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2019-03-13 12:29张馨繁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两地学困生题目

张馨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我们还是采取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教学,班级人数一般都在50人左右,人数多,学生差异就大,教师如何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又兼顾个体差异,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直是一线教师们讨论的话题。课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大部分的教学都在此发生。本文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

一、面向中等生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學优生和学困生在班级里占少数,中间大部分为中等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其次是学优生。由于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不弱,再加上教材的编写本身也是参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编写而成,中等生在老师的眼里出不了“岔子”,所以这部分学生常常被老师忽略。但是,在课堂上,中等生却常常是发言的“中坚力量”,课堂中的基础教学部分时常是靠他们的帮助一步步地开展起来的,所以他们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心,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是这个班级对知识掌握的平均水平,也是教师教学时要达到的隐形目标。

我平时教两个班级的数学课,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一个班级的整体数学能力相比另一个班级要好一些。究其原因,就是一个班的中等生要优于另一个班级的中等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能力稍强的班级教学时节奏会稍快一些,要求更高一些。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甲有图书7本,乙有图书28本,乙的图书是甲的多少倍?乙的图书比甲多多少倍?第一问是每一位学生都要会做的题,第二问就难倒了不少人。我在教学时,一般会先将这两个问题进行一个对比,一个是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另一个问题是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倍”,再画图,利用图形得出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后列式:①28÷7=4,②28-7=21(本),21÷7=3,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兼顾学优生

在课堂上,学优生的表现常常不如中等生“积极”,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一般不会太难,教师会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中等生和突然举手的学困生;同时,有些学优生也觉得这些问题没有太大挑战性,老师很可能不会叫自己回答而不举手,于是长此以往就伤害了学优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兼顾到学优生的状态,如果有学生答不上问题,可以请学优生帮忙回答,不一定要等到他们举手。即使在课堂中没有提问到他们,我也经常给予他们眼神的交流,意思是“你还在听吗?”要让他们知道老师没有忽略他们,即使你都懂,也请认真听课。要在课堂上兼顾到学优生,就要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比如简单问题可以深挖,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行程问题就是一个适合深挖的类型,在课堂上讲解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例如: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82米,乙每分钟走83米。两人同时出发,需要多少分钟才可以相遇?这是一道基础题,答案很简单,是每位学生需要掌握的题目。在讲解完后,可以对它进行一次“升级”: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82米,乙每分钟走83米。两人同时出发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多少分钟才可以相遇?这时需要在上一题答案的基础上再加一步即可。在学生掌握后可以进行第二次“升级”: 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82米,乙每分钟走83米。两人同时出发,第二次相遇需要多少分钟?题目改到这里,这时班级里就会响起一阵叹息,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但恰恰是这个时候会有几双眼睛盯着题目不放,他们的大脑飞速运转,教师一定要迅速发现他们,问问他们想怎样解决。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一定要拿捏有度,改题目是为了让学优生进行锻炼,让中等生拓展思维,不需要让所有人都会解答。

三、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在课后是最能得到老师“关注”的学生了,因为作业问题老师会亲自监督他们做作业甚至是补习。但是在课堂上,有教学任务在身,教师们往往顾不上那几个学困生,好像他们在课堂中消失了一样。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有些是思维能力弱,有些是学习习惯差,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和不举手发言,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突然提问他们,他们常常会答不上来,原因无非是不会或者是没有听课。对于总是比其他人慢一拍的学生,我觉得总是不停地警示他们听课倒不如鼓励他们听课,不断地叮嘱他们可能会引起学困生的反感,让他们更害怕数学。鼓励学困生听课,接受他们的慢一拍,给予他们时间与空间,将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转变对于数学的态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谁能再说一遍”“你学到了什么”等问题交给他们,复习上一节课的问题可以让学困生及时回忆起已学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复述性的问题可以让学困生停止走神,迅速跟上学习队伍,自我总结的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困生总结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一两个小点都可以说出来,教师对他们不要有太多苛责,尽量鼓励他们获得的点滴收获。随着时间的迁移,课程的积累,学困生会逐渐发现参与课堂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努力听课,一样能跟上学习的队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前除了做好备教材,还要做好备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以设定,但是教师要根据学习情境机智地处理突发问题,以中等生的学习水平作为参考对象,兼顾到学优生思维拓展的需求,也要鼓励学困生努力追赶班上其他同学,这样教师才能带领班级的所有学生向着知识的更深处迈进。

【作者单位:昆山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两地学困生题目
脚下较量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