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黄帝内经》:涉古而来的气功智慧(下)

2019-03-12 11:02张海波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行气素问黄帝内经

文/张海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黄帝内经》中不但论述了中医气功的理论、阐释了中医气功独特的生命认知方式,还开辟了气功治疗学的先河,记载了很多关于中医气功的治疗方法与临床应用。

丰富多彩的气功疗法

《黄帝内经》中总结了导引、行气、咽气、服气、移精变气、按蹻等诸多气功疗法,尤其导引一词,出现十余处。如在《灵枢·病传》中,黄帝开篇即指出“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蹻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其中导引、行气即为古代气功的内容。此外,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总结的源于上古而行之有效的五种医疗方法为砭石、毒药、灸焫、九针、导引按蹻,“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其中导引按蹻即为古代气功的医疗方法。

在《素问·移精变气论》中,黄帝问岐伯道“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岐伯回答说:“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这里的移精变气,正是古代中医气功通过调整精气神的关系与状态来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

因材施教的气功专技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气功疗法?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针灸疗法?这在《黄帝内经》中也有明确的论述,如《灵枢·官能》记载“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指出言语缓慢安静沉稳而手巧心细的人,可以让其从事针灸治疗的实际操作,来调理气血的逆顺,观察阴阳的盛衰,并可兼做处方配药的精细工作。肢节和缓、筋骨柔顺、心平气和的人,可以让其学习导引行气的方法去治疗疾病。说明当时导引行气与针灸一样,已经成为专门医疗技术,乃至一门专科。

各有千秋的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中还有运用气功方法治疗疾病的记载。如在《素问·遗篇刺法论》中具体地记载了一则导引治疗肾病的方法:“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这是典型的肾病气功治疗处方。此外,《黄帝内经》中认为有的病需要气功与药物结合治疗,效果才会好,如《素问·奇病论》中说“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指出息积的病症要把导引与中药相结合,可以说开创了气功结合药物治疗的先河。

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出,中医气功与中医的基本理论、中药、针灸等方面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中医药学术与临床技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中医气功必将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服务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1 起式

调身:两脚并拢,自然站立,两臂在体侧自然下垂,舌尖轻抵上腭(口中如有津液产生,注意咽下,不要吐掉)。

调息:自然呼吸,然后逆腹式呼吸,深呼吸3次。

调心:内心安静,与自然合一,默念并体会“轻松舒适愉悦”的感受。

2 顶天立地畅三焦

调身:重心右移,左脚向左迈开一步,两脚掌心分开约与肩同宽,平行站立。两手从体侧捧气向前,转掌心向上,双手十指交叉于小腹前。手掌体前捧气上托,当两臂抬至肩、肘、腕相平时,在胸前翻手掌向外再向上,双臂伸直,上托于头顶,两脚踩地,停顿数秒。松开交叉的双手,自体侧向下划弧慢慢落于体侧,左脚收回。接着重心左移,右脚向右迈开一步,重复以上动作,如此左右动作反复数次。

调息:两手上升时吸气,两手下落时呼气,同时默念“松”字。

调心:两手上托,两脚下踩时,意想顶天立地,重点体会上下牵拉伸展的感受。手下落时,随着默念“松”字,重点体会全身放松舒展的感受。

简便功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调治功

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反复疲劳感为突出表现,伴有肌肉酸痛、记忆力下降等诸多症状,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心身锻炼技能,慢性疲劳综合征调治功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乃至三调合一的练习,能够改善疲劳、疼痛、情绪等症状,增强心身调节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可有效调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起式

顶天立地畅三焦

3 前后俯仰固肺肾

调身:两腿伸直,两手经体前捧气上升,按于两肋,指尖相对,两手向后摩运,按于腰部;头后仰,尾骨上翘,挺胸收肘,停留几秒钟后缓缓摆正。身体从上到下慢慢前俯,两手顺势沿腰臀部、双下肢后侧下至足跟部摩运,再向前贴于足尖,做收腹拱腰头面贴腿的动作3次。随后从下到上缓缓伸直腰背,双手上升,按于两肋,如此反复数次。

调息:头往后仰,尾骨上翘,挺胸收肘时吸气,摆正时呼气。收腹拱腰头面贴腿时吸气,放松时呼气。

调心:头往后仰,尾骨上翘,挺胸收肘时默念并体会“肺气充足”,收腹拱腰头面贴腿时,默念并体会“肾气充足”。

前后俯仰固肺肾

4 背后七颠百病消

背后七颠百病消

调身:两臂自然下垂置于体侧,两手自体侧向前拢气上升,至小腹肚脐前,转掌心向下,随着两手下按,置于体侧,指尖向前,同时足跟上提,停顿片刻。足跟下落着地,两手掌心向内,还原体侧,全身放松,如此反复数次。

调息:两手拢气上升、转掌下按、足跟上提时吸气,停顿时屏息,足跟下落时呼气。

调心:足跟起落时意守下丹田,默念并体会“气血畅通”的感受。

5 收式

调身:两脚并拢,两手从体侧拢气回收,两手重叠,敷于肚脐 (掌心向里,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

调息:逆腹式呼吸,深呼吸三次,然后自然呼吸。

调心:意守肚脐的深处,即下丹田,安静养气3~5分钟。默念并体会“轻松舒适愉悦”的感受,收功。

收式

卧式静功

补气安神混元卧

调身:采取仰卧式,平躺在床上,头正直,口眼轻闭。两脚心相对,两手交叉或掌心重叠,放在头顶的百会穴附近(天冷时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寒)。

调息:自然呼吸,熟练后逐步过渡到逆腹式呼吸。

调心:内心安静,按照头部→颈项部→胸背部→腰腹部→两下肢→两上肢→全身的顺序,分部位放松身体。放松每个部位时,连续默念并意想“松”3次,体会放松的感觉。完成一遍后,默念并体会“恬淡虚无”的感受数遍。

温馨提示:本功法在初练习时,均可自然呼吸,待动作意念熟练后,再逐步配合呼吸调节。

注: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编号:14@ZH001支持

猜你喜欢
行气素问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