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四大“基点” 优化数学探究

2019-03-13 13:18张伟良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基点高中数学

张伟良

[摘  要] 探究学习是高中生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此背景,对优化高中数学探究学习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有效情境,诱发探究意识;基于教学内容,设计探究问题;基于学生本位,开展探究过程;基于有效练习,促进探究内化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探究学习

当前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自由发展,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 高中数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然而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都是“题海战术”或者“填鸭式”教学,督促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充满着枯燥性和被动性. 在“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理念下,自主探究学习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学为中心”特别强调应充分交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能担任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力.

基于有效情境,诱发探究意识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 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高中数学教学,既有助于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其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成为诱发学生数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1].

1. 创设生活情境,诱发探究意识

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诱发他们的探究学习意识.

例如,在教学“三视图”一课时,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对三视图文字概念的解释,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学习兴致不高,难以和教师之间展开有效互动.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链接学生生活,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基于实物感受到三视图的载体,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与众不同.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水、果杯子或者铅笔盒等物品,引导学生展开不同角度的观察,并画出相应的视图;或者还可以借助投影仪,基于投影灯不同的照射角度,使学生能够在屏幕上直观地感受到物品的视图. 这种教学方式和书本中抽象的文字相比,更具有说服力.

2. 创设活动情境,诱发探究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活动化教学,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以此达到诱发学生探究意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弧度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室外,自主发现和弧度制相关的事物或者数学现象. 比如,校园中的圆形花坛,就可以作为引导学生了解弧度制的平台,引导学生借助大号量角器以及直尺,基于测量的方式发现弧度角和半径以及弧长之间的关联. 这种充满形象性和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必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基于教学内容,设计探究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探究问题是推进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探究问题,以此推进学生的数学探究学习.

1. 基于教学重点,设计探究问题

自从新课改以来,互动教学模式备受师生青睐,教师应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禁锢,应更多地重视提问以及提问的质量,并以此作为互动学习模式. 教师要基于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探究问题.

以“函数的基本性质”为例的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基于函數定义对其单调性进行证明. 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一重点,深入了解函数基本性质,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函数的基本定义是什么?怎么理解其单调性?能不能基于函数定义对f(x)=-x5+1在(-∞,+∞)是有限函数展开证明?”在探究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做出了假设和验证,通过自主探究最终获得了问题的答案.

2. 基于教学难点,设计探究问题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教材知识. 实际上,数学教学并非仅仅局限于此,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够基于所掌握的知识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对生活问题的有效解决上. 这也就意味着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教学难点,这样才能够基于问题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实现活学活用,同时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2].

例如,在教学“直三棱柱”一课时,在创情境引入直三棱柱以后,一位教师提出了如下的探究问题:直三棱柱ABC-A1B1C1(图略),其边长分别为AB=6,BC=8,假如边AB和BC相互垂直,并且点M,N分别位于边BB1以及CC1上,同时满足BM=6,CN=8,试证明直线AN与平面A1C1M之间是否存在平行关系,并给予相应的理由. 经过认真分析便能够发现,为了验证这一问题只需要验证:AQ和平面A1C1P之间是否平行即可. 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一时间不能准确把握具体的解题思路,于是,教师对学生做出了逆向思维引导,在这一思考方式的帮助下,学生完成了对此题的证明. 经过这一形式的引导和训练,学生既了解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同时也实现了对个人数学思维层次的纵深拓展,今后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必然能够触类旁通.

基于学生本位,开展探究过程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本位引导他们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内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

1. 基于学生思维,引导个体探究

为了保障高效的探究活动,首先应精心组织和准备. 对于探究活动的设计,教师需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因此可以基于分组或者师生交流等方式,增加互动,增加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还要立足于组织者的视角,综合考量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具体的探究过程做出相应的指导,充分落实动手操作实践,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认知.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的过程中,一位教师首先在相同的坐标中分别标出底数a(a>0,且a≠1)不同的指数函数,并绘出相应的图像,引导学生对图像和指数函数展开仔细观察,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和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之后做出相应的拓展与延伸:在对数函数中是否存在和指数函数相类似的性质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于自主探究展开分类验证,最终自主提炼出对数函数的性质以及基本特点,同时结合指数函数展开对比复习,深化认知和记忆.

2. 基于学生差异,引导合作探究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即使面对同一道数学问题,都会立足于不同的观察视角,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特别是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很多数学问题都能够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立足于合作交流,便可以集思广益,既能够取他人之长,同时也有益于补自己之短. 基于合作交流,必然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除此之外,合作小组的创建,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而且也可以将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延伸至课外,可谓一举多得[3].

例如,“三视图”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产生空间想象能力,并能够确认简单的组合体三视图的形状,或者也可以将其还原成实物图. 对于本课的学习而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同时还能够结合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观察,准确把握三视图的不同之处. 由此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探究,每一个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一个方向的图形分析,通过小组交流,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对知识难点的攻克,全面保障高效的数学学习效能.

基于有效练习,促进探究内化

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可以借助课堂练习等方式. 课堂学习仅仅只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其中一个构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归纳和整理,并自主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 基于练习的方式有助于强化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总结活动可以由学生首先自主展开,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呈现树状图或者思维导图,由此展开系统化的归纳和总结,并设计相应的习题训练.

例如,当学生完成了“圆与方程”的学习之后,一位教师首先向学生布置自主总结任务,比如圆的定义、标准方程以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之后针对学生的总结做出补充以及完善. 比如,已知条件为过圆外一点的切线存在,如果k不存在,那么就需要对此进行验证;假使k存在,同样需要列出相应的斜式方程,并由此求出具体的k值.

教师设计的习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度探究,或者也可以基于比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引领下的发展主流,备受师生推崇. 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作为掌舵者,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自主探究机会,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水平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其可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牛伟强、熊斌.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6(28):55-57.

[2]  潘红玉. 推进思辨活动 彰显示范功能——关于例题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20):24-26.

[3]  李大兵,杨光輝. 应用网络空间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的教学为例[J]. 中国数学教育,2018(11).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基点高中数学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