单,就让他去查血常规,以排查是否有血液疾病。可到了下班时间也没见那位病人回来。两天后,偶然碰到了血液科同事,才知道那病人当天就已经住进了血液科病房,确诊为白血病。

“很多系统性疾病都在眼部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比如,系统性血管病、代谢性疾病、传染病、皮肤病等,对于这一点西医也很重视。”魏伟介绍说,“具体来说,高血压病可因为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在视乳头的第一分支小动脉上可见灰白色的斑点;糖尿病可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点等特征。”

气血津液决定眼睛健康

中医认为,眼睛的视觉功能有赖脏腑所受藏与化生之气、血、津液的滋养和濡养。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形态和维护功能正常的重要物质基础。《景岳全书·血证》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简而言之,血属阴,具有滋养濡润的作用;气属阳具有推动血之运行的作用。津液跟血的性质接近,也主要起滋润作用。

因此,血与津液可以营养滋润眼睛,而气主要起维护眼睛功能的正常运行。同时,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还可推动、温煦血与津液的运行。气、血、津液充足,运行有序,才能使眼睛健康。

气血生化之源是脾胃,脾胃又称后天之本,在眼睛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健脾养胃是保养眼睛的关键。

很多现代人或多或少有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起居无常、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食品污染),这些都可造成脾胃功能失调。魏伟建议:“有一些中药可起到益气滋阴、生津润燥的作用,如黄芪、石斛、枸杞子、决明子菊花等。这些中药以茶代饮,可有效缓解视疲劳、干眼等症状。”

中医认为,用眼过度会耗气伤神对于气血津液不足的情况,除了补充之外,减少损耗也是非常重要的。“眼睛各类问题绝不是单靠药物能解决的,保养眼睛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合理用眼、顺其自然,积极预防。如今遇到的很多眼疾,都可能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的行为超出了自然的耐受包括对自身生理机能的挑战。”魏伟提醒。

猜你喜欢
眼疾津液西医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正心修身防“眼疾”
两手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送“鸟”归家
近视小考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