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节写作课引发的思考

2019-03-13 13:24郝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琵琶行曲子写作水平

郝媛

一直以来,笔者都在思考:高中作文课究竟应该如何去上?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提升?面对着学生提起写作就头疼,写作与平时课堂教学相脱离的现状,自己也一直苦于没有一个好的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那天,在给学生上完白居易的《琵琶行》之后,专门用了一节课让学生鉴赏了其中的音乐美。没想到,学生对此极感兴趣,于是趁热打铁又试着让学生分析了白居易描摹音乐的方法,课堂效果颇佳!课后就在想:如果节节课都能有这样的效果就好了!突然,此时一个灵感一闪而过:既然学生感兴趣,为何不把这节课与写作课联系起来,上一节与音乐有关的写作课,以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呢?

于是,我开始紧锣密鼓地为这节课做准备工作,收集相关的材料,寻找一些合适的音乐。可是,就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一节课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抽象的、无形的、转瞬即逝的。听起来觉得美妙,可是要把它表达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如何引导学生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可感的文字,无疑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加之究竟怎样的音乐才能让这些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能有感悟,能有话可说呢?重重的顾虑,使得自己当初这个看起来“大胆而草率”的实践在此时似乎遥不可及。刚开始的兴奋和信心也一扫而光,甚至于有了想放弃的念头。可是一想到目前如同“鸡肋”的作文课,又很是不甘心。于是就把自己的这个想法与导师和本组内几个有经验的老师交流了一下,没想到,老师们对自己的这堂课非常支持,并且提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建议,令我茅塞顿开。

我调整了先前的思路,找到了与《琵琶行》并称为“摹写音乐至文”的《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决定通过这三篇文章的比较学习来指导学生感悟音乐,进而表达、描写音乐。又找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乐曲来让他们欣赏和感悟,只要能有所感悟,就不怕他们无话可说!

就这样,一节与音乐有关的写作课初步成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于这节课的具体设计和组织了。先是找到了一首流畅而轻盈的钢琴曲《月光》,配之以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感悟来作为本节课的开篇导语,让学生在优雅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并趁机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与描写音乐有关的文章,即被誉为“摹写音乐至文”的《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作者都用了怎样的方法描摹出了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音乐?运用这些方法的妙处究竟在哪里?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找到一些在表达时所要用到的方法,不至于让他们有“老虎吃天”的感觉。接下来才是这节课的重头戏——指导学生写作。我又找到了一首悠扬温暖的萨克斯曲《回家》,因为对于“回家”这个话题,相信这些在外求学的孩子们一定也是有话可说的,先让他们欣赏曲子,之后谈谈他们听到这首曲子的感悟,能说得出来,才能写得出来。并且自己也附之以小诗一首和学生们一同分享。在这个环节中,让萨克斯曲始终萦绕在他们耳边,让回家的温暖萦绕在他们心头。最后,让学生欣赏一曲欢快的笛曲《苗岭的早晨》之后,写出对于这首曲子的感悟。我将这样的一节写作课的标题命名为“妙笔弹音乐”。

怀着无限的期待与忐忑,在我的两个班中分别上了这节课。没想到,实际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学生们在这节课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写作课,他们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尤其是在听到《回家》这首曲子之后,他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纷纷谈到了自己的思家之情。顿时,课堂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当我把自己的一首感悟回家的小诗有感情地朗诵出来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孩子们脸上那久违了的兴奋!最后在欣赏笛曲《苗岭的早晨》时,他们积蓄的写作热情也呼之即出,并且纷纷把自己的感悟片段拿出来和大家一同交流,大多数同学都能运用到各种手法去描写自己对于乐曲的感悟,将乐音的抑扬顿挫表现的也极到位,语言也出乎寻常的精彩!临下课时,我能感觉得到孩子们对于这节课的回味!有两个孩子还悄悄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能上这样的课呀?”

这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们低估了这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们的欣赏能力!其实,他们整日面对着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更需要一颗能够点燃他们激情的火籽!而我们恰恰忽略了這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少了一些勇敢,少了一些创造力,总是墨守成规、固步不前,总是不敢轻易地去尝试、去挑战、去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们目前令人担忧的写作现状,我们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高中作文,一直都被称为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可是,由于作文水平提高的周期较长,所以作文教学一直收效甚微。当然,除了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责任之外,恐怕与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长期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也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本来就是一个难点,而随着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观念的不断转化,我们往往就乱了方寸,导致作文教学失去了方向性和系统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有效性的提高,长此以往,就很难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激不起他们的写作热情。这样高耗低效,导致了学生没积极性,老师没主动性,总是墨守成规,固步不前,致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所以重新激起学生的写作动力迫在眉睫。现将自己一点粗浅的感悟拿出来和同仁们一同分享。

1.现有教材资源的巧妙利用。如果单单靠我们每周两节作文课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话肯定是远远不够的,那我们何不考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写作巧妙地贯穿进去。而我们教材上的很多经典文章,恰恰是能够让学生鉴赏学习从中获益良多的美文,比如:手法上,《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守财奴》中的细节描写,《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宝黛初会》中的肖像描写,《祝福》中的心理描写……语言上,鲁迅先生杂文中的犀利语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笔法……议论结构上,荀子的《劝学》,苏洵的《六国论》……手边这么多鲜活生动的文章,又何必舍近求远劳心费力的去到处找范文呢?

2.教师的用心钻研与有效整合。当然,这中间需要的是我们老师更精心,更巧妙的课堂设计,善于从每一篇美文中去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写作欲望。对于老师们来说,这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得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找到教材和平时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契合点,将手头教材进行合理归纳和有效整合。以往教学中,我们手头的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写作教材中,有些很好的文章,常常淹没在了我们一尘不变的传统教学中,我们应将他们重新挖掘出来,针对学生平时写作中的软肋,分门别类予以整理,当有需要时,便可以信手拈来。

3.学生激情的点燃与释放。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从而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而课堂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阵地,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泰戈尔说: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学生们都处在最美好的年华,像一只只鼓满风帆的小船,如果我们能利用已有资源加以有效的引导与点燃,相信这一只只小船都可以张帆远航。这就需要我们在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下,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一触而发,使他们在欣赏中点燃热情,有感而发,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教学,又能让学生改变作文无话可说的现状。

这节课的教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多多把这样的欣赏课与写作课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欣赏中不知不觉地就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通联:宁夏平罗中学。

猜你喜欢
琵琶行曲子写作水平
吕楠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朋友
满腹狐疑
有风吹过
吹曲子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从《琵琶行》浅谈知音情结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