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的思考

2019-03-13 13:25石群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石群

[摘 要]建构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应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让书香泽润童年时光;科学划分阅读区间,实现年段分级阅读;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全过程,以儿童的方式浸润到书籍之中;创建阅读型教师队伍,让幸福童年拥有智慧的“点灯人”。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儿童阅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3-0010-03

阅读之于童年,恰似一片矢车菊花瓣那么蓝的海水,一个秘密的长满蔷薇花的围墙……推开阅读之门,一个个沉睡千年的故事在悄然苏醒,那一行行灵秀跳跃的文字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绘成一幅幅光影重叠的画景,编织成童年的幸福时光。而我们可以并且应该为孩子做的,就是建构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盈缕缕书香,用阅读绘织童年之光。

2017年12月19~20日,我校承办了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小学整本书阅读主题观摩研讨活动”。活动中,我们以“让每一间教室透出阅读之光”为主题,营造校园整体阅读氛围,构建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让阅读之光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现将我校阅读课程体系予以梳理和统整,期待能给更多的儿童阅读推广者带来共鸣与启迪。

一、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让书香泽润童年时光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指出:“如果我们是充满期待,自发性地想去阅读,那么我们将很容易进入状态并乐在其中;但如果我们是百般不愿地被迫拿起书本,那么阅读将沦为一项无聊透顶的作业。”这表明了情境和心境对阅读的重要作用。如何创设情境,调整儿童的阅读心境呢?我们通过充分营造阅读的仪式感,创设温馨的“软环境”,让校园里每一天都充盈着书的芬芳。

1.晨诵

我们给每个班级配置一块“晨诵小黑板”,将每天晨诵的内容呈现于此。清晨,当晨曦照进校园,当指尖划过书架,书香便慢慢地弥漫在整个校园里……伴着书声琅琅,走进氤氲的书香中,学生们如痴如醉地诵读着经典名篇中的语句。此时,他们会发现,简单的文字,可以产生神奇的伟力!

2.午读

“没有任何一艘快艇/能像一本书/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地方/也没有任何一匹骏马/能像一本书/即使最贫穷的人也能如此跨越旅行……”每天中午,伴随着动情的朗诵,午间阅读的铃声按时响起,学生再一次浸润在书香之中。“静静阅读,请勿打扰。”“静静地阅读,静静的幸福。”……一句句阅读标语,让午间阅读拥有了神圣的仪式感。学生纷纷走向班级图书角,自由地取书阅读。图书角中既有学生从家中带来的书籍,又有教师为班级提供的优质图书——那一册册标注着“师生共享”的图书,是教师赠送给班级的共享图书,更是教师对学生爱的馈赠。此刻,图书召唤着每一名师生,师生共同沉浸在阅读之中。来吧,捧起心爱的图书,徜徉在文字的百花园中,来一场心灵与语言的美丽邂逅!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生活是在校园整体氛围的熏染下进行的,其间充盈着仪式感。对于“仪式”,法国作家圣-爱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一书中是这样阐释的:“……仪式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而在我们的课程活动中,这与众不同的一刻就是阅读时刻。我们坚持认为,教育的“触点”是很重要的,由美妙优雅、撼动心灵的仪式汇聚成的阅读课程,编织着学生美好的童年。在这样的阅读课程中,这一路书香必将一路芬芳!

二、构建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让阅读的阳光照耀每一寸心田

如果将儿童在阅读中心灵成长的过程比作一个坐标轴,那么横轴就是年段分级阅读,纵轴则是每一次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

1.年段分级阅读,以儿童的方式“遇见”整本书

我们借鉴了莱克赛尔(Lexile)分级阅读法,对儿童阅读的不同区间大致进行了以下划分:

低年段——绘本故事,快乐童年,以儿童的方式与书籍“人生若如初见”;

中年段——儿童故事,幻想童年,以儿童的方式与书籍“相看两不厌”;

高年段——经典故事,精彩童年,以儿童的方式与书籍“宛在水中央”。

年段分级阅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应了不同阶段儿童阅读的心理需求,形成了一道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

2.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全过程,以儿童的方式浸润到书籍之中

(1)玩转多种课型,以儿童的方式体味更好的“每一本”。

我们鼓励教师尝试多种课型,以切实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借助导读课,唤醒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期待;

依托推进课,强化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进展;

凭借交流课,提升学生整本书的阅读品质;

紧扣延展课,积淀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成果。

我们通过这些课型,引领学生经历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我们坚持认为,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思考,在思考中积淀,学生的世界才能越发广阔,才能真正获取生命成长需要的营养价值。

(2)巧用阅读策略,以儿童的方式收获更好的“每一课”。

[①]情境化的灵动课堂,让整本书阅读更有深度。

情境在人的学习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就语文学科而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创设语文學习情境,并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整本书的阅读同样需要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书香渗入学生的心田,熏染学生的心灵。同时,为了达成某些阅读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即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提升阅读力的核心抓手。在预测、统整、比较、联结、推论、找重点、视觉化、做笔记这八大阅读策略中,我们大胆取舍、灵活运用,形成了鲜明的学校整本书阅读的特色。

2018年12月19~20日的江苏省整本书阅读现场活动中,我们呈现了新颖多元的课堂教学,有专门的阅读方法指导课,有同一系列不同时段的阅读指导课,也有同一内容不同策略、同一策略不同内容的阅读指导课。开阔旷达的教学视野、新锐前卫的教学理念,造就了灵动丰富的多彩课堂。

[②]神奇的思维导图,搭建整本书阅读的“绿色通道”。

整本书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阅读,对文本本身是整体性的感知。而碎片化的阅读是片段式的、感官化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很难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化。怎样阅读才能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化呢?我们认为,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认识。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也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给思维导图下了这样的定义:“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运用思维导图,我们帮助学生梳理思绪、整合观点。如:气泡图有利于发散思维;鱼骨图有利于内容的统整;手绘场景有利于掌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线路图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生命轨迹;情节梯有利于表现故事中步步高昂的情节;概念圈有利于概念的梳理和归类;推测表有利于根据书中线索展开推论……这些思维导图打通了儿童思维与书中语言之间的壁垒,使儿童思维与语言产生了亲密接触。此时的阅读,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一个批判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③]探究型作业,释放阅读的思维空间。

有意义的思维具有以下特征: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彼此接应、互为印证。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们尝试通过探究型阅读作业,释放阅读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有章、有据、有序。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为评价阅读素养而进行的两种阅读测试情境中,重点考查了四种阅读能力:关注并提取具体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解释并整合观点的能力、评价内容和语言的能力。我们在设置探究型阅读作业时,也着眼于这四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素养。在阅读探究型作业中,我们着力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提取书中的相关信息——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手绘故事场景——培养整体感知的能力;

联系自我,场景重现——与书中人物、事件产生联结;

谈谈书中人物给自己(或他人)留下的印象——对书中人物进行评价;

展开想象,练习表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特征,让创作的脚步永不停息。

……

以上是我们在引导学生“读深入”方面所做的努力。而我们觉得,不仅要提倡深度阅读,让学生“渐入藕花深处”,更要拓展阅读的宽度和广度,让学生“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④]跨学科整合,让整本书阅读更具广度。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读书也如同采蜜一样,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品尝到书的浓郁芬芳。因此,我校倡导“全阅读”教学理念,使各科教学都透出浓浓的书香味:数学课上不单单只是知识的学习,还向学生渗透数学家的故事;音乐课上不仅仅只是学习音乐知识,还在欣赏中感受乐曲——这种音乐语言的魅力;英语课不只是学习英语单词和句法,还让学生自编自演英语绘本剧。我们的设想是:努力打破各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编制综合知识和能力网络。通过各学科独立而又互联的教学体系,让阅读成为一道拥有多种“菜式”的综合性“大餐”,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实现多元智能的提升。

(3)科学的阅读评价,以儿童的方式体认更好的“每一个我”。

科学的阅读评价指的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其阅读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实施有效的阅读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又有利于教师抓实、抓好阅读指导。因此,开展阅读评价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如何进行阅读评价呢?我们认为,应该本着科学、客观的态度,遵循阅读评价的基本原则。

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强行统一要求、统一内容进行评价;

过程性原则:注重阅读的过程性评价,淡化对阅读结果的评价;

激励性原则: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其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

模糊性原则:采取模糊评价的方式,从大处着眼,对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决定通过阅读手册来为学生的阅读定级:《小蜜蜂采蜜忙》《小书虫啃书乐》《小书迷品书香》。年段不同,阅读手册名称也不一样,对学生的阅读期待也蕴含其中。学生每读完一本必读书目就可以加一级,每参加完一个阶段活动就可以加1~3级,每读完两本选读书目就可以加两级,一直加到十级。这样做,意在从阅读量、阅读面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同时本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充满暖意和温情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中,学生每学期都会有一个新的开始,每学期都会品尝到开卷有益的喜悦,每学期都会在1~10级的考级过程中收获成功与快乐。

三、创建阅读型教师队伍,让幸福童年拥有智慧的“点灯人”

教育即生长,不仅有受教育者的生长,也有教育者自身的生长。而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让教师读书,是让教师自能阅读,我们能做的是给教师一个读书的氛围,而不是制度;让教师读书,先要让教师爱上读书,我们能做的是给教师提供一个爱读书的环境,而不是爱读书的理由。因此,我们建议教师们与学生一起阅读,让每一位教师也浸润在书香之中。我们成立了教师读书联盟,把一些愿意读书、喜爱读书的教师聚在一起,让他们交流读书体会,分享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我们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從阅读策略的使用、整本书的导读教学、绘本教学、读中与读后交流等多方面进行了研讨……教育不是一个人教,另一个人学,教育的过程中,大家都在成长。在文字中穿梭、品味之时,我们也总会在赞叹、感慨中掩卷沉思……

回眸往昔,从2006年开始进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再到如今的“整本书课程”的研究,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教研之路上已行走了十年。十年的光阴中,我们簪花于冠,一路走来一路盛开。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有过“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困顿,但更多的是“青山缭绕疑路远,深入浅出隐映来”的释然与喜悦。这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切创新与推进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此,我们也号召所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行动起来,投入到阅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中来吧,让学生的锦绣人生如诗般铺展!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