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支撑下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理念的几点思考

2019-03-13 13:24周华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翻转课堂数学教学

周华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学习,积极将新技术和新理念融合起来优化教学. 文章针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教师有关翻转课堂的一些误解,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数学教学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教学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新媒体技术与翻转课堂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其间发现一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误解,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具体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翻转课堂就是微课教学吗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影响也在向教学渗透,由此也就衍生出微课教学技术. 所谓“微课”,简单地讲就是微型课,这个“微”既可以理解为课堂之小,即学生是采用手机或电脑来进行视频观看,由此进行学习,这个课堂可以是在学生的家中,也可以是在学生坐车上学的途中,课堂之小不言而喻. 同时这个“微”还对应着教学内容之小,微课往往是一段小视频,是教师结合教学的需要,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展开教学讲解,由此录制成视频,并将其共享在网络上,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有选择的观看[1].

数学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和发展的基本场所,也是新技术、新思想与传统教学技术相互作用的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课堂”的定义也更加广泛,它是促成学生有效生成知识、提升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场所,课堂的存在不应该受到时间、空间以及方式的限制. 所以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微课横空出世,以更容易传播、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的方式匹配着学生的需要. 以上是微课技术产生的背景,其实也是微课产生的缘起,而微课技术的发展也让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有很多教师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等同起来,这样的认识是有所偏差的. 在笔者看来,微课事实上只是一项工具和手段,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转课堂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推动着翻转课堂在实践中的运用,但是微课始终只是一种形式. 而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对“教”与“学”侧重点的翻转,即以往的教学侧重于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切身体验和个性发展,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现在的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学”,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有效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微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上述转变的发生.

笔者认为,为了让翻转课堂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有必要精心准备微课视频. 所谓的“精心准备”,并不是微课视频的制作在技術上、在画面上多么精致,剪辑如何优秀. 我们所需要的微课视频应该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切入点,微课之所以“微”,它应该是浓缩过、筛选过的,如果教师录制一个45分钟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微课视频一般在五到十分钟为宜,其内容往往是针对一个教学难点或问题分析,教师不能过分求全. 作为翻转课堂的基本组成,我们在课前把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本就没有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微课视频百分之百地将所有知识学会,我们希望微课视频成为学生展开深度探索的引子,启发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迈出自己坚实的探索步伐.

微课视频往往是教师对重点内容的点拨,其中渗透着教师对数学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引领. 比如笔者在“与二次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研究”的微课制作过程中,就坚持简单、基础的设计理念,力图让微课内容成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推器. 比如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微课视频,我们不再着眼于知识的讲解,毕竟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有所认识的内容. 我们要在视频中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演变和发展,进而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对知识形成认识,同时也让他们的能力获得发展.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不能等同于微课教学. 教师制作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撑,只是翻转课堂的一项常规操作,要让翻转课堂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就必须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渗透有关理论,让学生得到切实而有效的成长.

学习任务单等于传统的导学案吗

为了让学生的预学活动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师一般都会制作学习任务单,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加精确地定位学习目标,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根据任务单的安排来衡量自己的学习状况,所以学习任务单是相当重要的. 也有教师认为,学习任务单就是以往所说的“导学案”,换了一个名称而已.

笔者认为,将学习任务单理解为导学案也有一定的正确性,它的出现的确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引导,但是笔者更倾向于将其作为导学案的进化和发展. 翻转课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因此教师更应该用与时俱进的思维来对学习任务单进行更新,相比于导学案,学习任务单不再停留于纸面文本,它应该与信息技术达成一种有机融合,让导学案所倡导的“自学、内省、评价”等基本目标更加透明而真实.

以往的导学案,教师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进而形成有关认识,而学生完成这些问题的关键手段就是内省. 这对学生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这种情形下将很容易陷入僵局,他们的预学活动会因此而终结,只有等到课堂学习时,他们才能得到老师的解释. 而且这个阶段,学生很可能彻底沦为被动的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2].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学习任务单应该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和开放性,即学生面对一些自己学习存在困难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发起求助,请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比如学生在对“二次函数”进行预习时,学习任务单上安排的任务存在一定困难,他就可以在QQ群中向同学或老师求助: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引起学生在QQ群上进行问题探讨,这样将使得学生的自学活动更加开放,学生也不再是单打独斗,他们也不再会因为一些问题而停滞不前,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点拨能够帮助他们破解认识的迷雾,从而让预习更加有效.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界的共识,我们希望通过学习任务单的引导,学生不但能够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同时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将由此而得到提升. 换言之,翻转课堂的教学任务一直都不是仅仅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习得,加深学生对数学方法和思想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成为我们推进翻转课堂实践的主要出发点.

意外生成等同于有效课堂吗

翻转课堂所对应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构建生成性课堂也成为我们的追求. 在日常的教学点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将“意外生成”作为“有效课堂”的标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较为狭隘的. 确实,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突如其来的一些想法,教师灵活应对,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巧妙的生成,这是教学智慧的体现. 但笔者却认为,意外生成的确精彩,但也不一定就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动作[3].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预学环节已经有了很好的互动和沟通. 借助便捷的网络系统,学生及时地把自己的问题反馈出来,教师则及时对学生进行在线评估和诊断,从而收获第一手资料. 换言之,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已经没有任何“意外”的成分,教师完全是打了一场有准备的战争,照方抓药而已. 这不能抹杀课堂“生成”的属性,只能讲生成已经不再是“意外”,但教师的处理将更具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也将因此而更加高效.

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及时跟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展开二次备课,将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这样的处理才能让课堂的时间花在所需要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运用相关技术和手段来武装我们的教学,从而让翻转课堂的实践得到有序推进,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适合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包东妹. 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J]. 中学数学月刊,2014(11).

[2]邱琼. 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J]. 福建中学数学,2016(3).

[3]沈威. 翻转课堂之于数学教学的适应性及其启示[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

猜你喜欢
新媒体技术翻转课堂数学教学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