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特点谈高职学生就业观问题

2019-03-13 13:01孔令普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就业观辩证法延安精神

孔令普

摘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做支撑。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正是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就业观正确与否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实现社会角色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特点,对高职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延安精神;辩证法;高职学生;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3-0186-02

延安精神源于革命历史的实践,通过革命生活的发展,在延安的不同时期共产党人形成了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等精神财富,后来我们融入统称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引入高职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中,更具实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特点

第一,“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辩证法思想。在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以具有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等特定精神财富的精神推向全局,把从革命实践中某些地区特殊事件产生的特定精神财富。然后根据当地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从中汲取适合自己工作实际使用的精华应用,以面促点,确保学习和实践精神实效和质量。

第二,“学习上升为思想,思想指导学习”的辩证法思想。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干部群众学习、领悟、践行和传播延安精神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习上升为思想,思想指导学习的互动过程。通过学习精神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上真正践行延安精神,在践行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去学习精神以获取更多的能力。

第三,“立足现实、剖纠历史、回归现实”的辩证法思想。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对延安时期党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精炼,在形成过程中吸收历史所获得的宝贵思想财富,丰富和重塑过去我们党的珍贵传统精神,然后结合现实生活的需要,形成新的精神财富和再去应用它。

二、高职学生就业观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第一,不注重就业规划,就业意识不强,启蒙较晚。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多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应该是社会更加青睐的优秀资源,也是高职学生外在的价值优势,这种特点如果结合一种强有力的职业规划保障,对他们而言就业的压力会有所缓解。但是在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就业意识启蒙较晚,就业规划缺乏可操作性,笼统非实际。心态的不平衡和科学理性认知的缺失使得部分高职生在将来的就业问题上,亦显得准备不足,把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仅仅当成一门学习课和考试课,制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少自我的实事求是理性分析,就业目标不明确。

第二,就业观念中自身定位出现迷失。部分高职学生自身定位的迷失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使高职学生更能与社会生产相联系,其社会兼职机会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容易获得财富。个体功利主义倾向的产生和对物质利益的关注是比较容易的。其次,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消费、就业模仿越来越脱离学生真实的自我,对自身的就业定位缺少主体性,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的诚信和质量。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知识能力的结构不适应、价值观的丧失和模仿角色的不合理性,一些高职学生把既得利益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二是由于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在没有正确的自我控制和判断支持的情况下,盲目地模仿社会和他人,更容易导致扮演和重复他人,失去自我。

三、对高职学生就业观正确树立的重要启示

(一)“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增强高职学生就业规划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必须进行统筹规划,把就业工作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促使学生就业意识不断增强。要把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两个点作为带动就业工作整体进步的关键点。

1.“以点带面”推进就业工作体系完善。其一,以就业教学理论化课堂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理论的理性把握,实现高职学生就业动机与就业规划的可行性和主体性。其二,以社团协会、工学结合、知识讲座等就业服务体系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内与课外就业教育的影响力聚集,就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和个性能力出发,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自己定位,最终实现“人、职”的合理匹配。

2.“以面促点”带动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职院校招生、教学等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通过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倒逼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完善。首先,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一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二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三年级着重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其次,学校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激励院、系对课程设置、就业目标进行改革,并根据自身实际条件优化整合学校资源,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以“学习与思考”和“经验性创造”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定位

1.以“学习与思考”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定位。延安精神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学习上升为思想,思想指导于学习的辩证法思想,力求学习与思考的相结合,对高职学生在就业定位上有很大启发。首先,学习不仅是为了丰富和发展知识能力,还是思想的升华。在就业教育资源的发挥作用中,不仅体现学生的就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就业理念与心态的调整,是就业思想的整体跟进,是高职学生理性审视未来就业的重要过程。其次,思想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在学习中克服困难,树立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观念,这是提高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有力思想保证,也是就业指导课程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条件。最后,学习和思想的结合可以拓展到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他们就业的思想认知水平,实现高职学生生活态度的转变,变被动的消极就业为积极主动就业。

2.以“经验性创造”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定位。延安精神的本质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职生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就业质量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形成科学的大学理念和职业生涯。我们是否可以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实事求是,是否能从事实中寻求真理,找到自我能力和职业目标。因此,高职学生必须用现实的延安精神正确对待这些关系,正确对待自己,结束盲目的模仿行为。在择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否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哪些职业和工作有利于发展自身的优势,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学生必须正确评价自己,只有正确地了解自己,才能找到合适的就业目标。

现今我国产业优化调整的步伐越来越快,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结合延安精神形成的特点,融入到高职学生的就業教育,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俊涛.浅谈党员干部轮训教育中的学习问题——从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辩证法思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

[2]  柳海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7,(16).

[3]  刘紫婷.就业工作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  何进.党领导延安整风运动的辩证法[J].党校论坛,1990,(3).

猜你喜欢
就业观辩证法延安精神
以就业为导向在中职化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究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