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的鱼病防控

2019-03-13 13:00李文涛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4期
关键词:鱼病淡水鱼鱼体

李文涛

一、淡水养殖鱼

近年来,淡水养殖鱼类不断增多,养殖鱼市场不断扩大,淡水养殖鱼是利用海水以外的水对其饲养、繁殖,如池塘、水库等水资源,所养殖的鱼类有鱼类、虾类、蟹类等水生生物。目前我国淡水养殖鱼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但是生产的面积比较小,集约程度比较高,可以有效促进人工管理的控制,虽然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也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应加强对淡水养殖鱼疾病的分析,并进行严格的预防控制。

二、淡水养殖鱼病发生的原因分析

魚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病原体因素、环境因素、鱼类本身的体质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因素,环境恶化会推动病原微生物密度的增加,水体理化因子出现变化后,鱼体里的循环系统遭受影响,其免疫力降低,加大鱼病的感染概率,水体水质遭到污染后,使得水体内的氮循环形成直接影响,造成水体内溶氧降低,水体氧缺乏对水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鱼长时间处在溶氧不足的状态下会使得抵抗力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堆积及好氧微生物的降低,造成鱼体中毒,导致鱼病发生。

三、鱼病分类

1.病毒性疾病

是淡水鱼养殖中较常见的多发病。如疱疹病毒可引发草鱼出血症,鲤鱼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及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等。病毒性疾病由于发病迅猛,死亡率高,其治疗效果一般不明显,除采用常规的清塘消毒等预防措施外,可采用注射出血病组织灭活苗预防。

2.细菌性疾病

是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鱼类疾病之一。主要有竖鳞病、烂鳃病、白皮病、细菌性白血病等。防控措施,主要是做好养殖鱼池的清理消毒工作,采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

目前,鱼类养殖过程中由真菌和藻类引起的疾病也较为常见,如水霉病、鳃霉病及卵甲藻病等。为防止该类疾病,平时捕捞时应避免鱼体受伤危害,平时可用食盐或小苏打等清理消毒,养殖池中泼洒25毫升/米3 来苏儿,对由真菌引发的鱼病防控效果良好。

3.车轮虫病

是鱼类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病,尤以鱼种池塘最易发生。车轮虫主要侵袭鱼苗和鱼种,少量寄生时患鱼症状不明显,一旦大量寄生时常可感染鱼鳃及体表,引起表皮细胞损坏,导致上皮细胞及粘液细胞增生,引起鱼体粘液分泌增加,鳃毛细血管充血破裂,最终引发鱼群大批死亡。黏孢子虫病原体为鲢碘孢虫,几乎能寄生感染所有鱼类,多寄生于颅腔内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寄生处形成乳白色芝麻状胞囊,影响鱼体生长发育,导致鱼体消瘦,游动异常,最终因失去平衡而死亡。防控寄生虫类疾病应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投喂饲料必须清洁新鲜。鱼类疾病高发期,可定期进行池塘消毒或投喂药物饵料。

四、 淡水鱼养殖防治策略

1.清淤清塘

经过长时间的养殖,池中大量残饵、粪便及腐殖质等有机颗粒沉入水底,与池底泥沙等混合物形成淤泥。若淤泥过厚,有机物的分解将消耗大量氧气,造成下层水体长期缺氧,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引起水质恶化,酸性增强,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因此,养殖前必须进行清淤。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并铲除池塘四周杂草和池中水生植物的根、茎等,曝晒池塘20~30天,以松疏土壤表层,改善通气条件,加速土壤中有机物的风化分解。

2.肥料消毒

应坚持少施、勤施、分散施的施肥原则,既要保持水色,又不引起浮头或泛塘。投施有机粪肥时,需加入0.3%~0.5%的EM菌(主要成分:放线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等)堆沤发酵腐熟,并用1%~2%生石灰消毒后再投施入池。这样不仅改善了水体中的肥度,而且还可有效杀灭有机粪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

3.饵料消毒

病原体往往随饵料带入,所以投喂的饵料应新鲜、适口、无霉变、无腐烂、无污染、无毒性,还应作消毒处理。投喂螺、蚬等动物性饵料时,应用清水冲洗干净,选取活体投喂。投喂水草、陆草等植物性饵料时,应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或2~3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后再投喂。

4.食场消毒

食场是养殖鱼类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病原体和中间寄主栖息之地,同时还是鱼类最容易感染病原体的地方。食场内积存较多残饵,腐败后则变为病原体大量繁殖的温床,为病原体提供良好的繁殖条件,特别在高温鱼病流行季节,这一情况尤为突出,所以食场消毒是一种有效的防病措施。一般每10~15天(鱼病流行前5~7天)应使用漂白粉对食场区水域消毒1次,方法是将250克的漂白粉溶于10~15千克水中,在食场及其周围水域均匀泼洒,以阻止病淡水鱼养殖环境的调整良好的生长环境是鱼类健康生长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苗种培育之前,对养殖区域进行高标准的消毒清洁工作,为淡水鱼生长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可对病害的预防工作发挥作用。

5.改善淡水鱼养殖方式

淡水鱼养殖中应对水体水质的实时情况进行关注,合理安排养殖淡水鱼的种类,调控适当的放养密度,给予鱼类生长充分空间,合理进行混养,采用养殖新模式,同一养殖区域养殖品种的多样化,以提高养殖区域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同时还应当注重养殖水体水质和饵料的质量问题。

6.饲养方式科学化

引导养殖专业户进行科学化养殖,合理投放饲料,日常养殖过程中,搭配适量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投放水体中,也可以向水体中加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协调鱼类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摄取,促进淡水鱼平衡健康发展,提高淡水鱼产品质量。

(作者单位:150313 哈尔滨市阿城区双丰街道办事处)

猜你喜欢
鱼病淡水鱼鱼体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九大巨无霸淡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