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合情推理,加速知识发现

2019-03-13 13:24高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践体验合情推理

高君

[摘 要]合情推理是发现知识、提炼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发现规律性知识的同时进行推理,并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在预测可能性问题时进行有效推理,以便学生快速发现数学知识。

[关键词]合情推理;实践体验;知识发现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71-02

有位学者曾说过:“学生离开学校一、两年,很快就忘记书本里的知识了。而与学生终身相伴的是数学精神、数学思维、研究方法和推理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小学阶段就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知识,而忽略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的传递,那么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析和思考问题,使其产生联想,并展开推理,从而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推理中变得坚实。

一、在发现规律性知识时进行推理

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的运用上。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身于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的研究中,从而推理出所学知识的本质。

[“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片段]

师:你有什么办法算出积木A比积木B大多少立方厘米吗?

生1:应该先测出或算出这两块积木各有多少立方厘米。

师:你会测出积木的体积或算出积木的体积吗?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2:积木的体积可能与积木的长、宽有关系。

生3:不对!积木是立体的,它的体积应该和长、宽、高三者都有关系。

师:有道理,是什么关系呢?先测一测积木A的长、宽、高,再想办法测一测它的体积。

(学生测出积木A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高2厘米)

生4:看到测量的结果,我突然有一种想法,可以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和积木A一样大小的长方体,这样不就能算出积木A的体积了吗?

师:很好,试试吧!

生5:一共用了40个小正方体,所以积木A的体积是40立方厘米。

师:很好!能用这个方法计算积木B的体积吗?

生6:积木B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和积木B一样大小的长方体,一共用了36个小正方体,所以积木B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

师:经过两次实验,你能猜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生7:我认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猜想是创新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具体计算积木A、B体积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具有指向性,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時,教师设计猜想环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合情推理寻找依据。当学生测量出积木的长、宽、高后,很快迸发出灵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出和积木同样大小的长方体,以此来算出积木A和积木B的体积。这样的学习经历为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后力,更为学生今后研究数学思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在预测可能性问题时有效推理

“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习资源创设游戏、猜想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活动过程的观察、思考和提炼,进行合情推理,从而有效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加速知识体系的构建。

[“商不变的性质”教学片段]

师: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解题,你们有什么新的思考?

生1: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200÷70”时是不是也能用啊?因为20÷7=2……6,所以200÷70=2……6。

师:这种推断有道理吗?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一下。

生2:不对,用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去验算是不对的,2×70+6=146,而被除数是200。

生3:在“200÷70”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是“20÷7”中的被除数和除数的10倍,商是不变,但余数应是6的10倍,所以200÷70=2……60才对。

师:那再算一算这道习题,20÷7=2……6,则(20×5)÷(7×5)=( )……( );(20×7)÷(7×7)=( )……( )。

生4:(20×5)÷(7×5)=(2)……(6×5)。(20×7)÷(7×7)=(2)……(6×7)。

生5:我认为,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时,商不变,而余数会随着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或除以几,也就是说余数是变化的。

师:他的推理有道理吗?自己出一组习题去验证一下。

学习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想是学生进行合情推理的根本保障。案例中,教师一边让学生自主计算、探寻规律,一边质疑问难:商不变,余数是不是也不变?如果余数是变化的,它会怎样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猜想、类比和归纳中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当学生再度用具体的算式去验证这些问题时,学生的学习水平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当学生的猜想、推理得到证实时,证明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成效,他们的推理意识得到强化,推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在选择问题解决路径时灵活推理

猜想、检验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也是学生积累知识、获取经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猜想和检验去解决问题,从大量的数学现象中发现规律,并做出合情推理,让学生的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假设问题的策略”教学片段]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出示一道有趣的习题,请同学们好好思考哦!植树活动中,星鸿小学有100名师生去种树,老师每人种3棵,学生每3人种1棵。最终他们一共种了100棵树,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

生1:根据“老师每人种3棵,学生每3人种1棵”,我猜想学生的人数是3的倍数,要不然没法完成任务。

生2:应该假设学生有99人、96人、93人……

生3:这样太麻烦了,我们先选定一个数进行尝试。假设学生有90人,老师有10人,可以算出师生一共种了90÷3+10×3=60(棵)树,这比100棵少,说明学生的人数多了,老师的人数少了。

生4:对!那可以假设学生有60人,老师有40人。40×3=120(棵),不行,多于100棵了。

生5:我认为学生的人数一定小于90,大于60,那么就有87、84、81、78、75、72、69、66、63这几种可能了。

(学生经过一步步验证,得出结果)

生6:老师有25人,学生有75人。75÷3×1+25×3=100(棵),这个答案符合题意。

让学生经历猜想、检验、修正等探究活动,是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方略,更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与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措施。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就是最好的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猜想,让学生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猜想,逐步修正思路,从而使知识的本质在合情推理中得以揭示。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使数学思想深植于学生的脑海里;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猜想、合情推理的能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活力,富有生机。

(责编 黄 露)

猜你喜欢
实践体验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几点思考
合情推理回归,让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更上西楼”
有效运用合情推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例谈对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认识
人格教育: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