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19-03-13 13:25张德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传统

张德云

语文课堂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阵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把握和创造机会,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下面,笔者将个人在日常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与途径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一、在教材解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对于教材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语言风格、感知作者情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课文讲解为契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例如,在学习《黄河颂》的时候,这是一首歌颂黄河的现代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黄河、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对于诗人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了让学生对于黄河的历史文化有更为透彻的感悟。同时,也让学生对于现代诗这种文学形式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搜集一些同样描述黄河的古诗词,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让学生通过古诗词阅读,不仅对于《黄河颂》这首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以黄河为“线索”,在这些古诗词中了解我国的文化发展“脉络”,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在课堂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新课标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文化、提升语言技能。基于此,教师应该以课堂活动为载体,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春》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写‘春联”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并将自己的感想以“春”联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全体同学说完自己的“春”联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分,选出“最佳‘春联”。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更好的“赏春”和“惜春”,也让学生把握对联中“对韵”和“对仗”的语言特色,实现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三、在课后作业中渗透传统文化

作业,既是对教学成果的巩固,也是对学习成果的延伸。为了拓宽传统文化的渗透渠道,教师应该对课后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在学习《阿长和<山海经>》的时候,《山海经》作为推動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在文中多次出现,相信学生也必然对于这本著作有着较强的好奇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阅读《山海经》中的章节,并概括文章大意,在每天晨读时间,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四、在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阅读材料的讲解,也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不断开拓知识眼界、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水平。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蕴含传统文化的阅读素材,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狼》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蒲松龄的另外一篇短篇小说《牧竖》,让学生针对这两篇作者相同、“主角”相同的小说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蒲松龄这位文学大家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对我国古代人的智慧和理念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五、在生活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

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感悟语言。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利用课后时间寻找适当的材料,以小组互助的方式,制作一个腰鼓,并尝试配合其他乐器进行演奏,编排一个以安塞腰鼓为“主旋律”的音乐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阅读学习成果,深化对于课文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音乐创作与表现能力,还使学生在课后实践中,了解以安塞腰鼓为代表的陕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形式,从教材解读、课堂活动、课后作业、课外阅读和生活实践等不同层面,广泛而深入地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作者通联:江苏海安市海陵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传统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