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生教学中生酵出课堂的醇香

2019-03-13 02:27王晨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共生师生诗歌

王晨杉

语文的共生教学,立足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依据本色语文开展教学的基本主张。所谓本色语文就是按照语文的规律教语文,按照语文的规律学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共生教学就是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和改善,着眼于教和学的融合,着眼于阅读和写作等素养提高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和大多数教师实施的“结论教学”的特点是死的,而共生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活的知识内容,活的教与学的过程,活的课堂生成,活的引导,师生共建起一种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共生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过程观、教师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看到了真正的“教”和真正的“学”,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因此运用共生理论可以协调语文教学的种种关系和矛盾,实施语文课程的教学,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在形式的创新中创造教学内容共生

诗歌教学一定是师生真正的语文挑战课,师生本身具备的语言丰富、优美、诗意的表达,是诗歌教学中师生碰撞出火花的硬件要求,是把诗歌鉴赏课教出诗歌味道的基本要求。在诗歌教学实施中,学生的真确理解,教师的深刻启发,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及时点拨都很重要。当这些都具备了以后,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则会使诗歌教学锦上添花,呈现出更美妙的课堂共生效果。

以杜甫的《蜀相》和《登岳阳楼》为例,这两首诗都是诗人的著名代表作,《蜀相》是作者48岁时写的,《登岳阳楼》是作者晚年流落湖南岳阳所作。如何把这种喜欢和深刻的触动也让学生心头有牵动,这并不是教师讲得有多好就能实现的。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要有所创新,才能把学生拉进诗歌课堂,去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在阅读的情境中创设写作教学共生

共生教学理论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阅读中教阅读,在写作中教写作,用阅读教阅读,用写作教写作。基于这个基本理念,在教学《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时,可以将其定为写作型的一节课去教学生如何创作诗歌。

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个春天的美好情境,以标题为出发点,春天是一个可以满足人所有美好浪漫愿想的时节,春天的夜晚更富有情调。一千多年前,李白和他的堂弟们就是选择在这样一个温润美妙、艳丽朦胧的桃花园里举行了一场令人神往的高雅的难忘的宴会。他们把酒言欢,他们吟诗作赋,用文字记录铭记,把自己写进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里。那一夜成为永恒,成为定格。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满足了人们对春天所有的幻想,教学中,可以选在春天时节,因为没有什么比在春天教学这一课更适合的时间了,在这样特定的客观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共生出来的读书的感悟,弥久留香。

三、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中完成阅读共生

在教学先秦诸子百家時,采用集体阅读展开教学活动。集体阅读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讨论、总结,组内合作,完成一个作家一篇作品,并提交一份阅读成果,成果是一篇阅读感悟的文章。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分工、疑惑、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由此协调和共生教学课堂之外的内容,而且总是会有教学惊喜。

在以上几个共生教学的初步探索中,可以看出,共生教学就是眼里看见学生,心里装着学生。其重要特征就是“以活激活”,就是要基于现场教学目标的调整,基于现场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再生,基于现场教学进行活动的组织,基于现场教学进行思路的变通,在读写实践过程中完美教师的角色。“以学定教”不单是备课时从学生出发,从学情出发,而是更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情出发,从教学现场出发。共生教学一定是“基于现场的教学”,真正的教学是发生在课堂上的,尤其是学情出现意外的时候,总之共生教学一定会生酵出许多课堂的醇香。

猜你喜欢
共生师生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