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雨巷》后有感而发

2019-03-13 03:27尹洪锋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雨巷体味丁香

尹洪锋

诗歌是诗人心灵语言的结晶,它是诗人在特定场合,特殊情感的“喷射”。从这个角度说,诗歌具有唯一性,真正的读者只有诗人自己,任何其他读者只能从诗歌的语言上揣测一二。诗歌既是语言艺术,就有可读性的特点,从语言上也可以更好地揣测作者的情感,既使不能全面揣测,也可以更好地接近。本文就试图从揣测诗人语言的角度,以《雨巷》为例,找到一种解读诗歌接近走近诗人心灵的方法。

笔者觉得要想将《雨巷》这首诗理解透彻,我觉得关键是对诗中“丁香”(共7处)和“姑娘(她)”(共9处)的理解。诗人反复提到“丁香”“姑娘(她)”,一定是诗人在这两个意象上蕴含了太多的情感,一定是诗人要通过这两个意象告诉我们读者什么。

诗人心中的“姑娘”具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不妨将它们分别概括为容貌、体味和神态。诗人为了塑造心中姑娘的美好形象,不惜用了花中美丽纯洁的“丁香”来形容,赋予心中姑娘丁香般的美丽容貌,丁香般的幽幽体味和丁香般的抑郁神态。这是一位身有幽香却有一点淡淡忧愁的美丽端庄大方的姑娘。为了把心目中的姑娘写“活”起来,诗人运用了动态的笔法,诗人运用了一个与姑娘的短暂邂逅来刻画,设计了“逢前”“逢时”“逢后”这三个阶段分别描述了“姑娘”的容貌、体味和神态。

逢前期待——丁香般美丽容貌。

逢时短暂——丁香般芬芳体味。

逢后愁怨——丁香般忧郁神态。

诗人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调动了视觉、嗅觉、感觉诸多感观,不吝用最优美的语言来形容,可见诗人对“姑娘”倾注了太多的感情。难怪对文中的“姑娘”,众人大多以“象征主义”来联想,因为这其中确实让人浮想联翩。“姑娘”既可以寓意真人真事,一位美丽端庄的姑娘,诗人心中的“女神”;也可以想象为某种崇高的“理想”或美好的“情感”。但不管是什么,诗人运用了如此多的美丽词汇足以让人在此留下更多的思考,留下更多的回味,这已经足够了。

诗歌本身的许多东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如果非要在诗歌上字斟句酌,在语言上死摳字眼,把每个字, 每个词都弄得像明镜似的,反而会失去玩味诗歌的本意。诗歌留下的更多是它的韵味,用心去读,读出其中的韵味,达到一两点共识,这也会达到诗歌的意境。用心去体会这其中的意境,把诗歌中的意境再放大一点,将它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再结合起来,那就更进一步了。

要想读好一首诗,用心去读,认真读是必不可少的。大声去读,读文字,读章法,读情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此言不假,读多读懂,自然也就明白其中的韵味。光读还不够,还要努力去思考,读只能体会其表的含义,其内在的本质的含义还要用心去思考。多思多揣摩,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不那么写,为什么是这种意境,何不换种意境等。这都不是一点点功夫所能完成的,非得下苦功不可。为什么同一首诗每个人读到的东西都不尽相同,这其中大概有一个思考是否深入的问题吧!

要是能在读好诗的基础上再写一点诗,那就更美了,读写结合,相互促进。写诗不妨先作模仿,模仿是写作关键的一步,这是写作的基础,打不好这个基础,谈何创新。模仿先仿其形,就像《沁园春 长沙》那样, 循章造句,造一篇差不多结构的诗,至少在结构上像模像样,这样就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再仿其神,把握诗的情感,掌握它内在的一些艺术手法。如《再别康桥》,我们就可以模仿出一篇《再见老屋》,让自己的创作与课文中大诗人作品契合一二,也不枉你模仿一场。其实模仿也是一个学习,再学习,创作,再创作的过程,它会将你学习课文和学后创作结合起来。这一过程既是学习的一种体验,也是学习过后的一种升华。

用心去读诗,用心去思考,再用心去模仿。这是我由《雨巷》这篇课文所想的,也是我学习诗歌的一种体会。

猜你喜欢
雨巷体味丁香
永远的丁香
丁香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戴望舒《雨巷》(节选)
丁香本马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体味细节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