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三幕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分析

2019-03-13 03:27张正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雷雨

摘 要:本文运用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和模糊语言等语用学理论来分析《雷雨》中第三幕中的冲突性话语,从而说明语用学理论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话剧的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解读文学作品和人物。

关键词:冲突性话语;对话选段;语用学理论;《雷雨》

作者简介:张正(1993.4-),男,汉族,山西省平顺县人,北京语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测试。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2

一、引言

将语用学运用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已被很多学者所运用,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语用分析之所以选择话剧文本,是因为话剧主要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构造故事情节,表现矛盾冲突,其本质是对话的艺术。本文分析《雷雨》第三幕中的文本,特别是其中人物之间的对话,选择典型例子来阐述语用学中相应的理论。将语用学理论运用到对戏剧作品的分析,这种方法在国外很盛行,国内则不是很多,主要有王得杏、俞东明、杨雪燕、王虹等学者[1]。本文主要运用语用学理论来分析个案《雷雨》,试图分析这个文本中的对话选段。

(一)重要术语解释

1.面子理论

“面子”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Evring Goffman提出来的[2],后来布朗和列文森又进一步对面子做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面子”是人们意欲在别人面前给自己树立的形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使这类形象被侵害或加强。同时,他们又将面子划分为负面面子和正面面子,负面面子是个人的一切举动不会受到别人的影响;正面面子是人们都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他们将与面子有关的行为划分为保全自己面子的行为和使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的行为。

2.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

在言语交际中,“言外之意”是指透过话语表面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意义,这种深层的意义需要读者体会[3]。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实例,像“你懂的”、“哦”这样的口头语,像人们之间交流的眼神,文学作品中含义隽永的诗歌等等,都很注重让读者体会其中无穷的意味。“言内意外”这种说话运用的方式也体现在文学创作中。本文应用现代汉语词汇、句子和段落来表现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

3.模糊理论

1908年德国学者安东马尔最早对模糊这一术语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他认为模糊性,就是某些事物的指称范围并不是明确的。国内伍铁平教授1979年发表《模糊语言初探》,最先将模糊理论介绍到国内语言学界[4]。对于模糊语言的功能分类,学界有着不一的观点,但在内容上却基本包含了以下几点:含蓄蕴藉的功能,加强表述效果的功能,礼貌的功能。

4.性话语

冲突性话语表现为交际的一方反对另一方的言行、举止,或就某人某事双方持有不同意见,继而产生的话语冲突;冲突也包含了许多言语行为和言语事件,如争执、反驳、争吵、争论等[5]。冲突话语在生活中随处见,是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对方不赞成自己观点引起的。曹禺剧本《雷雨》里涉及到 大量冲突性话语,其中以发生在鲁大海身上的四次戏剧冲突为典型,这些话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文本简介

《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作者揭示周家和鲁家两家的矛盾,为我们展现出了近代社会以来封建家庭由兴而衰的壮阔图景。本论文主要从这部戏剧的第三幕选取对话选段进行语用分析。第三幕主要发生在鲁家,鲁贵一家人之间与周冲,周萍展开的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人物刻画为人们所称颂;而其展现的语言功力,揭示的深刻矛盾引来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本文根据行文的脉络,分析发生在鲁大海身上四次戏剧冲突的不同动作和心理表现,以及剧作家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语言选择与运用。

二、对话选段语用分析

(一)面子理论在选段的语用分析

魯贵直接指使、命令鲁侍萍给自己拿凳子,甚至还粗口大骂,以及周萍在与四凤对话中提出的不合理请求,这些对话从面子理论角度来说是直接促使听话人产生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但这种理论在这部文学作品中却不能成立,这就要考虑当时中国的社会传统了。中国的宗法家长制影响深远,强调社会等级有序,三纲五常。这种传统使文中鲁贵和周萍不合理的方式能让鲁妈和四凤正常接受。而并非是面子理论中所说的那样一定会有损于接受者的面子。在这个封建家庭里,鲁贵自然处于家长的地位,周萍与鲁四凤是老爷与丫鬟的关系。鲁贵对妻子鲁侍萍的粗口回应以及周萍的不合理要求也就合情合理并且对受话人的面子没有影响。

(二)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在选段的语用分析

“言内意外”的语言运用的手法在第三幕中有所涉及,这种手法通过词语来体现。面对鲁贵欺负鲁侍萍,鲁大海拿着枪对着鲁贵,这是鲁大海向鲁贵示威,而鲁贵为了保护自己,只得说:“好。(向鲁妈)我说错了,我以后永远不乱说话,不骂人了。”这句话虽表面上同意,但实际上鲁贵内心的想法是相反的,我们此时可以不得而知。

鲁妈担心自己的女儿将会遭受和自己同样的命运,她说:“凤儿,我要你永远不见周家的人!”在这一句话中,我们好像看到鲁妈凄苦的一生,鲁妈曾经与周朴园相恋,不久便生下了周萍,最可悲的是鲁侍萍被周家赶出家门,鲁侍萍绝望到极点。她在跳河获救后嫁给了鲁贵,并未鲁贵生下女儿四凤,生活艰辛,受尽折磨,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对周家的仇恨,并指责自己年少无知,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同时以自己为戒,告诫自己女儿四凤不要像当初的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永远不见周家的人。这段话读起来令人回味,而又对鲁侍萍心生同情之心。

(三)模糊理论在选段的语用分析

语言使用者在写作中要增强语言的魅力,往往会运用一些不确定的语义词以增强表达效果。从内容上表达了这种模糊的概念,其目的是加强语气。四凤说:“爸,你可,你可千万别去周家!”这时鲁大海指着手中的枪间接地说他对周家的仇恨。鲁侍萍说:“(肯定地)你知道妈的 脾气,你若要做了妈最怕你做的事情,妈就死在你的面前。”这几句话以强调鲁妈,鲁大海,四凤三人对周家的仇恨。

四凤不想让周冲来到自己家中,同时表达自己对周冲并无好感,然而周冲毕竟是个少爷,他不便直说,于是便说:“不,二少爷,你替我谢谢太太,我们好好过日子。拿回去吧。”“你的心真好!”“爸,您别走!不成。”连说三句以表达自己对周冲并无好感。奈何周冲并不合作,均一一驳回。

四凤与周冲交谈,鲁妈知道后十分不满,为了表达她内心的担忧,她首先对鲁大海说了两次:“这一个糊涂孩子”,接着他又向四凤连问几句话:“孩子,你要干什么?”“不愿意早一点儿跟妈走?”“(忽然疑心地)孩子,你记住妈刚才说的话么 ?”这些句子正是体现了模糊语言的强调功能,不仅增强了语言表达力,也加强了句子的感染力,表明鲁妈不想再让四凤见周家的人。同时四凤的有些对话片段体现了模糊语言的自我保护功能,面对鲁妈不断追问自己是否与周冲有什么关系,四凤首先回答:“妈,您为什么问这个?我不跟您说过吗?一点也没什么,一点也没什么。妈,没什么!”“没有什么!——平平常常的话”来尽量澄清自己和少爷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要让鲁妈过于担心,同时她的回答做到了有礼有据。

结语:

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体现了各种语言运用现象,方便了语用学研究。《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标志性著作,语言通俗易懂,言不尽意,充满了大量的有深意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话剧的艺术特色,为我们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历程。像面子理论、文学作品的言内意外、模糊语言等语用学理论十分有效地解读了文学作品,使我们获得了新颖的见解。通过分析,我们更深入地领略了曹禺戏剧,加深了对戏剧大师的语言功力的品位 ,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语用策略。

参考文献:

[1]任振翔,《雷雨》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

[2]岳启业,合作原则视角下话剧《雷雨》的会话含义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

[3]覃云华,《雷雨》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生成机制的自主—依存模式分析[D].宜昌:三峡大学,2011.

[4]赵晓燕,曹禺话剧《雷雨》的话语分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5]林海洋,冲突性话语的会话结构分析[J].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6(11).

猜你喜欢
雷雨
雷雨天使用手机会引雷上身吗
僧院雷雨(四)
僧院雷雨(一)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雷雨过后
“功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