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夜空

2019-03-13 13:09夜子
当代人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光夜空

依依和晓海下火车时,是下午四点多,天气晴朗,有些暖融融的。晓海在这个小县城的车站口叫过来一辆红色的大发。

“去洼里高村。”晓海一边往车上放着一大堆书籍,一边拉着依依挤进车里。

车子一路颠簸开到了村口,晓海让司机师傅停车,师傅说:“看你们这么多书,挺沉的,送到家门口吧。”

“不用了,谢谢您。”

“不另外加费。”

“你倒是挺好心,但,我不忍心。”

师傅又说:“这怎么说话呢,告诉我往哪儿拐?巴掌大的小村,不用加油就到了。”

“槐树胡同。”

“饶了我吧。”司机师傅笑着就把车开走了。

晓海看着车后面的油烟,歪着薄薄的嘴唇坏笑了一下。“我住的地盘无人敢入,别说别村的,就是我们自己村的也没人敢从那里经过。”

“那你也饶了姐吧。”

“跟着我。”晓海示意了一下他的屁股后面,依依笑哈哈地跟着他走。村子边上的房子很矮,稀稀拉拉,仿佛没有人烟的样子。路旁有一堆堆的干柴垛。干柴垛旁边有几摊干得跟柴禾一样的牛粪。

他们拐进一个长长的胡同,胡同的右面墙壁上挂着许多小旗帜,至少有三十多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两边的土房子以及院墙破损不堪,墙壁剥落得很厉害。仔细看看那些小旗帜,依依发现里面分明有撕成布条的裤衩。

“如果这些是她心目中的旗帜的话,那些小裤衩就是殉职者。”晓海看出了依依的疑惑,继续说,“这些红红绿绿的小裤衩,是她从别人家院里的晾衣绳上拿来的。”

依依看了看四周,没有一个人,刚想问他说的是谁,晓海用手往里一指,“看见没有?她是我的左邻。”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个身穿大红上衣的女人,正在莺歌燕舞。她的双臂疾速挥舞,然后慢慢地静止在墙壁上,突然两只手又直直地伸向天空,呈现一个无限举高的姿势,脸也跟着伸了上去。她专注地仰视着,摆出美丽的姿态,仿佛正在等待摄影师咔嚓的那一声。

依依看呆了。那女人忽然一点点移下身子来,松松垮垮地坐在地上,墙上的土随着她的身子哗啦啦落下来。她双目紧闭,一只手在胳肢窝里狠劲掏了一把。然后一声尖利的高调溢出了她刚刚还在轻吟的浅唱。依依走过去,那个女人看看她。

白色风衣下是碎花的太阳裙,一副墨镜,使依依看上去有些神秘。女人扫了她一眼,便转过头去,继续自己的浅吟低唱。依依听出她唱的是河北梆子,很久没有听过了。女人把盘着的两条辫子弄下来,然后又盘在一起,她突然站起身跑过来,吓得依依往后退了几步。女人并不理她,径直冲后面的晓海奔去。

晓海歪着嘴一笑,手一摊,说:“我没带。”

女人伸手去掏他的口袋,翻了几个口袋,又去翻他的背包。晓海把背包给她,任她翻个遍,见什么也没有,女人就返身又去莺歌燕舞了。当她发出第二声尖利的高调时,她已经目光犀利地直逼到依依的眼前,恶狠狠地逼迫依依一點点往后退。

这时,依依心里猛然间恐惧了,仿佛自己哪怕有一点亏心事也会暴露无遗。正不知怎样才好时,那女人则返身回到她刚才坐过的墙壁下。夕阳正落在她的辫子上,一层尘埃渗透在她的发隙。

晓海护着依依,一前一后往家走。

“姐,你看,我是不是特像女的?”

“你可没那么荣幸。”

“我,是她唯一不往家拽的男人。”

“你太小了,也许。”

“不。十多岁的小男孩她都不放过。”

“她刚才跟你要什么?”

“药片。”

仅有二十来步,就到了晓海的家门口,老式的矮木门,黑色已经脱落得斑斑驳驳。依依摸了摸门帘吊,她小时候在奶奶家摸过这样的门帘吊,现在这样的东西已不常见,即便在这个村里也已有了几幢现代化标志的房子。

依依随晓海进了黑洞洞的小屋。

屋里的苔藓气息着实呛了她一口。晓海爬上土炕,打开窗户,外边清澈的凉风流了进来。柜上放着一台银灰色的电脑,这是屋里最鲜亮的物件。

“这是在外面的那两年挣的,我用它写东西,写完后拷在U盘,然后拿到城里的网吧去,发给刊物,同时收发一些邮件,这台电脑保留了我和外界的联系。”

“你们没有网线吧?”

“没有。我刚往家搬电脑的时候,他们说,这家伙不定什么时候就爆炸了!”

“你是怎么想起写东西的?”

“开始是为了我母亲,四岁时母亲就让我写诗,她给我买了一大摞唐诗宋词,后来是为了更痛苦,再后来是为了不干活儿。”

屋子里的光线有些暗了。

两个人都有些累,说着闲话就坐在炕沿上歇着。噔噔,院子里忽然有了动静,很快跑进一个人来。她的脸红得很鲜嫩,头上冒着热气,见屋里有生人,就急忙扭过身子跑了。

“哎,这不有人敢入无人之境嘛。”

“她呀!例外。”

依依瞬间明白了,这个女孩儿是急着来见他的,就说,快去看看,我正好休息一会儿。

晓海羞涩地走出去,刚开始是慢腾腾的脚步,后来远了倒动静大了,跑起来了,依依笑了。这时手机彩铃响了,她收到冬梅的短信,“到了晓海的故乡了吗?”

冬梅是依依的朋友,昨天是她们两个和晓海的第一次见面。这次见面是由一家刊物组织的。当冬梅听到晓海说 “我的故乡不要我,我紧紧抱住它,它也不要我”这句话时,忍不住偷偷地流了泪,她看似粗心大意,但是有一根神经极其容易被挑动。

依依给冬梅回复了一条短信:“真正抵达他的故乡几乎是奢望。”

她起身去看挂在墙壁上的一个相镜子,镜框里有一张旧得发黄的黑白照片,一个婴儿和他的父母,很显然这是晓海的全家照。晓海伸着一只小手仿佛在抓什么,他长得很像父亲,父亲在他才四岁时就病逝了。

这时,屋子很静谧,突然从外边传来一声尖叫。尖叫后有另外的一个人在破口大骂。“你这个死疯子,敢跟老娘作对?滚,滚一边去!快点。”她的话一落地,那个尖叫又起来了。两个声音此起彼伏,像游戏一样追逐在一起。

“你哪来的这么大劲儿,干这讨人嫌的事。弄这么个破麻袋,还不如你脱光了躺在这里。”

“哎——”尖叫声又扬起来了,充满了爆发力。

“你挡得住谁?好狗还不拦道呢。要不是刚才看见晓海那兔崽子跑那边去了,请老娘,老娘都不从这里过。这个兔崽子非愿住在这里。”

“哎——”

“快滚回屋去,天快黑啦,天快黑啦!”

依依悄悄走到门口,一个高个子的中年妇女嘴里嚷嚷着,脚步匆忙地向胡同的南头走去。

等依依转过头看左边时,一个正在往外洒着土的破麻袋,歪歪扭扭地被拖进那个疯女人的门口去。

依依独自走出晓海的家门,村子里很寂静,偶尔的狗叫声虽然很远但很清晰。她顺着疯女人家的反方向溜达起来。这个村子不大,走了十多分钟就把村子抛下了。她想,不能再走了,迟疑了下脚步,不知该去哪儿。忽然她发现,就在她站立的西边,有红红的一片光。

它们弥散得像刚刚落幕的晚霞,这已经是夜晚了,那片光绝对不是霞光。她喜欢美,喜欢唯美的美,喜欢荒凉的美,但是她不喜欢堕落的美。那片光是沉没的堕落之美,这是她无来由的第一感觉。

她有了一个新发现,这个村子实际是空心的,刚才的狗叫声就来自红光的地方。那里离这儿也许还有两里地的路程,她朝着被红光照耀的夜空走去。

越靠近红光的地方,越令人心生不安。依依浑身开始燥热,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她小时侯有过这样的灵异,比如在出现一些令人恐惧的东西之前,她就有这种燥热。

她停住脚步仰望天空。

这时的天空已经不能称其为天空,它像红色的纱幔,又像涂抹的血液,那红色越看越深。无底的深,无底的红。它完全失去了天空的特征,更没有夜色的品质,它笼罩着任何事物的本来面目。红得诡异,红得令人战栗。这是没有夜色的夜,没有黑暗的夜,没有止境的夜。她猛然想到沦陷在战火中的夜晚。

“你的家乡最触动人的是什么?”在火车上时,依依问晓海。

“你们家乡的夜空是什么颜色的?”

“那还能出来别的颜色?”

“我们家乡的夜空是红色的。”

依依笑:“不会吧?别跟你姐瞎忽悠。”说话间,她看到晓海的眼神躲开了,整个脸色有些恍惚,似乎一下子进入了她所看不到的地方。

“新鲜吗?”

“红色的夜空?说说怎么回事。”依依心想,这孩子,嘴一动就是诗。

“去了就知道了。”

单是他们家乡的水,就让依依惊讶了。一条黑色的河流经过村子的东边,它会像夜一样浸入村子,然后淹没房屋。没想到又来了个诡秘的夜空。

现在,她的头皮开始发紧,后背像是猛然生出一股阴风来。胡思乱想之际,还真有一个红光下的黑影从她的身边跑过。这是一个长头发的男人,步伐矫健,像氫气球一样向着她来时的方向飘了过去。这是,一个人,活生生的人。

她的心里舒了一口气,红色刚才给她的阴影稍微减去了一半。她没有任何想法地往回走,走过空空的小村,狗的叫声更加遥远了。

在她返回槐树胡同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在左边几百米的地方,有一个黑影在那儿晃动。她抑制不了好奇心,向那边走去,心里有些紧张,但不是很害怕。等靠近了一些,她看出来了,那个黑影,在垫路。

她马上想到,这个黑影,肯定是晓海的右舍。

晓海说过他的右舍,时常要把一条道路垫上一层厚厚的石屑,那条道路将一条黑色的河流与村庄隔开,但它一直下沉,据说这个村子是采煤塌陷地。晓海和现在的村民都没看到过采煤的人,自从他们的房屋被水吞没后,才猜测是他们的祖先在村子附近开采过煤矿,但对这个说法有的人表示质疑。大家懒得去争执事实的真相。

依依看着晓海的右舍在那里垫土,忽然伤感了。这条路在塌陷,这个村在塌陷,他的努力是让人落泪的。大家只能停留在填垫和重建,她又开始同情了,并且大胆到要同情人类了,人类是多么令人同情的动物。

来时,依依背着红色的背包,走在一米八三的晓海旁边。他的身体像长得很快但营养不良的大树。天下着小雨,细雨中,晓海低过头来看依依,依依觉得他忧伤的眼神让人同情。她知道自己的同情也是一种病,同情表面上看似善良,但有时也是出于自己的优越感。虽然觉得自己不应该滥用同情,但她还是不由自主地对他施与了微妙的同情。他意识到了温暖,但是同时也意识到了那讨厌的同情,他认为同情比白眼还让人恶心。

依依察觉了他微小的冷淡,像潇潇风雨般渗进衣领,她穿了两件厚衣依然冷得哆嗦了一下。其实她很想把自己的外套给他,他只穿了件短袖的T恤,但是她控制住了自己,他一定不要。

依依跟随晓海来这里,可以说是因为他说的那句话,“我的故乡不要我。我紧紧抱着它,它也不要我”,也可以说是因为自己最近很苦闷,不知道辞职后何去何从。她决定来,不知道晓海会不会感觉她这人做事太突兀。

依依回到槐树胡同,这个胡同收拢了一些夜色,但仔细去瞧,天空中依稀有些红晕。那是红光影射过来的,但如果不知道细情,是很难发现那点红晕的。胡同那面墙壁上的小旗帜一个都不见了,到处是装满黑暗的小窟窿。

在依依停下脚步的这会儿,院里传出那个女人的吼叫。她在哀求,急切地哀求,声音尖利地灌满了周围。她的声音几乎让人相信,在她的面前一定站着一个始终保持沉默的人。紧接着,她的哀求忽而变为狂怒,像寒冬里偷去人体温度的风暴。

依依觉得这声音来自悠远的朝代,它们越过空旷的黑夜,带着银色的武器,插到月光中,一点点击落夜的光辉。

她想,这个女人一定是光着脚,跪在冰凉的土地上,用声嘶力竭的痛喊,忏悔着,指责着。这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已经变为她的快乐,她因此而活着。

依依回到晓海的家,一进门口,晓海正往外走。

“你去哪儿了?”晓海问。他脸上的肌肉往下坠着,沉郁得像挂上了冰凌。

“转了一下。”

“等我一会儿。”晓海继续往外走,然后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要不,你跟我一块去?”依依跟在他的后面。

他们走进那个女人的屋子。

女人光着脚,跪在窗台上,整个窗口上插满了小旗帜,胡同墙壁上的小旗帜都被插在了这里。

“她每天天一黑就把它们挪进来,这样,就挡住了窗外的夜光。”

女人根本没有觉察到他们的到来,一心挪移着小旗帜。当她发现一个地方能够透进一点光时,就用别处的一根来补充,如此反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有时她很安静,有时很哀痛,有时抱怨,有时愤怒,有时高兴得像个孩子,她很忙碌地在修补这个一米见方的小窗户。

“她会整夜这样,做个不停。”

“她,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她怕见到夜晚的红光。”

“她晚上不出去吗?”

“天一黑,她就躲进来,用这些堵窗口。”依依环视了一下屋子,屋子里只有这一个窗口。

晓海把手中的两个药片递到女人面前,她惊异了一下,然后兴奋地拿过去,一把捂在嘴上。晓海顺手把刚给她准备好的一碗水送过去,女人早已咽下去了,她把水推开,继续挪移小旗帜。小旗帜很干净,它们显然已经被女人清洗过。

晓海冲依依打了个手势,示意该走了。

“她一会儿就会安睡了,没有这两片药,她会整夜整夜不睡,人不睡觉,是承受不住的。”

“她其实,长得挺漂亮。”

“当然。否则哪会有这样的命运。”晓海转过身,对着依依说,“最苦的是我的右舍。”

“我刚才看见他了。”

“他曾经和这个女人很要好,那时,他们还年轻。”晓海见依依没有要走的意思,索性也停住脚步。“他经常去垫那条大路,大路垫得像高出来的小桥,因为女人离这条河住得近。后來,全村的人都搬到村子西边去了,也就是夜晚有红光的地方,当然那时还没有红光。只有我一直没搬。”

依依坐在女人的炕上,看着女人忙碌的背影。

“后来,新地方的村里,来了一个客人,据说祖辈跟这里是亲戚,大家盛情款待。这个客人博学多识,风趣幽默,并且,后来再来做客时,会捎来许多大家没见过的礼物,小孩子的食物,大人的衣服。他一来,大家就像欢度盛大的节日。他成了核心人物,大家愿意把自己交给他来策划,姑娘们几乎都暗恋上了这个男人。”

“有一天,他们两个碰见了,一见钟情。他说,为了她,他会让这个村庄见到新的天日。随后,她在他新创建的工厂任职。从那天开始,村里的夜晚变成了红色。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村子,立刻活跃了起来,大家风风火火地创造着迷人的景色。”

晓海歪了歪薄薄的嘴唇,笑着说:“她有时会返回老村取些东西什么的,我发现她的脸更红了,像是那边夜空的颜色。我承认我是个恶毒的小少年,喜欢把别人认为好的东西往坏处想,我那时就猜测这个女人已经开始在脸上腐烂了,早晚有一天会腐烂到心里。”

依依看不出女人的年龄,但知道她的青春已经深深隐进尘埃。她不知道这个女人到底经历过什么,得到过什么,失去过什么,期望过什么,有过什么样的痛苦和快乐,但是,现在,她,需要的仅是两片药。两片药即可让她心满意足地熟睡。

身旁的晓海似乎只保留了一个行走的影子,他轻得简直没有一丝动静。她想,他的心思这会儿肯定还在那个“噔噔”的女孩子身上。

“你女朋友吧?”

“我哪有女朋友。她娘才不会让她嫁到我们村来。”

“你们不是一村的?”

“她是红光西边的那个村的。”晓海用下巴示意了一下方向,远方依然红光弥漫,这边的夜色已被浸润成了淡红,他的目光仿佛已经穿过了红光的那面。

“她娘说,闺女嫁到这边来,不知哪天睡着睡着觉,就沉到水里去了。”

“那你可以搬到那边去啊。就是大家搬迁的那个地方。”

“这里是我的故乡,它虽然在下沉,但它依然在。而那边……”他吐了一口长气,“更让我恐惧。”

“再说,我是村里挨白眼的人。”

“那你为什么不在外边坚持一下呢?”

“在外边的那两年,我整个人开始变得麻木,机械,不停地忙碌,虽然挣到了一点钱,但活得没有一点感觉。”他抬了一下头,看着远方,“而在这里,至少,我还可以痛苦。”

依依觉得这孩子挺有语言特点的,他的口语有些书面特征,以前她有一个写诗的朋友也喜欢这样说话。

“不搬过去,你母亲同意吗?”

“她一让我搬,我就耍赖说,到了那边我就写不出诗了。”晓海看着远方忽地笑出了声,“我娘就怕我写不出诗来。可有时她又后悔,对我说:‘你都二十一了,还没人提亲,人家别人,孩子都老大了,我让你写诗写错了。”

晓海的诗歌中有一种凄美,她看得出这男孩的悲观是骨子里的,不过一旦他自己的内心生发了希望,那一定是扎过根的,是悲观之后的乐观。

依依感觉到身上有点冷,天上的几颗星星像微型的小手电,在红光里发着淡薄的亮。她想,这几颗小而微弱的星星让人充满了敬意,它们在天上悲悯地观望着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误解生活。

而夜晚藏匿了许多真理,它是一些星星身体里的骨骸。是一个人走在一条路上,偶尔拾起的一片落叶。你只能走在去往它的路上,如果失踪也是常有的事。她想到自己,刚刚辞掉安逸的工作,要到异乡去过漂泊的生活,她想,也许这仅仅是制造了一个令人心酸的小小事件。

“她终究还是去了那片红光的地方。”晓海有点自言自语,好像被巨大的悲怆击中了头部,他的头无力地低垂着。

“她娘不懂,她们相信了那张保险单,但是保险单,只能保证金额,不能担保性命。我知道,她娘和好多家长一样,相信了他们出示的巨额赔偿,但是怎么巨额也不能替代安全系数。何况那些巨额在他们的手里仅是九牛一毛。”

“你想得太多了。”依依想安慰他一下,但她自己都觉得这话说得又空又没用。

她知道晓海言语之外的忧伤,他没有权力和能力阻止女孩的冒险行为,以及和女孩一样奔赴那片红光的少男少女,他们被那里诱惑了,或者更多的是他们的家长。他们多是顺从父母的乖孩子,孝顺,以顺为孝,这里的人们一直以顺从为美德。晓海的母亲跟别的家长不一样,她自己去了,坚决反对晓海去,而晓海也根本不想去。她不顾晓海的强烈反对,加入了年轻人的行列,她负责在那里烧水做饭。

依依走不惯夜晚的村路,好几次险些摔倒,晓海走起来则像走在柏油马路上一样平实。他一边适时地扶一下依依,一边笑着说,“哪里有坑,有洼,我都特清楚,你放心地走。”他们两个不知不觉地走出槐树胡同。垫路的长发男子恰巧正回来,他提防地看了依依一眼,低声问晓海:“她睡了?”晓海嗯了一声。那人又说:“你走的这几天,她都没睡。”

晓海说:“我托付过你,给她每晚送两片药去。”

那人叹口气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会。”

“你这是何苦,守着,但是不见。”

长发男子在朦胧的月光下显得很英气,依依见过很多漂亮的男子,但是英气的男子并不多,男子加快了脚步回家去了。

“他是那个女人疯了之后才搬回来住的。”晓海看着他的背影说,然后扬起胳膊,指着那边的黑水河,“那儿,就是我出生时的家。”

黑色河水在月色中泛着白光,依依似乎看到了它们暗藏的那股邪恶力量。

“我记得很清楚,我家的房顶在水的下面,房顶上有几根草飘在水面。”

他们两个走得有些疲了,就坐在村西边的小石头上休息。

“说实话,最初,我经常一个人对着红光的夜空发呆。那时,我觉得,这红色的突然出现简直是一种神奇。想想看,我们这里一直是黑色的夜,黑色的河流,黑色的困苦,黑色的梦。”晓海用又瘦又大的手系了系松开的鞋带,他的脚很长。“它甚至是我的希望,那红色的激动,隐隐的,至今我还记得最初的感觉。”

“那后来呢?”

“当你深入了某些具体的根源之后,了解了它的实质,就会对事情做出新的判断。因此,愿望变成了失望,甚至是绝望。我知道,红色的夜空,让我失去了梦。”

“那个女人怎么回到槐树胡同的?”

“她开始是因为情感,那个制造红光的核心人物放弃了她。其实核心人物很爱她,只不过腻烦了女人的劝告,或者说是害怕。她是个聪慧的女人,眼光看得遠,话就说得狠,从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他。他觉得她是祸水。所有的人都在赞美他,处处给他开绿灯。而他最爱的人,却在身边质疑他。”

“那她,怎么变成现在这样了?”

“问题是,她爱他。”

“她是不是有抑郁症,以前。”

“有些,大概有遗传基因吧,听说她母亲活着的时候就很怪异。”

“分手后,她就搬回到这里来了?”

“开始搬到槐树胡同的时候,她故作欢笑,整天唱啊,笑啊,逢人便谈笑风生。”

“那就是危险的分裂了。”

“后来,她就卖自己。”

“再后来,她就买别人。”

“买别人?”

“她疯了之后,有的人可怜她就多少给她点钱,但更多的是,她非拽着人家来,人家不来,她就追着给人家钱。”

依依听到旁边树木的叶子哗哗地响了一阵,很快,风就过去了,周围又恢复了寂静。远方的狗叫声很清晰地传过来。

“她卖点破烂的钱,就给男人。”

“你的那个右舍是怎么回事?”

“她和核心人物好了后,他就退了出来。等到后来她卖自己和买别人后,他就一直守在一边,离她远远的。也许因为躲闪得恰到好处,也许她的眼里早就没有了他,也许更珍爱旧情。反正她没有卖给过他,也没有买过他,他们没有见过面。就这样,我们三个不正常的人就守在了这儿。”

依依的手机响了一下,是冬梅的短信。“依依,我的《半个月亮》终于收笔了,我要大睡三天三夜。”现在是凌晨一点十分,她回复道:“夜猫子,静养几天吧。写这玩意儿挺伤身体的,多睡,多补,美丽如初。”冬梅的这个长篇小说写了将近两年,依依打心眼里为她松了一口气,这个过程可以暂告一段落了。她知道,不久冬梅会继续往前走,文字已是她生命的一种方式。

晓海推了推小巧的眼镜,笑着说:“冬梅姐写东西很认真,哪天我认真了,也弄个小说写写。”

“诗人写小说肯定不会太差,我喜欢诗性的小说。”

“刚才,我娘追着质问我,那些诗是不是抄的?”

“为什么?”

“村里人都这么说我,说我懒,不干活儿,靠着抄点东西骗稿费。”

“你母亲信吗?”

“小时候把她糊弄怕了,她怕我又耍花招,让我写东西老实点。”晓海歪着薄薄的嘴唇笑着说。“我5岁时,模仿唐诗写诗,在交给她的作业本上,写满了对她的怨恨。每次娘拿着我的作业,就像在街上捡到一筐玉米一样高兴。有一次,她拿给村西头的邱大爷去看。邱大爷看了后,拈着白胡子笑着说,这小子真坏,这小子真坏。母亲回家后拧着我的耳朵让我大声念。但是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念出来她也听不懂。”

“你不干活儿?”

“我不愿干,但还是干点儿,他们说我是闹着玩的干活儿,是不下苦力的。娘却从来不指望我干活儿,她严肃地对我说,‘你只管写诗。”

“喔,伟大的母亲!”依依用夸张的语气说。

“不知道为什么,她一个字也不认识,就是认上诗了。我给家里搭补的那点稿费,你知道的,少得可怜。”晓海低下头,用手指在地上乱划着。“她在我四岁时就守寡,用后半生塑造我的人生,她易暴易怒,反复无常。”

他抬起头,问依依:“你困不困?”

“不困,在这样的夜空下,难有睡意。”

“本打算给你找个睡觉的伴儿,可……”

“你是说那个女孩?”

“是呀,但是她今晚上夜班。”

提到那个女孩子,晓海的语气里既有兴奋又有忧郁。

“她,骨子里有一种纯净和善良。”

微风吹过来,但是一点都不凉,他们聊了很多。这么多年来,晓海还没有可以说这些话的人,因此,一些话就像早已打好了包,只等这一刻展开它。

和依依的交流,使他觉得自己在去往“窄门”的路上,遇到了一盏灯,尽管这盏灯也是孤独和微弱的,但毕竟有了温暖和相通的愉悦。依依更多的是倾听,她向来喜欢倾听,她有一双倾听的耳朵,能听到人们内心最孤独和最脆弱的灵魂。她觉得,晓海在成长的路上,她也是。一个人在某个阶段会有自己的一个认知过程,并不需要什么断语,只管往前走便是了。

就在他们稍微一个沉默的间隙,一声巨响爆发了。

他们眼前红色的夜空,更加红艳了。

依依骤然站起来,循着声音望去,红光的那个地方,出现了滚滚的浓雾,红得更红,黑得更黑。

晓海没有动地方,他捂住双耳,枯瘦的双肩耸动着,好像被什么东西逼迫在那里。

几片宽大的叶子飞舞着,落在他们的脚下。远处的狗叫声停息了,一声女人的尖叫,真真切切地响彻天空。天空像红色的雨水一样倾泻了下来。

(夜子,河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八届至第十二届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刊于《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入选2008年度、2010年度《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诗歌精选》等。中篇小说《田园将芜》《化妆师》分别荣登“2010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和“2015年度河北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味道》获“2012年中国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出版诗集《我消失。或者还有你》《弧线》,小说集《白色深浅》。)

编辑:耿凤

猜你喜欢
红光夜空
红光治疗仪应用于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天外来客——流星
尊严
为什么清晨和傍晚会有彩霞
国庆夜空
夜空之谜
在夜空下说爱
点阵激光联合红光治疗色素性疾病或痤疮印迹
The 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assisted Teaching to English Reading Clas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夜空中最亮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