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业农村人才 助推北京乡村振兴

2019-03-13 13:16
农民科技培训 2019年2期
关键词:办学育人农民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的指示,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构建“政府支持、多方协作、共同发展”的农民职业教育平台,更新办学理念,打造人才培育新模式,将中专学历教育普遍化向质量提升的高层次教育水平发展。

一、基本情况

北京市农广校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培养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职业农民,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2018年在园林技术、社会文化艺术、休闲体育与管理等7个专业,共计招生745人,目前在校生3782人。同时,北京市农广校依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办学优势,在中专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民初、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现已招收高职学生481人,为首都农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经验做法

(一)更新办学理念,找准办学定位

北京市农广校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将农民教育培训放在首位,培养符合首都新形式新业态发展并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此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主动降速,开始实施从过去依靠数量发展转变为依靠质量取胜,做到为四个中心功能服务,为乡村振兴服务,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

(二)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

1.增设新专业。根据农村发展需求,新设立了“农村经济管理(基层党建方向)专业”。此专业是以“一体两翼”为指导原则,“一体”是指从思想意识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扎根式、落地式”融入到农村基层中,将最新成果与农村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发展与创新。“两翼”是指,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的业务及经营决策,需要融入基层党建工作,二者相互促进,为本地区培养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复合型工作人员,提供了人才保障。

2.发展特色专业。根据各区的地域特点,开发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特色专业。如:延庆区多年来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优先”发展战略,被赋予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名区、京西北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区。随着2019年的“世园会”和2022年的冬奥会的陆续召开,加之中关村延庆园的入驻,延庆区在体育休闲产业等发展上,需要大批人才,因此开办了休闲体育与管理专业。平谷区将于2020年举办以“休闲提升生活品质”为主题,以“全域、全季、全民”休闲为理念的世界休闲大会,这将增大平谷区在文化休闲、音乐休闲、体育运动休闲、生态农业休闲上的人才需求,因此开办了社会文化艺术专业。通州区随着北京(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在互联网+农业科技、互联网+农业创新等方面,形成人才缺口,针对此状况,开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些做法进一步体现了“学校办学,人才培育”,要跟着“本地发展走”的办学理念。

(三)构建培育体系,打通培养通道

北京市农广校始终坚持培养技术人才,服务首都三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人才培育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四育人双能力”,即“精准育人双能力、全面育人双能力、持续育人双能力、创新育人双能力”的人才培育模式。

1.精准育人双能力。主要围绕优先满足本地农民生产技术能力、现代农产品营销能力、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能力、村务管理治理能力、农村农业法律法规应用能力,开展育人双能力培育。

2.全面育人双能力。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既开设了针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林下经济、林木养护、森林经营、抚育管理技术等一产的育人双能力课程,也有农产品初加工、包装、贮藏保鲜等二产育人双能力课程,还有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三产的育人双能力课程,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农业+旅游”“农业+养老”“互联网+农业”等典型育人综合课程,在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专业学员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3.持续育人双能力。利用“文化驻乡、农艺入户”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育人选修课程,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初步打造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诸如“新时期新乡贤”“新时期乡风文明”类的课程。

4.创新育人双能力。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与中专学历教育全程结合,达到教育培训相融合的目的。从2016年开始到今年连续三年开展的青年农场主培训项目,在最后一次组织集中培训的课程安排中,创新运用了“活动课程”理论,安排了主题为“绿色发展、质量增效”现代农场建设成果展,运用学员自我评价、学员互评以及专家点评等综合评价方式进行课程创新。通过教学实践展的培训课程,为学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互相合作的平台。在农产品展示中,也吸引了农职院师生员工的消费群体,组建了“北京的农场”微信购物群,现有客户270人,已开始进行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益显著。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执教能力

1.专职教师培养。为立足农广校特色教育,加强农广体系教师的能力建设,分别组织开展“校长能力提升”“专职教师及管理教师素质提升”的师资培训,全面提高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2.兼职教师培养。在做好专职教师培养的基础上,也十分注重兼职教师的培养,搭建了怀柔区“大家讲给大家听”的农村人才交流平台,培养了21名“乡土专家”走上讲台为农民授课,打造了一支“接地气”的兼职教师队伍,得到了农民的认可。2018年全年共举办培训28期,124节课,累计培训4200人次。经过一年的努力,在2018年5月9日,卢彦副市长亲自到现场进行授课观摩,并给予了“培训扎实、做出表率”的肯定。

(五)服务国家战略,协同培养人才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根据京津冀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新需求,通过政府推动、多方参与、资源整合、互利合作,协同开展农民培育,京津冀三地农广校进行了“三地協同协作发展框架协议”的签订,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民发展问题,达成合作意向,促进三地共同发展。一年来,与天津、河北承德、丰宁联合培训两地新型职业农民2200人次,实现了教育培训资源互补,得到了三地农民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一主多元”办学理念

基于上述需求,从改革创新的角度,依照“严进+优选”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具有北京办学特色的“一主多元”式的办学理念。“一主”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服务首都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多元”是以“学校办学,人才培育”与北京各个区域发展相结合、相同步,办出各自特色。

(二)重点任务目标

1.深入开展专业建设,逐步形成服务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服务首都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梯式”专业群建设格局,体现“履带式”专业群发展理念。

2.构建具有新时期专业特色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综合课+专业实践课”的课程体系。

3.创新办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提升授课效果。

4.构建“辐射京津冀”的人才交流体系,实现多区域农广校之间的联动式发展。

在今后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北京市农广校会继续提升办学理念,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典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供稿单位: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农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