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突破口

2019-03-13 13:24雷春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阅读教学

雷春芳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拉近生活与文本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阅读与生活的相似点、困惑点、争议点、拓展点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生活化;困惑点;拓展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43-02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还要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此,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那怎样才能把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

一、从阅读与生活的相似点入手

其实,语文教材选文的许多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阅读与生活的相似点入手,巧设话题,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与课文描述相似的情境,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燕子》一课,燕子虽然很常见,但实际上认真观察的学生很少。因此,在教学时,在学生把课文读熟以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中对燕子的描写和你平时见到的燕子,在哪些地方相吻合呢?”这个问题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说:“我见过燕子斜着身子掠过的样子。”有的说:“我见过燕子‘唧的一声由这边飞到那边的情景。”当阅读的文本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对文本中的语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認知,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可见,从阅读文本与生活的相似点入手,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从学生阅读的困惑点入手

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候单靠对课文内容的反复朗读,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容易出现让他们感到困惑的地方。这时候,教师如果能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从生活入手,在学生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有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说说自己的困惑之处。在教师的鼓励下,有一个学生提出:“我们同学之间也经常互相赠送礼物,这些礼物让我们感到开心、快乐。可是,文中公仪休为什么要拒绝别人送给他的礼物呢?”面对学生问题,教师这样引领学生理解。

师:在同学之间互相赠送礼物,你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生:是友情,是对朋友的喜欢。

师:你们之间有利益关系吗?或者说同学送你礼物,想让你做什么?

生:没有啊,就是为了让朋友开心。

师:那文中别人送公仪休礼物也是这样的目的吗?

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大官,他们送他礼物,是想让他行个方便。

师:那你们觉得这样的礼物能收吗?为什么?

生:不能,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如果他收了别人的礼物就可能会违背自己的原则,为别人办事,就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无私了。

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可见,当学生阅读出现困惑时,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相关联的因素,引领学生层层剖析,理解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不光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三、从阅读与生活的争议点入手

教材选文所描写人物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有时候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阅读的争议点入手,引领他们多角度阅读文本,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结尾处中有这样一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在读到这儿的时候,学生有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争议。面对学生的争议,教师这样引领学生:“在母亲的眼里,其他孩子即使再优秀,你猜想一下,她会爱别的孩子胜过爱你吗?”学生很快答:“不会的。”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因为其他孩子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孩子好。”学生很自然地回答道。在学生初步明白这点后,教师再顺势问:“假如你是出门在外的孩子,你觉得外边的高楼大厦好还是自己的家好?”这样,从学生与文本阅读的争议点入手,循循善诱,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母亲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心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争议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知的,可以理解接受的生活入手,帮助学生搭建起沟通文本的桥梁,使学生触类旁通, 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从阅读与生活的共鸣点入手

学生是情感的动物,很容易被文本中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打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感受到文本所流露出的情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想在平时生活中,面对这种情景时自己会有何感受;然后再引领学生进行情感迁移,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感同身受。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虽然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但是学生仍然很难感受到母亲的付出。在他们眼里,母亲所做的一切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母亲的爱,教师以文中的“没想到”为媒介,让学生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为自己做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说:“家里一直被妈妈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我以为打扫卫生没有什么。可是,当妈妈让我整理自己的房间时,我没想到还挺麻烦的。”……这样,当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很快引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课堂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可见,从阅读与生活的共鸣点入手,引领学生展开阅读,可以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达到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五、从阅读与生活的拓展点入手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作者和编者智慧的结晶。这些文本,有的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有些通过优美的语句来表现主题,有的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明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入手,拓展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路花香》一文的结尾处有这样的描写:“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这句话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挑水工对破水罐的赞美。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更多生活的美呢?教师鼓励学生用“如果没有……哪……”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熟知的事情。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清洁工,哪来干净的马路呢?”有的……这样,不仅拓展了文本内容,而且学生也由狭隘的教材文本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熟知的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天地,增强语文课程的魅力。

总之,阅读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巧妙引导,以帮助学生搭建起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桥梁,全面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生活化阅读教学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