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合作社人才引进及培训机制探析

2019-03-13 13:16车红莉
农民科技培训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民人才培训

车红莉

农民合作社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到2017年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已达193.3万家。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农民合作社依然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科技创新水平不够、资金短缺、人力资本匮乏、服务和带动能力较弱、整体经营水平普遍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而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人才问题。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的要求,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民合作社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已迫在眉睫。

一、我国农民合作社人才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到城市去打工、经商和居住,留在农村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农业从业人口转移和流失严重,这就造成了农民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大多是老年人,其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有限,大多数农民合作社的领办人和管理人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对生产销售的调研分析、计划能力有限,营销思路和手段欠缺,品牌和创新意识弱,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命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合作社绩效水平的有效提升。农民合作社急需一批懂管理、懂经营和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农村产业发展缓慢、收益不高、收益不稳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有限,在农民合作社从业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所以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

二是我国大多数农民合作社规模小、管理机制不健全、经营效益一般,所以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尚小。

三是政府对中青年人返乡就业创业和对引进专业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

四是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体系还不健全,从业人员不能得到有计划、有安排、可持续的培训,知识更新慢。

二、我国农民合作社人才引进及培训机制探析

人才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关键,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是科教兴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农民的培养格外重视,他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训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从社会保障、项目支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和政府补贴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农村就业、创业环境,鼓励和吸引各类专业人才、乡贤、大学生等到乡村就业、择业和创业。

(一)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等软硬件条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农民合作社人才库,引进和留住农民合作社所需高素质的相关专业人才。

1.乡贤带动

吸引乡贤、土专家、田秀才回到农村,领办农民合作社或到合作社任职。乡贤、土专家、田秀才根在农村,熟悉农村,热爱家乡,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技之长,所以这些人留得住、用得上、能致富、敢带富。

2.聘请职业经理人

随着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农民合作社的内部分工也越来越细,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农民合作社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农民合作社应积极探索通过契约约束、股权激励、专兼职结合等各种聘请专职职业经理人的方式。

3.吸引、选派大学生到农民合作社任职

大学生观念新、年纪轻、素质好、可塑性强,可以为农民合作社带来新的思想,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新动力。政府应从培训、任职安置、待遇和生活安置等方面确保大学生愿意到农民合作社任职、愿意留在合作社、在合作社能成长、能发挥个人的力量、并能在合作社成长为带领合作社发展的领头人。例如2011年从广西大学商学院毕业的韦尚宏,回到家乡广西东兰县创办了养猪合作社,东兰县的黑山猪肉质嫩滑而富有弹性,韦尚宏利用课堂上的营销“妙计”,通过宣传推广主动“走出去”,让“藏在深山无人知”的黑山猪走到了市场。几年下来,韦尚宏的养猪合作社影响力辐射到附近6个村集体、超过360人增收,还让20个贫困户走上脱贫路。仅2017年上半年,合作社的净利润就达120万元。

(二)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依法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培训机制,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开展学历教育、远程教育和短期进修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提升农民合作社人员的素质和认知水平,培养一批懂经营、懂管理的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

1.与科研院所开展紧密的合作

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农民合作社开展紧密的合作,利用农业科研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派专家、老师定点对接和帮扶农民合作社的生产销售和科技创新,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并及时跟踪。此举在增强农民合作社技术实力的同时,也可以加速科研院校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比如与相关农业院校建立合作機制,老师到农民合作社挂职,把合作社的需求转化成课程的项目,在课堂上教师以项目为线索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研究,也可以把课堂搬到农民合作社、实际探索项目问题,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既有利于解决农民合作社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育人的模式,让学生对农村、对农业、对合作社会产生新的认识,从而为乡村振兴、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生机、有活力、有热情、有热爱的后备军。

例如北京密云农合中心牵线搭桥促成密云职业学校与密农人家、云梦园电商校企精准对接。密农人家、云梦园电商为密云职业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平台,实现教学与生产结合,学校同时通过人才输入为电商企业提升团队素质。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区与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联合成立了专家工作站,专家学者指导和帮助当地开展蔬菜种子繁育的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建立了完善的蔬菜制种技术服务体系,培育了一批土专家。

2.依托高校建立各级农民合作社培训基地

依托高校建立各级农民合作社培训基地,把合作社人员分层次、分批次有计划地送进学校进行长期、短期等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和业务专题培训。例如北京密云农合中心针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需求,从互联网营销、品牌建设、民俗旅游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农民合作社开展专题培训。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积极聚焦学院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了高、中、初“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设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农民合作社运营与管理、现代农业技术和休闲农庄经营与管理等4个学历教育专业。

3.加强对农民合作社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在移动互联、大数据、现代物流和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的新背景下,应重点加强对新兴业态农民合作社、农业基层干部、农村能人、合作社管理者、社员骨干、种养大户等的生产、加工、销售、信息化、智能化、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合作社信息化、智能化、网络营销等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农民人才培训
人才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