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应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2019-03-13 12:53罗洪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审题数学教师数学

罗洪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192-01

“问题解决”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学习、分析、推导、验证等一系列数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成功应用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圍,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问题解决呢?

1.分析问题,理清条件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将阅读、理解、归纳、类比、想象等多种思维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在审题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地阅读、理解,掌握一定的审题方法:寻找题里的关键词,排除干扰,挖掘条件,梳理数学过程,理解数学现象、建立模型.为整个问题建立一条主线,在明确已知条件的基础上,为科学严谨的探究做好条件储备.例如,下列图象与事件描述一致的是().(1)小红离开家不久,发现办公室的钥匙落在家了,于是回去拿了钥匙再去上班;(2)小红以开车一路常速行驶,路上遇到一次堵车耽误了一些时间;(3)拿到钥匙后,小红心情舒畅,但是由于时间紧又加快了车速.要顺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根据小红活动的整个过程,找到“离开家”、“回家”、“常速”、“堵车”、“减缓”、“加速”这样的关键词,才能清楚地整理出一条“去—回—堵—慢—快”的线索,从而清楚地分析坐标中的x、y表示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根据图上小红的活动情况找到关键词,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再顺藤摸瓜,很容易理解分段函数的图象,建立s—t图,让图象清楚地再现这个简单的生活情境,从而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审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一条清晰的审题思路,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进行灵活整合,活跃思维.只有教会学生一定的审题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2.打破课堂内容固化,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与扩展知识面

数学教学虽然要以课本为大纲以及核心,但这并不代表数学学习所涵盖的知识面仅限于教材,恰恰相反,数学教学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公式与定理。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想为一堂内容丰富的课程做好准备,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广泛阅读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学习特级教师的授课经验和经典的教案,学会借鉴他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自身的教学技能。在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的当下,教学过程中借助幻灯片放映与音乐、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越来越普遍。作为一门互动性与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将单一的书面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多维理解。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扩大课堂知识容量与效率,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们辅助讲解的首选。但数学教师也不能在课堂上过于依赖于参考资料,数学知识并不是只靠单纯的记忆,应该多多与学生互动,将课堂重心放在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上。

3.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将数学课堂置于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开展“问题学习”,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通过数学故事开展情景教学。(2)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引入教学,通过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于实际生活的使用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的主动性。(3)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方式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4)设置悬念式的数学问题情景,通过悬念激发学生们探寻知识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迷惑性问题情景设置的方式引导教学,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概念模糊、易混淆的知识点设置错误式情景,让学生在识别错误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6)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几何问题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设置课堂情境导入,通过亲身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4.打造师生互动的开放性学习课堂

由于数学学习的形式灵活多变,所以要达到利用“问题解决”这一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要求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填鸭式”的只讲不用的授课模式,带领学生找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法。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方面,更应该重新衡量自身的能力,端正自己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既做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要适时放下长辈的架子,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提升学习能力的机会,更是促进师生关系发展的机会。以人教版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子,判定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并不只是一条定理,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把每一条判定的定理割裂开来,先让学生们死记硬背,然后再利用书上的例题给学生们讲解如何运用。这样的授课方式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先背后用,完全忽略了课本中关于探索问题的部分,把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从课堂里删除,这是传统的数学授课中最大的弊端。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把“灌输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现知识。比如可以提出“直线和平面之间一共有几种位置关系”与“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有无公共点对他们的位置关系有何影响”这种从不同角度来发散思维的问题。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把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把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

猜你喜欢
审题数学教师数学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三招”学会审题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