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与咖啡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2019-03-13 03:27覃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

摘 要:作为风靡全球的世界性饮料,茶与咖啡在不同的文化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代表饮品,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系统。本文试从茶与咖啡的发展、特点和传播三方面入手,浅析二者所代表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关键词:茶与咖啡;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

作者简介:覃薇(1996-),女,汉族,四川仁寿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2

一、起源与发展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字最早见于《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在《茶经》之前,用“荼”字表示,“茶”与“荼”是一对古今字。早在先秦时期,“荼”字就出现了,《诗经》中大量出现了“荼”:“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豳风·七月》)、“予手拮据,予所捋荼”(《豳风·鸱鸮》)。但是这里的“荼”指的是一种苦菜,类似于今天的莴苣,并不是“茶”。

然而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仅仅是传说,不足为信。根据记载,“茶”最早的名字是“荼”。《尔雅·释木》写道:“槚,苦荼。”清代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写道:“今茶字古作‘荼”,也印证了这一点。

《广陵吾老传》这本书中写道,自西晋至隋朝,慢慢地,茶变成了普通饮料。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茶叶作为贸易品交易至土耳其。隋文帝开皇年间(593年),日本圣德太子时代,日本也出现了中国的饮茶文化。明朝时期,茶开始传入欧洲,威尼斯著名作家拉马司沃所著《中国茶》及《航海旅行记》两书记载,茶叶知识在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传入欧洲,并结合当地特色,形成了具有西方特色的茶。

(二)咖啡的起源与发展

相传,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公元6世纪,有一位名叫柯迪(Kaldi )的牧羊人,他在放羊的时候,发现他的羊无意间吃了一种植物果实,变得精力充沛,他也开始食用这种果实,这就有了咖啡。除此之外,《古兰经》里也有咖啡起源的相关记载。公元850年的波斯,穆罕默德要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可他却不小心睡着了。天使哲布勒伊米给他食用了咖啡让他清醒过来,清醒过来以后,借助咖啡的力量,他一下子杀了四十多个敌人。

而据西方研究表明,咖啡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所有的历史学家似乎都同意咖啡的诞生地为埃塞俄比亚的咖发(Kaffa )地区。

但最早有计划栽培及食用咖啡的是阿拉伯人,而且大家认为,阿拉伯语“Qallwha”就是咖啡这个名字的来源,意思是植物饮料。而最开始他们食用咖啡的方式,就是把果实嚼碎然后吃咖啡的汁液。之后,他们开始将咖啡豆磨碎,并混合一些动物的脂肪,以在长途旅行中补充体力。

史书记载,15世纪中叶咖啡种植和饮用在阿拉伯地区的也门合法后,其传播开始加速,15世纪70年代传到伊斯兰教各大圣地,15世纪末传到开罗,16世纪30年代在大马士革 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性经营的咖啡馆,16世纪初至上半叶,土耳其人开创了研煮咖啡豆的近代饮食咖啡的基本方式,1615年威尼斯商人把进口的咖啡豆运回威尼斯开设咖啡馆经营。而咖啡传入中国的标志则是1884年,首次在台湾成功种植。

二、内容与特点

(一)茶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按發酵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茶分为绿、黄、白、青、红、黑六类,每种类别的茶有不同种类的代表。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分类方式的新式茶叶,如花草茶、紧压茶等。

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去感受茶文化在美学方面价值的过程。唐代的陆羽开创了一种煎茶茶道,是中国最早最完善的茶道,可谓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在当时的唐代,茶道是多么盛行。同时,茶道也被看作是一种生活艺术,煮茶饮茶,人们以此为乐。

茶在古代的时候还是聘礼的一种。“三茶礼”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也有说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不喝,第三道茶则作揖后可以饮用。

(二)咖啡文化的内容与特点

在西方,咖啡文化所具有的社会交际功能是极其重要的。人们无论是在休闲时还是在工作中,都可以在咖啡馆完成他们的交际活动。不管什么人,只需买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馆中得到一把椅子,随便坐上多长时间。人们把咖啡馆当作发表言论、交换观点等的地方。

三、差异与融合

(一)国别化

1.茶的国别化。

1)韩国

韩国的茶叶最早是朝鲜三国时期从中国引入,公元6、7世纪的新罗时代开始,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茶叶不同,韩国本地的传统茶在韩国非常流行,韩国的传统茶不适用茶叶,可以放几百种材料,大多数要加入蜂蜜,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

韩国人品茶注重茶道,茶道的核心是礼。

2)日本

日本的茶道是从中国传入的。在日本,茶道是一种仪式,讲究为客人奉茶。并且分为抹茶道和煎茶道两种。日本的茶道融合了生活行为、哲学、宗教、艺术、美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日本人还喜欢举办各种茶会,学习茶礼仪,从而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念以及道德观念。

日本茶道有着繁琐的过程,对饮茶场所、衣着、茶叶规格、茶具、奉茶以及喝茶的过程和动作都有讲究。

3)美国

美国以冰茶为主,在茶中加入冰块、方糖、蜂蜜或柠檬、并用甜果酒调饮。茶的种类以从英国传过来的红茶为主,主要关注茶的药用价值。

美国的饮茶方式较为随意,不同于日韩,没有繁琐 的仪式,饮茶以方便快捷为主,多袋装茶和瓶装茶。

4)英国

英国人有300年饮红茶的历史,红茶在英国很受欢迎。英国人饮茶要将茶碾成粉末,并在茶中加入奶或糖。

不同于东方,英国饮茶的时间较为固定,多为下午4点左右,故又名“下午茶”。不同于美国的随性快捷,英国对下午茶非常讲究。下午茶分品尝点心、品赏茶具、饮茶三部分组成。

2.咖啡的国别化。

1)美国

喝咖啡在美国是一种亚文化,并被广泛地 流传于社会上,例如,星巴克不只是咖啡,它超越了市场上的其他品牌,是一种社会政治声明,一种可以察觉人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的方式,换句话说,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美国人总是忙于工作,他们认为时间很宝贵,所以并不关心复杂的咖啡制作过程,他们常去咖啡店,他们在那里讨论工作、学习等等。

2)法国

法国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件事情就是喝咖啡。浪漫慵懒的法国人与忙碌的美国人不同,他们不仅特别在意咖啡自身的品质和味道,而且在他们看来饮用咖啡的环境和情调也是十分重要的。咖啡店是法国文化的一个标志,很多作家常在咖啡店写作。

3)阿拉伯

咖啡在阿拉伯地区是表示友好的重要工具,在小商店里,客人进门老板经常先敬一杯咖啡。有长者在场,须先敬长者。阿拉伯咖啡通常会加入豆蔻,香浓、略苦、无糖,每次只喝一小口。客人来喝咖啡的时候一般会放入椰枣。咖啡里面可能有颗粒,不要大口快饮。

咖啡在阿拉伯地区有很强的交际功能,女方同意女儿出嫁也要通过咖啡。而在部分国家,如被邀请赴咖啡店小憩而你拒绝,会被认为羞辱对方。

4)中国

中国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国家,改革开放后,各种新事物涌入,咖啡也不例外。咖啡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人们对咖啡的要求也不仅是提神,很多喜愛咖啡的人也追求其制作过程、原料、口感等。消费群体呈现多样化,大多是小资、艺术和设计工作者、商业人士、学生、白领以及有经济能力的自由职业者。咖啡甚至成了都市白领的标配。

中国云南也有结合当地特色发展而成的中式咖啡,但因口感与传统咖啡相去甚远,所以流传的不够广泛。

(三)跨文化商业推广

以星巴克为代表,中国的咖啡馆大多为国外公司经营。无侵略性的宣传方式,本土化的品牌推广,独特的用餐体验,使得一大批国外咖啡馆在中国迅速站稳脚跟。中国云南也有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式咖啡,但因口感不佳,难以推广。

西方的以本土化的茶馆居多,著名的有:蝙蝠之翼茶室、黑鸟茶室等,中式茶馆大多在华人区。

在中国,大小超市随处可见热卖的各种咖啡饮料,而最具东方茶味的“东方树叶”则被冠为“史上最难喝的饮料”。由于东方茶文化同时关注茶味之外的茶艺茶道,而美国咖啡以方便快捷为特点,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也是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

[1]陆羽.茶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6(7).

[2]封演.封氏闻见记[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陈明富.古代茶文化与“荼”、“茶”略论[J].农业考古,2014(5).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分析跨文化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当代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李安电影《推手》为例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中西文化的异质共生——以英译《浮生六记》为例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