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青环保协会——高校环保NGO个案分析

2019-03-13 13:01乔永平吴宁子郭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校

乔永平 吴宁子 郭辉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高校环保NGO是中国环保NGO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京林业大学牧青环保协会是众多高校环保NGO的一员,成立于高校环保NGO发展的高峰时期2001年,主要活动包括环境教育、绿色寝室、环境调查等,目前仍存在成员流动性大、资金缺乏、专业性不足等问题,但同时也是社会环保NGO的人才摇篮。

关键词:环保NGO;高校;牧青环保协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3-0155-02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时代,对于如何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环保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组织化的渠道和载体[1]。高校环保NGO是中国环保NGO重要组成部分,乔纳森·施瓦兹(Jonathan Schwartz)曾将中国的环境NGO分为三类: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GONGO)、草根非政府组织以及大学非政府組织[2]。由中华环保联合会进行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我国环保NGO90%以上力量发育在政府部门发起组建的环保NGO和学生环保社团中[3]。2000年前后随着环保意识在高校的普及,高校环保NGO总数已超过1 400家[4]。本文将以南京林业大学牧青环保协会的个案为例,分析目前高校环保NGO的生存状况。

一、基本概况

1.发展历程。2000前后,是高校环保NGO成立最密集的时期。南京林业大学牧青环保协会(简称“牧青社”)就是其中之一。牧青环保协会成立于2001年10月13日,是南京地区较早成立、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类社团,现二级挂靠于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团委。牧青环保协会的成立流传着一个经典的“公交车故事”。第一个地方性大学生环保社团沟通平台——绿石的核心成员黄真平在公交车上听坐在前面的女孩与朋友聊天,谈话间表示对做环保很感兴趣,于是便主动与其交流并建立了联系,同年10月南京林业大学牧青环保协会正式成立。

2.组织定位与活动宗旨。南京林业大学牧青环保协会以“教育自己,影响别人,踏踏实实,从身边做起,绿化生活”为宗旨,以建立“大学生绿色社区”为目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生态环境保护的平台,增强大学生对于生态环境恶化的忧患意识,提高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与义务的认知。通过系列活动,使大学生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地球公民,使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互相影响,互相感动,互相鼓舞,彼此真诚地携手,立足校园,逐步改善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

3.组织结构。南京林业大学牧青环保协会在理事会下设宣传部、外联部、项目部和办公室。最高权利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由会长、副会长、项目部及办公室的负责人组成。会长由协会成员自荐,经协会理事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可连任,最多不超过两年。会长代表理事会发布决议,协调各部活动,是协会的发言人。副会长1名,由理事会推荐,经协会全体大会选举产生,副会长负责日常工作,会长、副会长之间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分工,彼此制约,相互协调。

4.人员构成。南京林业大学牧青环保协会为会员制社团,协会面向全校,招收本科本,专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每学年全校统一招收会员的时间招收新会员,平时申请加入社团可自荐也可有协会老会员介绍加入。正式成员每1学年开会3次,三周内必须进行会员注册,每半年审核1次,否则取消会员资格。牧青环保协会会员分正式会员、荣誉会员与名誉会员。正式会员指自愿加入牧青环保协会,符合会员标准的在校师生。荣誉会员指入会两年以上,积极参与协会各项活动,对协会有一定贡献的会员,在每年换届后由新一届理事会讨论决定。名誉会员指有意愿加入牧青环保协会的非南林大人士,个人申请需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二、主要活动

高校环保NGO立足校园但又不局限于校园,积极从事环保相关的活动。

1.绿色寝室。每年3月初、10月末,为迎接植树节和宿舍美化大赛,牧青环保协会推出绿色寝室活动,其主旨是提高校园,尤其是学生寝室的绿色覆盖率,增加学生寝室的植物数量,吸收学生寝室辐射和污浊空气,提高学生寝室的空气清新度。该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用废旧书本兑换本小盆栽来实现。本协会运用各种方式获得的资金事先订购一定数量的绿色小盆栽,每种盆栽按照不同的价位,需要不同数量的废旧书本来兑换。通过这一活动,既回收了学生手上的废旧书本,又美化了学生寝室活动,更主要是通过这一活动向大学生宣传了环保理念。

2.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一直是高校环保NGO最核心,最长期也是比较擅长的活动[5]。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正确的理念不可能有恰当的行动[6]。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开始培养,所以牧青环保协会一直致力于进行小学生环境教育。作为协会的常规活动,自成立起一直与南京林业大学所在社区的南京市锁金第二小学进行长期合作,每隔一周去为小朋友们做一次义务环境教育,目的就是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2011年,本协会还与必胜客合作,参与了必胜客绿色小超人的活动,分七个主题为小朋友们传授环保知识。

3.水果贺卡。贺卡多数都是用木材做成的,每年节假日,尤其是圣诞节的时候,都会有成千上万的贺卡被寄出,也就意味着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有大量的树木被砍伐,森林被破坏,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生态环境。我们可能无法一下子让全世界禁止采伐森林,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此,每年圣诞节前夕,牧青环保协会在校园内召集环保人士,用水果代替贺卡,送给想要赠送的人,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节约木材资源,保护森林资源。

4.环境调研。这是牧青环保协会与中国环境促进会的长期合作项目。每年9月份,中国环境促进会都会分配给牧青环保协会不同的调研项目。牧青环保协会利用身处江苏省会南京的地理优势,组织本协会的会员,按照北京环境促进会的统一要求,深入南京的城市和乡村,进行环境问卷调查,为全国的环境调查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5.到流浪动物收容所做义工。牧青环保协会和南京郊区的流浪动物收容所也有着长期合作项目——流浪动物收容所义工。作为环保社团,牧青环保协会也一直关注着流浪动物,每隔1个月,就会组织一批义工,为流浪动物收容所里的小动物们喂食、洗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协会也积极为流浪动物收容所筹资,为收留更多的流浪小动物而努力。

三、高校环保NGO 发展面临的瓶颈

1.成员流动性大。相对于社会环保NGO,高校环保NGO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成员流动性极强。大学生一般四年毕业离开大学校园,受到学生毕业离校的影响,高校环保NGO的成员不可避免地具有高流动性,从而使得自身发展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不仅如此,大部分高校环保NGO负责人由大二或大三学生担任,大一新生刚入校不可能担任负责人,大四学生忙于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为了协会的延续性也需要培养接班人,所以大四学生基本不再担任负责人。负责人任期短,刚刚经过一两年实践,成熟有经验就又离开,这种成员高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环保NGO的发展成效。

2.资金困难。另外一个制约高校环保NGO发展的瓶颈是缺乏资金的支持。环保NGO扎根高校,但是高校学生社团众多,环保NGO只是众多学生社会的一个,高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对学生社团的支持本身就比较有限,而且多集中于能迅速扩大学校影响比较实用的一些学生社团,比如英语协会、音乐协会等,环保NGO属于小众团体,很难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获得的资金极为有限。同时高校环保NGO由于各方面原因向校募集资金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高校环保NGO的发展。

3.专业性不足。高校环保NGO的成员主要是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开展较为深入的专业的环保项目,大多数流于环保知识竞赛、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捡拾垃圾等浅表性活动。虽然也会对一些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交一些调研报告,但并不会对相关政府部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四、结语

虽然诸如南京林业大学牧青环保协会之类的高校环保NGO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瓶颈,但也正是因为其成员的高度流动性,在成员走出高校,走上社会时把环保理念带到了各行各业,高校环保NGO成为许多环保組织和行业的人才摇篮和发源地,为社会环保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人才。

收稿日期:2018-08-19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生态哲学的高质量发展‘江苏方案研究”(2018SJZDI026);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专项研究课题“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研究”(2018YB02)

作者简介:乔永平(1972-),女,江苏东海人,教授,博士,从事生态文明研究;吴宁子(1995-),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郭辉(1974-),男,陕西西安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环境伦理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乔永平.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系统的构成研究[J].生态经济,2015,(11):180-184.

[2]  徐凯.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研究:现状与问题[C]//郇庆治.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实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239.

[3]  赵素兰.NGO:环境保护运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J].社科纵横,2007,(7):44-46.

[4]  吴昊亮.绿色年轻人——中国大学生环保社会十年史记[C]//汪永晨,王爱军.守望:中国环保NGO媒体调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412.

[5]  郭紫薇,郭辉.环境教育的缘起、内涵及实践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5-111.

[6]  杨修志,高占啟.当代知识论在科学理解问题上的反思[J].科技管理研究,2016,(23):263-266.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