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改革后如何“理村财”

2019-03-14 13:46
农村财务会计 2019年3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财会集体经济

作为第三批国家级试点县,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的清产核资工作整体即将完成,全区293个行政村,95%以上的村集体摸清了家底,下一步将进入股权设置和股权量化阶段。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清产核资前,村级财务核算大都相对单一,较少涉及经济效益,清产核资后,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与村委会分别进行财务核算,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一、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问题一:账面反映问题较多。科目显示出现负数的现象在很多村都时有发生,如:在建工程,应收应付账款,公积金公益金,甚至现金等等都有负数的现象。调研后发现,主要是因为会计业务水平较低,科目理解不到位,账务处理错误,会计核算不精确,导致不能准确反应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账本基本成了一种过场。

问题二:清产核资完成后,即将录入系统,汇总上报,但各乡镇普遍反映村会计根本无法独立完成这项工作,大多数村会计不会操作电脑,更不懂网络,而这个系统操作是通过每一位会计人员上报预留的本人的手机号码,每一次登录都需要预留电话的验证码,只好由乡镇代理中心人员把每一位村会计叫到现场代为完成这项工作。

问题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发展产业,涉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财务核算涉及各个环节的生产、销售、运营等成本。如:某村通过土地统筹,规划全村有果园采摘区,粮食规模种植区,生态养殖区,花卉摄影基地,观光旅游区,农庄餐馆等。但现状是,缺乏有专业财务管理知识的人才,难以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

二、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乡村财会管理‘双基’提升计划”列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措施之一,明确提出以乡村基础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基本财会人员选配和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自治组织的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和开展各类基本经济活动的规范管理能力。笔者结合实际,拟提出如下对策:

对策一:建议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后,面向社会或中介机构,聘用有专业知识和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人才进行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村集体根据经济效益或者财会人员的工作实绩,确定其工作薪酬,稳定村集体财会队伍。

对策二:各区分别进行财务核算,准确掌握各区的运营效益,同时需要设立总财务部,核算本集体经济组织总的财务运营情况。通过准确的财务报表,反映年度产业运行结果,制定收益分配方案,确立收益分配办法。

对策三:加强对果园采摘区、畜牧业经营单位的资金核算。比如:集体果园涉及林木资产必须入账,包括技术人员的工资,树木喷洒的农药、施用的肥料等,经济林木区分不同阶段提取折旧,准确地核算投入产出。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财会集体经济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基于企业人员素质的视角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