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赋“数学课堂”以生长的力量

2019-03-13 13:24赵春玲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

赵春玲

[摘 要]童话因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容,深受学生喜爱。以“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为例,把抽象的数学与充满趣味的童话有机契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童话;数学课堂;数学学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27-02

童话以夸张、拟人为主要表现手法,极受学生喜爱,可以说,童话在学生的世界里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之相反,逻辑思维的抽象和解题思路的严谨使数学显得乏味枯燥,毫无乐趣,很多学生见到数学就“望而却步”。若能把抽象的数学和充满趣味的童话有机契合,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有效推动教学进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

一、创设童话情境,激发数学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只有让学生“乐学”,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地获取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如,“认识几分之一”的导入环节,我先用课件出示情境图,然后提问:”同学们喜欢春游吗?今天,猴爸爸和猴妈妈也带着4只小猴和好吃的桃子去春游了。瞧,他们正在发愁呢!猴妈妈只拿出了一个桃,怎么分才公平呢?……”学生都瞪大了眼睛,显然他们也在想办法。这时,我话锋一转:“隔壁的数学博士——大象伯伯主动来帮忙,他可以帮助猴爸爸和猴妈妈。(板书:平均分)你知道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几分之几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童话情境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能够掌握“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后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为接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创设童话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入所感知的对象之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而形成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知道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1/4后,我声情并茂地讲述:“小猴们吃了1/4个桃,越吃越想吃,眼睛都盯着盘子,还要吃。你们猜,猴妈妈会把盘子里的4个桃子怎么分?”“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吃着吃着,小猴们有了新的发现,猜猜它们发现了什么?”“桃子。”“可是现在它们不知道盘子里面有多少个桃,要怎么分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好吗?”于是,一场以“分桃子”为主题的讨论开始了。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所学知识充分得到了巩固。学生通过讨论,增强了对知识的真实体验,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产生了进一步探究数学的兴趣,还锻炼了自身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大胆地说是多么的重要。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充分的体验,这正是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创设童话情境,建构学习认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在叙述一个概念或是讲解一种计算方法时,如果创设一个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学生通过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就能轻易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轻松学习,增强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认识几分之一”中,“几分之一”的“一”的概念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知道这里的“一”不是一个,而是一份,我说道:“吃完桃子的小猴们出去玩了,猴妈妈又拿出了4个桃子和猴爸爸平分着吃,那它们俩分别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可以分到几个桃? ”让学生思考一分钟后先试着用学具中的“桃子”图片分一分、数一数,再与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分数的分母‘2在这里表示什么?是2個桃还是平均分成了2份?仔细观察两次将这些桃平均分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最后我进行小结:“把4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用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不同。”到此,学生借助童话故事,明确知道“一”的含义,再不用教师多费唇舌解释了。

利用童话的趣味性进行教学,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陶行知先生提倡“把学生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我们不能“解放”上课的地方,但是可以“解放”上课的形式,运用童话去“解放”学生的思想。

四、创设童话情境,升华数学情感

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往往不能够熟练运用,因而会犯一些错误,但是自己又不容易发现,如果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其教学效果会出人意料的好。

例如,教完“认识几分之一”后,我补充了童话故事:“今天,猴妈妈家里可热闹啦!原来小鹿、小熊、山羊和小兔来参加猴妈妈的家庭聚会。猴妈妈拿出了8个桃子,她让小猴给小伙伴们每人分这8个桃子的四分之一,小猴给每位小伙伴分了一个;猴妈妈又拿出2根香蕉,让小猴给小伙伴们每人也分四分之一,小猴给小鹿和小熊分了一根香蕉后发现不够分了,可是还剩下4个桃子没有分呢!不是每位小伙伴都分了四分之一吗?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帮小猴找找原因吗?”学生争先恐后地想替小猴纠正错误,就连平时讷于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小手。从此以后,类似的错误就很少发生了,因为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已经把课本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很有趣。

总之,童话能给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活力,给“无味”的数学知识裹上一层“糖衣”。新奇有趣的童话能让枯燥的符号变成快乐的精灵,让单调的数学知识变成丰富多彩的故事,赋“数学课堂”以生长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维国.童话数学,给数学课堂一颗“糖”——浅谈数学童话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2010(5).

[2] 吴卫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力的探究[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1).

[3] 张书芳.将童话贯穿数学课堂始终[J].新课程(小学),2011(2).

[4] 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